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好記者到底能做出多了不起的事?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編委、政文部主任、高級記者湯計或許能告訴我們答案。
2005年,一對平民夫婦對兒子被“冤殺”的訴求引起了湯計的關注,這就是日后著名的“呼格吉勒圖案”。經過調查,發現該案存在重大錯判線索后,湯計秉持職業良知,9年來為呼格案發了5篇內參,引起社會關注。通過翔實、準確、權威的報道有力推動了問題解決。過去的9年,湯計就像一個剛入行的新記者一樣:“不懂”人情世故、“不顧”官場規則,執著地“挑戰”公檢法系統。九年中遇到過很多挫折,但湯計始終沒有放棄。最終,促使呼格案得以沉冤昭雪。近日,中共新華社黨組決定,對在推動呼格吉勒圖案重審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湯計予以表彰,記個人一等功。
或許,一個好記者在情感和理智的碰撞中,應該成為“匹諾曹”:記錄真實,用真相影響社會,用真相捍衛正義,用堅持推動社會輿論更好發展。記者就是時代的一把利劍,可以針砭時弊,挑開那發膿的毒瘡;記者更是時代的一抹亮色,用行動記錄真實,用真實成就人生,用人生豐富精彩中國。
年終歲末,親友們相聚偶爾會打打麻將娛樂一下,但麻壇老將們都有個感覺:運氣不好的時候,就是不上牌,運氣來了想啥來啥,經常連胡好幾把。好運氣和壞運氣難道不是隨機分布的嗎?這種現象有什么科學道理嗎?
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聚類錯覺。聚類錯覺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人們更傾向于將隨機小樣本中不可避免的“條紋”或“聚簇”狀的隨機分布考慮為某種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規律”。舉一個例子,你手里有10張紅桃、10張黑桃共20張撲克牌。現在把牌洗混,之后攤開牌,結果發現有4張相同花色的牌連在一起,你是否感覺“牌沒洗開”?實際上,有4連張的概率在一半以上。人們總是傾向認為,“紅紅紅紅紅黑黑黑黑黑”就不是“隨機”,“紅黑紅黑紅黑紅黑紅黑”就是“隨機”。實際上真正的隨機分布并不像后者一樣均勻分布,但人們會傾向于把非均勻分布考慮為“非隨機”。
打麻將時也一樣,其實運氣好和運氣不好的時候是隨機分布的,但隨機分布不意味著均勻分布,總會出現一段時間內運氣普遍比較好,而這反而會讓你產生“運氣不是隨機分布”的錯覺。這在心理學上叫做“聚類錯覺”。
二是心態對發揮的影響。運氣是隨機分布的,但你的心態并不是隨機分布的,這就會造成麻將的成績并不完全符合隨機分布。還是舉個例子,麻將連輸4盤,勢必對自己的心態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的打法。最終的結果就是第5盤開始傾向于“瞎打”,最終又輸的概率要比正常情況下稍高一些。當然,心態的作用遠沒有“聚類錯覺”的作用大。
總而言之,讓人產生“打麻將總有一段時間運氣特別好”的感覺的主要原因是聚類錯覺。心態在其中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