董夫才 周偉
[摘要]農家書屋工程是一個長期偉大的惠民工程,自2007年全面啟動伊始,建設工作基本保持公開、公正、透明,各工作環節有序開展,農家書屋建設已見豐碩成果。然而隨著書屋建設的推進,出現了“圖書以次充好、地方保護、強勢壟斷、圖書中介滲入”等現象,造成國家資金的部分流失。我國政府、行業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督,對各地農家書屋建設加以約束、規范,讓農家書屋工程惠民政策真正落實到基層百姓,及時提供百姓真正所需的質高價廉的圖書。
[關鍵詞]農家書屋;圖書;建設;“亂象”
[作者單位]董夫才,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周偉,北京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4年5月1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行司司長王巖鑌在“農家書屋目錄分析會”上發表講話,通報農家書屋編、選、配當中的主要特點和問題,明確指出當前農家書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梢?,農家書屋建設中的“亂象”不僅已經存在,而且也確實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本文以此為背景,以一個出版單位人員的工作經歷簡要分別述之,并以此提出個人建議,以期后續加以有效規范之。
一、農家書屋建設中的“亂象”體現
亂象一:以次充好。在農家書屋建設初期,國家下發到省內的農家書屋建設要求主要倚重的是圖書品種和相應復本量,這縱然給一些省內“處心積慮”的有關單位鉆政策空子的良好機緣。這些單位往往采取非正規技術手段追求自身利益或是裙帶利益的最大化,其結果是一些高質量圖書由于人為原因無法入選農家書屋工程建設。
(1)過多追求低定價圖書,忽視了內容質量的實用性和內容服務的針對性。原新聞出版總署2012年推薦目錄的5207本圖書中,圖書平均定價是21.46元,而各省采購圖書的平均定價是17.9元。據統計,2007—2011年圖書定價在7—12元占60%以上,20元以上的不足10%;2012年至今,圖書定價30元以上的為4.5%,20—30元的為22.7%,10—20元的為58.8%,10元以下的為14.3%。
(2)所配送圖書與所提供樣書時有不符。譬如,農家書屋建設過程中已出現所提供樣書為彩色印刷,而所配送圖書卻為黑白印刷。對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管理司吳尚之司長在2014年5月16日大會上對涉及相關單位做了通報批評,并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
(3)強行“打包”。有的出版單位將本屬于一個系列的多種單冊圖書另行包裝,勉強捆綁成一個系列參與農家書屋選配,一旦中標,其配送碼洋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4)滯銷書、庫存書“改頭換面”。有的出版單位將滯銷書、庫存書(暢銷新書可以較高折扣走市場)通過改封面、版權頁、序或前言,另作新書出版,參與農家書屋選配。雖然這些圖書內容已非常陳舊,但制作成本相對低廉,終以“低定價與低折扣優勢”擠兌掉一些高質量圖書。
(5)“變相”修訂。通過刪減內容或調換章節順序,修改序或前言等對圖書進行非正常修訂再版,使得圖書字數減少,但定價通常不變。如此,其圖書質量出現問題也就在所難免。即便如此,相較長期從事服務“三農”的專業圖書,該類圖書依然具有潛在的“價格優勢”與“折扣優勢”。
亂象二:地方保護。在農家書屋建設圖書選配環節,省內出版單位通常占盡地方資源優勢。當然這些地方資源優勢體現的是“利益共享”下個別地方上層行政參與,致使圖書的評選認定平臺從工作開展伊始就已失衡,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農家書屋辦公室出版的《XXXX—XXXX年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指導意義。
(1)品種多。當前有的省份在啟動當年農家書屋選配前已私下明確了“潛規則”:外埠出版單位圖書最多不超過3—5種,實際是3種以下(這當然是在外阜單位自行努力運作的前提下)。
(2)單品種復本量巨大。譬如,假設某省份當年擬選配的圖書單品種復本量為24000冊,通常承辦方會把其分成6個“大小包”:即每個“大包”單品種5000冊,合計3個;每個“小包”單品種3000冊,合計3個。這看似正常,實際情況卻是若外埠出版單位中標一個品種,其復本量或是5000冊,或是3000冊;若是省內出版單位中標一個品種,其復本量卻是24000冊。
亂象三:地方強勢壟斷。這體現在強壓折扣、“霸王”合同、延付或拒付書款。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少許承辦農家書屋建設工程的單位通過強勢擠壓供貨方,最大化地攫取本不屬于自身的利益。
(1)強壓折扣。當前的農家書屋建設中存在省內農家書屋建設的承辦方利用行政資源對擬參與選配的出版單位做出苛刻的折扣限制:擬中標圖書(兩年內的新書)折扣由原先不超過40%,降為不超過35%,更有甚者不超過30%,否則,圖書在上農家書屋目錄前就已被拒之門外。而實際上那些服務“三農”的圖書的正常成本多年以前就在33%以上,隨著人員、紙張、出片、印制等成本的上揚,加上出版新書的首印數均大幅下滑,其定價較其他圖書往往偏低。如此一來,這樣的苛刻中標折扣又怎能確保圖書高質量呢?
