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銥熒

【摘要】旋律優美及配器豐富為布魯赫音樂創作的重點表現,其還善于將民歌題材運用其中,樂曲整體結構自由豪放,且充斥了作者浪漫主義精神實質。作為布魯赫的音樂風格與理念代表作品的《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在世界當中具有很高的聲譽。本文通過對其進行結構分析,并細致分析協奏曲第一樂章,對其在音樂語言及結構處理方面所體現出的德奧古典主義音樂理念進行深入闡述。
【關鍵詞】布魯赫德奧;古典主義音樂理念;《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結構
引言
布魯赫是一名德國籍的猶太人,同時也是優秀的指揮家和作曲家,其音樂作品題材豐富,代表作品多樣,他的《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在世界范圍內被公認為經典小提琴協奏曲。該作品是一部不存在標題的音樂作品,其在具體的寓意上不存在相應的指向性特征,其在具體的形式上也是布魯赫的音樂風格及創作理念的突出代表。
一、整體曲式布局分析
《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在整部協作區當中占據著顯著性突出地位,將整部作品所呈現出的悲劇性特征予以集中體現,其第一樂章則是利用奏鳴曲式予以完成,在音樂表現上,往往體現出一種深刻而又廣闊的氣息內涵,此種形式也是古今協奏曲所持有的一種特有規律。然而布魯赫卻將此種規律給與出人預料的打破,并創新性的將第一樂章題名改成了“前奏曲”,而這將第一樂章所持有的凝練及緊湊的曲式結構予以緊握,此外,還決定了與第二樂章之間,所起到的承上啟下的連貫特質。將古典奏鳴曲式所持有的結構原則作為該作品的核心地位,該作品還以調性布局為其基礎結構布局形式,從整部作品的細部結構來講,呈現出一定的自由性特質,運用浪漫主義小提琴協奏曲所持有的情感特征,以其為基礎形式予以充分展現,第一樂章曲式結構如下:
引子 呈示部 展開部 再現部 尾聲
主部 連接部 副部 Ⅰ Ⅱ Ⅲ Ⅳ 引子
材料
1-14 15-40 41-45 75-89 89-108 108-127 127-140 141-153 153-170
G-E-g d B C-D C-D g-A-g E
二、結構特點
引子在整首曲目當中,存在關鍵性的主導作用,其中14小節的引子,對古典協奏曲進行創新和排除,在呈示部方面,其結構與門德爾也存在著諸多差異,后者在獨奏提琴當中,能夠實現直接性的將主部主題予以呈現,而前者是利用獨奏小提琴與樂隊配合情況下,對演奏內容予以共同完成。其在具體的內部結構方面也更加具有完整性,即表現為2+4+4+4。在具體的樂隊演奏過程中,其采用順分型附點八分動機為基礎,并將其作為曲目的主部主題環節,與此同時,其也成為對低音伴奏予以固定的基礎環節,該作品當中,所呈現出的提琴獨奏的華彩樂句,將樂章當中所獨有的獨奏提琴予以完美展現,也就是將即興發展特質,通過一定方式給與很好的展示。引子在整個曲目當中所具有的地位,在具體的結構及功能方面便已很好的展示,具有關鍵性的再現部,沒有按照常理模式予以顯示,而是采用將引子予以再現的方式展開。而將引子再現,與以往的當獨奏華彩呈現完成后,在離調狀況下,呈現出E大調狀況,而是采取了繼續對陳述g小調陳述的方式來展開,從中可以看出,其充分運用了傳統奏鳴曲式。針對引子再現,將小提琴華彩直接導向作用給與充分運用,充分展現樂隊演奏的高潮點,然后將其給與進一步的演變,成為整部樂曲的尾聲部分,與此同時,還成為與第二樂章相連通的橋梁,因此,因子所具有的結構功能意義重大。
主部存在規模龐大的實際狀況,在具體的句法結構方面,以規整狀況予以呈現,也就是4+4+4+4+10。其在附點方面存在八分的動機音型,并將其作為相應的固定低音環節,在整首曲目始終予以貫徹,在方整型的框架內采取獨奏小提琴,充分顯現出自由奔騰起伏音樂氛圍,其充分呈現出所繼承的肖邦自由節奏及華彩句。其與肖邦相比,布魯赫的旋律聲部,自由性更突出,獨奏聲部在實際演奏當中采用的是弱拍起奏,將小提琴所獨有的雙音及琶音的特征,給與充分發揮,呈現出于樂隊進行實質抗禮的外在氣勢,其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展開部的實質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形式。
副部則將布魯赫所特有的旋律天賦予以集中體現,其在樂隊與獨奏聲部之間所持有的豐富變化特質,則將布魯赫在演奏當中所特有的抒情性,給與充分展現。作為整首曲目的關鍵環節的副部主題來講,其在實際演奏當中不僅氣息較長,且中間不能間斷,在這樣的狀況下予以完成,如果樂隊過于單一,其情感將很難發揮。在主題演奏方面來講,其在演奏過程中好似瀑布,以連續下行實施旋律線,采取同時演奏的方式予以展開,對于第一及第二小提升部來講,其與獨奏聲部相比,展現出反方向的表現效果。對于獨奏小提,其在呈現持續性顫音狀況下,向更為高級的音區予以邁進,在伴隨著ff力度的狀況下,副部出現第一個高潮狀況,當其轉瞬回落時,其旋律就會發生轉向,此時,樂隊就會對和弦的肢體繼續分解,給與充分的展現。當獨奏提琴在一個相應的再次ff力度支撐下,將其音區升至B2,此時,圓號運用,并進行相應的平行三度,將此時高潮點的悲情色彩給與進一步加強。
三、結語
布魯赫《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將德奧浪漫主義小提琴協奏曲所存在的各種特征予以充分展現,在十分嚴謹的結構框架下,構成了內容與形式之間的有機結合。將德奧古典主義音樂在作品當中給與充分展現。
參考文獻
[1]黃雋.簡析布魯赫《g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曲式結構特征及演奏法要點[J]. 神州民俗,2012,6:41-46.
[2]沈旋.布魯赫的《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1984, 02期: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