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在中職學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多媒體教學可以貫穿音樂教育的始終,無論是從教學方法還是教育理論上說,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多媒體在中職學生合唱能力中的培養進行分析,力求結合實際,建立完善的理論體系,讓學生充分把握合唱藝術的內涵。
【關鍵詞】多媒體輔助教學;中職學生;合唱能力
在中職學生的音樂課程中,多媒體教育教學占有重要的地位。從教學目的上說,中職音樂的培養除了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和音樂技能的掌握,通過適當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實現教育理論的強化,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最佳的教育成果。
一、中職學生合唱能力的弱勢
(一)中職學生合唱學習態度淡漠
在現在的中職教學環境中,由于學生普遍都是90后,是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中的新的一代,所以自我意識較強,具有很強的閑散性,而合唱活動是一項協作的音樂活動,學生缺乏合作的熱情和積極性,那么合唱任務的完成就存在一定難度,一些具有合唱力和合唱熱情的學生,也很容易被帶出演唱情緒。
(二)群體性合唱藝術發展的忽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也不斷的提高,各種藝術風格拓展變的更加形式多樣,在中職學生的音樂愛好上,他們更喜歡欣賞舞臺的獨唱、獨奏類,而對于群體性的演出并不重視,因此合唱藝術呈現出一定的下滑。
(三)合唱藝術教學方法的缺失
廣大音樂教育者在合唱能力的培養上進行了深刻的探索,但是由于中職學生的思維活躍,對合唱藝術的興趣普遍不高,因此應根據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改進傳統的教學手段,仔細分析琢磨,制訂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訓練,才能得到比較好的成效。
二、培養中職學生合唱能力的意義
在音像技術發展的初始階段,廣大音樂愛好者就已經利用磁帶、錄音機、光盤等方法,為學生的合唱課程增進趣味性和科學性,這也是多媒體音樂課程發展的一個雛形。教師能夠通過演示音樂段落、動態圖形、文稿(PPT)、文檔(Word)等方式,通過制作音樂教學課件的方式將傳統的合唱教學方法加以改良,這種相互培養、互相配合的群體性文化事業的發展需要學生進行群體性的音樂嘗試,這也是合唱藝術不可替代的發展優勢。
三、多媒體對中職學生合唱能力的強化
(一)通過教學軟件創設合唱教育情境
針對中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教師要巧妙運用教學軟件等方法,挖掘學生的自身素養,讓他們對合唱藝術具有濃厚的興趣。在一項心理調查中,研究結果表明,動態的音樂教學課程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這不僅是因為學生的性格易于接受新鮮事物,而且也說明合唱教學需要借助多媒體教育的平臺,突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例如,在音樂資料中,可以選擇與作品直接相關的視覺畫面,也可以是合唱的形象畫面,插入影視、電子欣賞課程,組織學生觀看《敦煌》《天鵝湖》等優秀的歌劇記錄資料,進行定期的影視課程引導,并截選其中的經典片段讓學生進行點評,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從而獲得演唱的技法和靈感。
(二)設計突出教學重點的合唱教學計劃
在傳統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教授往往選擇圖片和歌紙,這種方法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也得不到學生的喜愛。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樂譜、圖片、實物放大在屏幕上,直觀的呈現樂曲加深學生的視覺印象,而多媒體清晰的聲音情景,能讓學生體會音樂的高低、長短、快慢等音樂要素,教師將合唱音樂制作成電子幻燈片,從中提取重點、難點部分單獨訓練,并配備圖示、影視資料等講解,能讓這些樂曲知識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且被學生較好的理解和接受。為了將學生的合唱水平更加直觀的體現出來,教師也可以運用電子攝像頭的記錄功能,錄制成視頻、微電影的格式,讓普通的“合唱團隊”變的更加時尚,也更加接近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創新協作能力
隨著電子雜志、微視頻等信息展示平臺的開通,學生的合唱表演已經擁有了更多的舞臺,除了在專業技法和演唱水平上的強化,還要不斷培養中職學生在合唱中對多媒體的科學運用,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讓學生具備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讓學生自主練習,讓每個人的聲音都能在多媒體設備中呈現出來,這樣就能夠聽出學生聲調、聲音上的不足之處,從而培養學生音準的和諧,達到合唱音和、聲和和情和的要求,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進行多媒體音樂情景教學的創建,讓學生發揮創造能力,根據自己所喜歡的演唱方式,制作合唱歌曲MV,在學期末將大家的作品放在一起,選取最具專業性和創造性的音樂作品進行點評,使合唱藝術更加科學化。
(四)促進中職學生對合唱藝術傳承發展
面對合唱藝術的缺失,為了不讓這一傳統的藝術形式淡化,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改進教學手法,傳承和發展中職學生的合唱藝術,促進合唱能力的提高。例如,中職學生對新生事物比較敏感且易接受,每個學生都有“智能手機”,教師可以運用時下大熱的“手機K歌”、“網絡現場K歌”、 “酷我”手機APP等唱歌軟件,鼓勵學生在網絡虛擬的平臺上尋找演唱的靈感,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4—6個學生為一組,演唱制作,并上傳網絡,讓他們獲得網頁點評,從而收獲更多的專業信息。
(五)通過網絡平臺增加學生的知識覆蓋
在很多音樂貼吧、微信平臺上,創建者都在進行定時的更新,他們每日都會上傳一些優秀的音樂視頻,雖然也有廣告推廣的含義,但里面不乏一些經典的影音資料。如果教師能夠把握住網絡平臺的契機,讓學生在聊QQ、玩游戲之余,多關注一些“音樂之聲”“音樂美文”“全球頂尖音樂學院”之類的朋友圈、公共賬號、文章等等,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音樂、合唱之類的專業知識積累。
四、結論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的發展方向更加偏向實用化和需求化,所以對合唱專業技能的掌握具有更高的要求。為了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教師要將多媒體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導線,不僅要深刻貫徹其中的教學理念,而且要通過各項教育手法,以演唱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導向,從合唱曲目、合唱編排等方面加強對指揮、合唱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讓學生真正融入到合唱表演的藝術形式中來。
參考文獻
[1]楊珂.合唱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0(02).
[2]張瑞紅.新課標下中學生合唱訓練的有效方法[J].音樂天地,2011(06).
[3]李暖.中學生合唱教學實踐與思考[J].音樂天地,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