(2)“霸王”合同。此類合同通常要求出版單位配送超低折扣紙質圖書的同時,免費提供相應圖書的電子版本。但實際上,圖書電子版本本身是具有特定版權的,需要作者先行授權出版單位方可使用,而且作者授權出版單位電子版權時也通常不可能是免費的。再者合同規定:配送中標的每一本圖書都要嚴格按照要求印制圖標、貼標、分類、打包等,并于規定期限內(通常為10—14日)發送到達指定地方驗收,否則視為放棄,逾期不再接收。眾所周知,封面設計圖標、出片、印刷、裝訂等系列工作環節周期至少7日,貼標、分類、打包2日,物流3日,以上這些環節就需要耗費12日,更別提趕上周末或放假,或是哪個環節出現小意外導致時間的延誤。
(3)延付或拒付書款。在后期結算時,有些省份的農家書屋建設承辦方對供書出版單位設置障礙:通常以某基層書店未能回傳配送圖書驗收單,或是財務賬上沒錢,或是簽字領導出差為由等不予結算,實際上國家已把相應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資金按不同比例撥付到各省。盡管國家明確要求專款專用,但圖書配送出版單位也只能無奈,努力不懈地追討書款。
亂象四:圖書中介。所謂圖書中介,指專門全權代理出版單位圖書參與省農家書屋建設項目,具體包括上目錄、競標、配送、印制等。通常一個圖書中介會同時代理多家出版單位的圖書,但被代理出版單位需要支付給圖書中介一定比例的“分成”,該比例通常依據中標品種數和相應復本量的不同而上下浮動。通常情況下,圖書中介的“潛在能力”非同一般:具有豐厚的多省上層路線行政資源,往往能使被代理出版單位中標圖書品種數遠高于出版單位的自行努力。對于圖書中介,出版單位既矛盾又無奈。出版單位不會輕易“得罪”圖書中介,但可以有選擇性地暫時委托“潛在能力”強的某一圖書中介。
亂象五:“跟風”出版。這里的“跟風”出版,主要指那些不具備出版資質、專業資源優勢和缺乏相關專業編輯人才的出版單位,為進軍農家書屋建設粗制濫造出版大量相關圖書。這些圖書往往缺乏前期的市場、專家、讀者等多方調研,至于書稿來源也大都不是原創。同樣,這些圖書相對權威社或專業社的同類圖書,往往具有低定價和低折扣的優勢。
二、對農家書屋“亂象”建設的思考
當前在政策上,國家已將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到國家層面,形成了國家意志,這表明國家將在經費、人員保障、管理體制和考核監督等關鍵環節有新的重大進展。在資金上,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文化的投入力度,這意味著對農家書屋等重點工程的資金投入將會相應持續增加。在此大好利勢下,為規避上述“亂象”持續存在,最大限度地保障農家書屋建設的高質量,筆者建議如下:
(1)完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必備書目,充分體現推薦書目的持續主要指導作用,強化對圖書質量的總體把關。
(2)依據農村發展實際主導選書方向,所選圖書內容要求突出原創性、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3)嚴格把關,即由各省新聞廣電出版局和文化局等全程主導,吸收相關專業專家和相關農民代表對圖書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評選。
(4)各地應積極探索省級統籌與基層選書相結合的新機制,推動基層管理部門參與選書。
(5)依據“三農”的實際需求,可采用重點傾向對農家書屋“量身定制圖書”的模式。
(6)出版單位要本著對國家、對農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促進農家書屋工程進一步建設好,積極把中央政策解讀好,把農民群眾的關切解答好,多出書、出好書。
如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業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選書標準。比如,政經類選擇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實用性強的書;科技類優先選擇權威專家和專業出版社的圖書;養生保健類嚴格從具備出版資質的出版單位中選?。晃幕惗噙x暢銷書和知名作家的作品等。因此,我國政府、行業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督,對各地農家書屋建設加以約束、規范,讓農家書屋工程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實到基層百姓,及時提供百姓真正所需的質高價廉的圖書。
[1]王巖鑌.在農家書屋目錄分析會上的講話[Z].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