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中方
【摘要】音樂欣賞教學是藝術的再現和創造,教師在欣賞教學中,應該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課堂上處于積極主動狀態,激發他們進行創造性的探索、嘗試和思考。只有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課堂,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藝術;欣賞;探索;課堂
一、定義解讀
(一)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即感受與鑒賞,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音樂欣賞的過程其實就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感知、體驗的過程。對照具體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靠聽覺來感受音樂形象,有效地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升華 。
(二)音樂活動
“音樂活動”教學就是充分利用“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音樂活動教學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創新和發散思維能力的最新教學方法。
二、音樂活動在音樂欣賞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位置
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是初中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要讓學生深入體驗并獲得情感,必須要學生參與活動,必須要學生“動”起來,包括讓學生手動、心動、腦動。音樂欣賞能力是各個領域音樂學習的基礎,只有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才能真正地懂音樂、理解音樂和享受音樂。
三、促進音樂欣賞教學“活”的重要策略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依賴于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在組織音樂活動時,我們要圍繞感受與欣賞的四個方面來進行:①音樂表現要素;②音樂情緒與情感;③音樂體裁與形式;④音樂風格與流派。
(一)激發興趣,引導創作
1.“導入者”的任務是在欣賞前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之具有欣賞的愿望,同時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在這里我簡單地介紹幾種有效的導入方法:(1)游戲導入法,教師要善于利用音樂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創作的思維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創新歌唱形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變換聲調,變換唱腔等。(2)故事導入法,如在設計《北風吹》這課時,我用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展開教學。讓學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終達到欣賞,學唱歌曲的目標。整堂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學得不亦樂乎、學得更是輕松愜意。(3)看圖導入法。(4)自由談話誘導法等等,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只有不斷地在課堂實踐中運用與摸索,才能總結出最適合的方法。
2.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開展繪畫活動、畫插圖、想象畫等教學活動。例如,在欣賞《苗嶺的早晨》這一課時,要求學生每人都準備紙和筆,把音樂中描繪的畫面畫出來,并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畫,整個課堂其樂融融。這樣的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提升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二)教師要成為欣賞過程中的“協助者”
在學生欣賞時,教師應給學生設置一定的欣賞任務:選擇標題、回答問題、找主題句等,使學生帶著目的去欣賞。教師應從旁做好監督調控、輔導工作。
1.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使用率最高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要有啟發性,難易適度,能為學生所理解,符合學生的水平。
2.在音樂教學中開展學生說話活動
如在七年級音樂教材《川江船夫號子》一課中,在營造出船夫們面對驚濤駭浪時剛毅果敢、堅忍不拔的形象時,同學之間討論船夫在海上抗擊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怎樣克服這些困難?鼓勵每個學生都說說自己的主意和做法,并及時對每個學生的想法給予肯定和贊許。這樣的教學環節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間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大大豐富和拓展了他們思維的空間,提高了欣賞的能力。
3.從分析標題著手
引導學生把握主題思想,標題和主題常常是相聯系的。例如如在欣賞《春之聲圓舞曲》一課時,通過“我愛跳跳舞”、“我行我秀”等各種活動,全班一起舞起了三拍子的華爾茲,從而更好地了解了圓舞曲的風格。
4.從分析器樂著手
引導學生把握重要器樂的音色所表達的情感。例如: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英臺抗婚”一段中,以小提琴代表祝英臺,以銅管樂器代表封建勢力,引導學生聽這兩種樂器的音色及其這兩種樂器的表現力,說說你感受到的兩股勢力所表達出來的情緒。再有就是《樓臺會》一段中,學生分析大小提琴是如何交相纏綿,如泣如訴,互訴愛慕之情的。學生興致高漲,整節課都融入在對比,討論中,課堂氣氛尤為輕松,愉快。
5.利用對比欣賞法感受音樂
對比欣賞法就是指通過聆聽、思考、深入淺出地分析作品創作與演奏過程中的對比因素,使學生主動地感受音樂、鑒賞音樂,對比是音樂家創作、表演音樂的重要方法。
(1)將不同情感的音樂進行對比;(2)將同一樂曲的不同演奏形式進行比較
(三)利用多媒體設立典型環境
1.場面教學
只有把握了場面,才能真正把握典型環境。在欣賞時,可根據樂曲(或歌曲)特點,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可感情境,讓他們置身其中以積累感情,從而形成動力。例如在欣賞《我的好兄弟》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就事先準備了有關于兄弟感情的視頻片段和同學相處等一些片段,由這些片段導入這首歌曲,學生在唱的時候也很用情,都被自己的歌聲打動了。男同學都站起來了,肩并肩的靠在一起,相互對著拍著好同學的肩膀唱,有幾位女同學竟抽噎起來,這種氣氛馬上感染了全班同學,大家都跟著哭了起來。這是感動的淚水,是真誠的淚水,是希望的淚水。
2.學生模仿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特點,讓分別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例如在欣賞管弦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一課時,先不說什么是管弦樂?先問學生是否聽過這首歌曲,同學們都說“聽過”,接著問“聽誰唱過?”他們有的說“小沈陽”有的說“阿寶”還有的說“星光大道上的那個王二妮”,順著學生的回答,我隨即設計“模仿秀”,同學們的興致一下子高漲起來,個個爭著表演。
四、結語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我們一定要針對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多多利用音樂活動促進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讓音樂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