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教學從演唱內容與方法上可以分為美聲、民族以及通俗三種形式。而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之間不僅有一定的區別,還有密切聯系,相互融合。豐富了聲樂教學的內容,增添了音樂的魅力。作為聲樂老師注重提高民族與美聲教學之間的區別,以提升民族與美聲教學的教學質量。文章主要針對民族與美聲教學的區別進行探析。
【關鍵詞】民族;美聲教學;區別
一、民族與美聲唱法的區別
(一)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由語言以及曲調構成的,我國民族聲樂注重的是歌曲語言的應當生動形象,能夠感染聽眾。歌詞是音樂的主要內容,在演唱過程中應當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正所謂氣出丹田,在民族唱法中,把丹田分為了上丹田、中丹田以及下丹田。在民族唱法的演唱過程中不但十分重視演唱時的表演,還注重把演唱與表演結合起來,其形式十分豐富,增強了民族演唱的感染力。民族演唱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通常都帶有說唱性。
(二)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講究的是聲音統一、音域遼闊、有科學的發聲以及完美的連貫音等等。美聲唱法主要是以元音發音為主,形式沒有民族唱法復雜,發音的規格注重的是發音是否有規律,是否連貫。并且在美聲唱法的觀點中,認為演唱過程中的肢體表演是完全沒必要的,演唱者們往往只是通過單一的演唱來感染觀眾。
二、淺談民族和美聲教學的區別
(一)氣息
在我國聲樂教學過程中,演唱我國的民族歌曲時借鑒了美聲唱法中的一些原理。在氣息的運用中,保留了民族聲樂中具有特色技巧的部分,借鑒了美聲唱法的呼吸原理。學會調節氣息對于演唱民族歌曲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在引導學生調整氣息時,應當注重讓學生深吸氣息,然后保持住氣息,利用唱歌過程中吸氣的感覺來維持呼吸,在演唱時利用氣息平緩、均勻、持續的流動來支持聲音[1]。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演唱《我住長江頭》等創作歌曲時,引導學生借鑒美聲唱法中的連音唱法來進行換氣,使得演唱聲音更加連貫。此外,我國一些體現了民間風情的歌曲也借鑒了美聲唱法中的技術,比如《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在演唱此類歌曲時運用花腔技術。美聲唱法十分注重呼吸在歌唱中的運用,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將氣息自然、充分的吸進身體,利用橫膈膜來維持氣息,再自然地把氣體呼出。在學生運用美聲唱法進行演唱時,老師應當強調學生利用腰腹部的彈性擴張力來維持呼吸,并且運用自然的深呼吸來使得氣息不僵硬,聽上去自然又柔和[2]。
(二)發聲
我國民族唱法中包括真聲唱法、假聲唱法等。老師在引導學生運用真聲唱法發聲過程中應當讓學生做到全部聲帶振動。全部聲帶振動后音量大、聲音比較豪放,然而卻比較容易受到音域的影響,學生在唱高音部分時比較困難。老師鍛煉學生運用真聲唱法發聲時可以讓學生多演唱一些京劇中的武生演唱的部分等。假聲唱法在民族唱法中也是經常運用的,老師在引導學生利用假聲進行演唱時可以演唱一些戲曲中花旦、青衣的部分。美聲唱法注重的是發聲的科學性以及所用技術的統一和諧,注重放下喉嚨,運用自然打開嗓子的方式,用較小的力度與合理的氣息來獲得最佳的演唱效果。老師在教學時注重運用泛音的技術,從而減少氣息對聲帶的壓力,使得聲音變得更加溫和,減少學生發聲的負擔。從發聲技巧方面看,美聲唱法講究的是真聲唱法與假聲唱法相結合,加上換聲技術的處理后,使得真聲音色與假聲音色比較統一,但民族唱法卻往往會把兩種音色的特點凸顯出來。老師在教學時應當強調這一點。
(三)語言
我國語言與西方語言屬于不同的語系,因此它們發音上也是不同的。我國語言與西方語言也各有著自己的發音規律,對其語音以及語調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曲譜是依據語言的特征來譜寫的,因此在演唱歌曲過程中一定會參雜民族語言的規律。美聲唱法十分注重歌唱語言,它對每一個音符都有很高的演唱要求。老師在引導學生比較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區別時,可以讓學生先后演唱外國歌曲和我國民族歌曲,學生在運用美聲唱法演唱外國歌曲時會感覺比較朗朗上口,但是用美聲唱法來唱中國民族歌曲時,會發現很難吐字咬字。讓學生明白西方歌曲與中國民族歌曲的不同之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深入研究我國語言文字的特點以及發音的規律,并教會學生將歌曲中的字、聲與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正確的演唱出我國民族歌曲。
(四)共鳴
我國民族唱法主要以口腔共鳴技巧為主。在民族唱法教學過程中借鑒了美聲唱法對共鳴的運用。老師在教學時應當要求學生打開嗓子,使得聲音通道暢通無阻,再調動起全部的共鳴腔體,來克服演唱民族歌曲時出現的卡、壓等聲音,使得唱出的聲音更加圓潤,同時引導學生依據音高的不同來自行調整腔體的大小。根據聲音音區的不同來調整真假聲的運用,從而使得聲音能夠具有良好的共鳴。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練習演唱《中國大舞臺》等歌曲,在演唱時靈活運用混合共鳴來更好的表現出我國民族的偉大。而讓學生演唱一些情感比較細膩的民族歌曲時,引導其對共鳴的運用進行調整。依據不同歌曲的特征來調整腔體,從而能夠淋漓盡致的表現出歌曲的風格。
三、結束語
作為一名聲樂老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合理運用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技巧與特征,依據歌曲的特點把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結合運用,促進學生掌握兩者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提高民族教學與美聲教學的質量,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婷.放大藝術視野 培養美聲新人——談新時期高等藝術院校的美聲教學[J].藝術教育,2015,(02):128-129.
[2]喬魯賓.美聲教學中對于解析心理學的應用探討[J].音樂時空, 2014(15):81-82.
作者簡介:劉科(1976?),男,漢族,四川成都市人,助教,音樂學本科,單位:成都師范學院音樂系,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