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紅
《花兒與少年》《花樣姐姐》《極速前進》等將中國戶外真人秀的視野擴展至全球與此同時,“出國工作”成為一些節目的“常規動作”。
正在安徽衛視周五黃金檔播出的《星動亞洲》選擇全程在韓國首爾錄制,節目總導演李詩竹率領近20人的團隊自5月初起駐扎首爾4個月,完成了第一季的錄制工作,接下來還要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節目后期剪輯。
《星動亞洲》定位青春勵志榜樣養成真人秀,30名中韓青少年集結于韓國,他們要參與為期兩年的偶像培訓計劃,成績優異者將以組合、全能歌手、演員等身份在中韓兩國同時出道。節目由好樣傳媒、安徽衛視,中廣天擇傳媒、韓國MBC電視臺,韓國K-NOTE MUSIC以及韓國頂尖藝人經紀公司聯合拍攝,投資方為好樣傳媒、安徽衛視、中廣天擇三家,制作方為韓國MBC電視臺及中國中廣天擇傳媒。
與以往中韓合作模式不同的是,這是一檔中方擁有節目創意和模式版權,并且全程在韓國錄制的大型季播節目。
跨國合作實操
今年5月13日,《星動亞洲>在韓國首爾京畿道的MBC電視臺開始錄制,這個跨國合作項目正式進入實操階段。5月的首爾,正籠罩在百年不遇的MERS疫情的陰霾中,不可控因素使得初到韓國的節目組“一度接近崩潰”。
李詩竹介紹,節目組不僅要臨時調整拍攝計劃,很多藝人的邀約工作也陷入困境。“常常是離拍攝不到一個星期,藝人名單都還沒有確定。”學員們排練也非常困難,24小時全封閉式訓練和拍攝,所有人每天都帶著口罩,一有空就量體溫、洗手消毒。“不過,很高興,最終我們堅持了下來。”
這場跨國合作,參與拍攝的韓方團隊約為80人,中國工作人員20人左右。中韓雙方在節目制作,宣傳、學員管理,藝人經紀各個環節都投入了力量,確保合作無間。但文化的差異、政策的差異、工作方式的差異最終造成兩國節目制作思路的差異。
跨國合作碰到的最大問題首屬語言。節目討論或審片都因為語言問題而延長時間,在國內1個小時的會議在這里會變成2個小時甚至3個小時。一份臺本也需要有中韓兩個版本,即使配備一個近10人的翻譯團隊,“有時候中國團隊有好的想法還是苦于無法溝通,只能在現場手腳并用地比劃”。
好在大家都是同行,總會有些默契。拍攝理念和拍攝習慣在實操中的沖撞更明顯。“比如我們習慣將整季臺本策劃完成后開拍,再根據情況調整,而韓方更注重根據當下情況做事,他們需要根據每集人物走向,再以當下的環境從零開始策劃臺本,所以我們常常在拍攝前一兩天才能商議好該集的確定臺本,在最開始幾集的拍攝中,我們還是有些提心吊膽的。”李詩竹說。經過三,四集的適應,雙方配合逐漸默契。中方會拿出前期策劃的臺本與韓方提前溝通,積極參與韓方的臺本會議,在充分交流后確定雙方都滿意的執行臺本。
后期更是磨合的“重災區”。中國的播出環境相對而言比韓國復雜,一些約束性原則的理解溝通花了近1個月的時間。剪輯思路上,有位韓國PD開玩笑說,中國人的邏輯性比韓國人強,但是韓國人的洞察力比中國人好。李詩竹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到位。最終,雙方各取所長。整集的主題、方向和故事線由中方把握;韓方在設定好的框架下進行精細化加工處理。
此次韓國之行對于這支中國團隊而言刻骨銘心,“這檔節目是讓學員進行中韓音樂文化交流,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體會和消化著這些文化碰撞呢?”
吸取中韓優勢打造原創IDEA
《星動亞洲》的初衷是展現3D名中韓練習生通過嚴苛的練習生制度培訓實現蛻變的全貌,定位“榜樣養成”。節目計劃分兩年四個季度(即兩個寒暑假)完成,并在中國安徽衛視和韓國MBC電視臺同步播出。
“中國傳統文化中,‘天道酬勤才是正道,但之前的類似節目幾乎都在打造‘一夜成名的幻想,我們想傳遞給觀眾的恰恰是——沒有一夜成名這樣的好事。”李詩竹說。有了這樣的出發點中廣天擇節目模式研發團隊參考了《全美超模大賽》《WHO IS NEXT》等很多成功節目,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均基于一個完善的造星體系,而這種體系在中國是缺失的。韓國文化和中國趨同,其練習生體系(所謂練習生制度是日韓一種挖掘新藝人的方法。藝人在出道之前,都要經過公司安排的一系列殘酷訓練,通過各科考試者,公司才會視機會安排這些練習生出道,成為真正的藝人)更加符合《星動亞洲》“拒絕一夜成名”的主題思想和最終目標。
在李詩竹看來,中國之前一系列偶像養成節目的長處是建立起了個固定平臺及運營體系,但這些節目僅一季即收官,“綜藝競技秀”速成式打造的明星在市場上的生存率很低,而韓國關于“練習生制度”的節目,其功能只是宣傳即將出道的藝人,是“偶像出道秀”。《星動亞洲》希望做到將中國的“綜藝競技秀”和韓國的“偶像出道秀”結合起來,形成一種不僅可以借鑒韓國“偶像出道秀”的系統性和專業性,又能夠符合中國“綜藝競技秀”這樣有固定平臺及運營生命力的節目模式。最終,這檔節目被定義為結合中韓兩國文化特點的全新原創文化交流類節目。
為使流程嚴格按照練習生制度運作,節目組決定由韓方團隊負責方案策劃和拍攝執行。
這檔節目7月10日首播,與《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等強勢節目正面對抗,收視未超“好聲音”和“爸爸”,偶有超越《真心英雄》,多次超越《極速前進》。作為平臺方,安徽衛視制片人嚴嬋認為,這一系列的收視表現符合之前的預期。“要趕超老牌節目確實有困難,但我們不怕正面對抗。而且收視率很穩定,證明它能夠抓住觀眾。”節目的韓文版在MBC music音樂頻道每周二晚間檔播出,李詩竹介紹,對于韓國觀眾而言,這樣的中韓文化交流節目非常新鮮,其在韓國互聯網和文化圈的影響力要好過它在收視上的表現。
在兩年四季的長周期內,節目如何持續抓住觀眾眼球?嚴嬋表示,暑假和寒假是年輕觀眾收視最為集中的季節,第一季播完之后,會做一些小節目的鋪墊或者網絡造勢。再者,從發展的角度考慮,節目組真心想把這些孩子作為榜樣培養,需要一個蟄伏期讓它再次爆發。
《星動亞洲》第一季投資過億,選擇高成本大運作推出,是否是把握好了偶像養成節目再次“出道”的時機?節目總制片人陳武東認為時機這個東西很難說,《星動亞洲》更多的不是在打破或創造一個新時代,而是讓觀眾可以在原有的節目類型基礎上更加真實,深入,全面了解并發掘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一點我是絕對相信的,觀眾對于刺激、新鮮和浮躁的節目終會出現審美疲勞,他們更希望看到一檔真誠的節目,《星動亞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去浮躁化,并讓觀眾感受到節目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