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規定》中明確提出:“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應按照規定參加繼續教育。”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培訓措施,有力推進繼續教育活動的開展。本文認為,繼續教育的本質應合目的性,形式應體現靈活性,對象應體現層次性,并從繼續教育續展登記的時限、學分記錄、學分比例、學分轉換、補充形式五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
【作者單位】李官,云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術探索雜志社。
為了規范出版專業職業資格管理,提高出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出版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規定》(后稱《規定》)中明確指出:“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應按照規定參加繼續教育。”為落實《規定》中對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要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后稱總局)采取了一系列繼續教育措施,并根據《規定》制定了《關于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學時的計算辦法》(后稱《辦法》),鼓勵出版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繼續教育,按相應的學分計算方式獲取繼續教育學分,但是當前出版行業繼續教育仍存在一些值得業界反思的地方。
一、繼續教育的本質應合目的性
編輯人員是編輯活動全過程的直接責任人,對保證和維護期刊質量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規定》對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和繼續教育做了相關論述,可以看出繼續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是促進專業技術人員綜合素養的提升,繼續教育是手段和途徑,而不是目的和本質。因此,《規定》中提出的繼續教育,本質上是強制推動出版專業技術人員不斷參加繼續教育,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而不是為了繼續教育而參加繼續教育。也正因為如此,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不僅是參加統一組織的培訓活動,更多的應該也必須是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由此,繼續教育應該以靈活多樣的形式,促進和鼓勵編輯開展自主學習,講求實效,以達到繼續教育的目的。
二、繼續教育的形式應體現靈活性
繼續教育本質是促使出版專業技術人員不斷學習,提高綜合素養,其形式應該不拘一格。2014年全國出版發行從業人員有71.93萬人,如果全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每人每年必須按《規定》接受一次總局組織或總局授權組織的培訓來完成繼續教育是不太現實的,而且太過強調集中學習,可能會降低學習者的積極性,把自我提高變為強迫式學習,完全有悖繼續教育的初衷。
從學習的效果上看,要從根本上實現繼續教育的目的,只有充分調動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通過不同形式和途徑自發學習,如參加相關業務的交流培訓,加強與同行的交流溝通,或積極參加科研工作,撰寫研究論文,參加學歷提升和職稱評審等,才能真正達到繼續教育的目的。
三、繼續教育應體現層次性
繼續教育的對象是所有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因此在對不同類型的編輯進行培訓時要有層次性。
繼續教育的第一層次是所有出版專業技術人員都要掌握的內容,即繼續教育內容的共性,包括思想政治素養、職業道德、文字基礎等方面的要求,應掌握和了解的法津法規和編輯規范等內容,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要求。這些內容是共性的,可以由總局直接機構和各省局統一組織培訓學習。
繼續教育的第二層次是針對不同類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提出的不同要求,即繼續教育內容的針對性。不同類型的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也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可以由總局和省局授權的行業協會,甚至是某些期刊社、出版社來組織,針對不同類型的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特殊性、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這樣才能提高繼續教育的實效性。
繼續教育的第三層次是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的自我學習。這個層次的學習是整個繼續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對行業的適應、對學科發展的把握等,都需要不斷學習,僅靠統一的培訓是不可能完成的。這就需要總局和各省局鼓勵并承認個人學習的成果,將其納入繼續教育的范圍。
四、繼續教育實施的具體反思
1.繼續教育續展登記的時限
《規定》中明確編輯出版專業續展登記的時限為3年,而目前其他專業資格續展登記的時限大多為5年及5年以上。編輯工作有一定特殊性,編輯在工作中能不斷了解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編輯工作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因此,從編輯職業的特征來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續展登記的時限至少不應短于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續展登記的時限,應該在5—8年為宜。
2.繼續教育的學分記錄
繼續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可能在時間上割裂,在記錄學分時也不應該將學分按年度進行分割。目前續展登記以3年為一個周期,學分的記錄應該以相同的時間段來計算,不應對每年多少學分做硬性規定,而只應該對續展登記期內的總學分作規定。即只要在續展登記時能提供學分的證據就給予續展登記,達不到則不給登記。
目前學分登記以年度為單位,每年的學時要求不低于72學時,超過部分無效,不夠則影響3年一次的續展登記。這種計分方式既與續展登記的年限不一致,也不盡合理。因此,改以年為單位的計分方式為一次性計總分的方式應該更科學,更能調動編輯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繼續教育的實效性。
3.繼續教育的學分比例
現行的學分比例規定,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至少必須占24學分,第三層次最多不超過48學分。僅以學分設置來看,完全符合繼續教育的最初設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三個層次的學分比應該是個參考值,可以按一定比例在三個層次之間換算,而不應該硬性規定一個分值。即可以只通過參加第一層次或第二層次獲得足夠學分,也可以只通過第三層次的個人學習獲得足夠學分,這樣才能調動編輯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繼續教育的目的。
4.繼續教育的學分轉換
為實現繼續教育的目的,可以在繼續教育的三個層次學分之間進行轉換。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繼續教育是基礎,應該占有更高的權重;第三層次是核心,是繼續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形式也更靈活,換算學分時權重略低。基于此,我們考慮三個層次之間學分轉換的幾個方案:方案一,只參加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繼續教育,總學分達到國家規定的學分即可;方案二,只通過第三層次獲得學分,總學分可以考慮按照2∶1的比例進行換算,需獲得國家規定學分的2倍,即全部自主學習的學分每年需要達到144;方案三,同時進行三個層次的繼續教育,只要換算后的學分達到國家規定即可。
這三種學分方案,編輯可以根據自己工作的實際進行選擇。如果三種方案能同時實施,編輯將不再有繼續教育學分的壓力,繼續教育將會由外在壓力變為內在驅動力,由工作負擔變為工作動力。
5.繼續教育的補充形式
通過第三層次個人學習獲得繼續教育學分的形式最為靈活多樣,原則上只要能提供自己參加繼續教育證明的學習活動都應獲得學分。在《規定》中已經具體指出了各種形式的個人學習計算學分的情形,盡管如此,總局也應該授權各省局,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對個人學習的形式能有所延展,即在《規定》中沒有列出的情形,只要編輯確能證明屬于繼續教育范疇,就應納入獲取繼續教育學分的范圍,同時還要明確《規定》中沒有列出的個人學習方式應給予多少學分等內容。
總之,《規定》中提出的“對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實施繼續教育”是培養造就高素質出版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的重要保證。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既是權利,也是義務,每個出版單位和個人都應該認真履行各自的權利和盡自己的義務,只有如此,才能不斷提高編輯出版隊伍的整體素質,進而提高整個出版業的行業水準。
[1] 《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新出政發〔2010〕10號).
[2]楊榮華. 學術期刊編輯應具有敏銳的學術眼光[J] .學術探索,2014(1).
[3]2014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5-09/06/c_134593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