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婷 尹潔 毛予菲
2015年5月7日,李克強視察中關村,在3W創業咖啡館喝咖啡。
目前中國平均每分鐘誕生7家公司,但觀察者們認為浮躁是普遍問題
要說今年財經界最愛喝的飲品,恐怕當數咖啡了。5月7日,李克強總理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3W咖啡館喝了一杯香草卡布奇諾。5月20日,證監會主席肖鋼又在武漢的光谷創業咖啡館與創業者品咖啡、聊股市。
如果說,前兩年的創業潮還只是一股股細流,在少數群體中涌動。那么今年以來,創業熱情已經在全社會掀起澎湃之勢。今年3月的兩會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李克強指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雙引擎”。
在這股熱潮中,創業者是參與者,政府是保障者,投資人是扶植者,還有一種人,可以說是創業的推動者、觀察者和感知者,那就是為創業服務的人。他們有的幫助創業者成長,有的為創業者和投資者牽線搭橋,還有的給創業者提供最初的辦公場所。他們感知到創業環境的從冷至熱,他們見證了創業者的成功和失敗,他們每天都在思考中國式創業的現在和未來。
第四次創業熱潮
“熱鍋”,這是創業管理服務機構飛馬旅創始人兼CEO袁岳對當下創業氛圍的注解。一個數據可以支持他的論點—— ?目前,中國每天有1萬多家企業注冊,平均每分鐘就會誕生7家公司。
有人說,中國正迎來第四次創業熱潮。前三次是:改革開放初期以王石、任正非為代表的“個體戶潮”;上世紀90年代初以潘石屹、俞敏洪為代表的“下海潮”;上世紀末以馬云、馬化騰為代表的“互聯網潮”。
四次熱潮中,袁岳踏準了兩次。第一次是在1992年,他放棄司法部的工作,創辦了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研究咨詢領域的領軍者。第二次是在2011年,他與漢庭創始人季琦、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等多位企業家,在北京中關村共同發起創立中國首家創業項目專業管理支持機構飛馬旅,并擔任CEO。
飛馬旅成立之初,中國的創業大環境還不怎么明朗,但袁岳和其他創始人都充滿信心。“那時候政府還沒有像今天這么號召和支持創業,但我們看到了互聯網企業的巨大潛力。我過去是做信息數據與咨詢服務的,對各類企業的發展非常敏感,我看到這當中成長最快的就是互聯網企業。所以我們共同相信,這個領域是經濟增長的快車道。”袁岳告訴《環球人物》記者。
也是2011年,也在中關村,另一個人也嗅到了創業熱潮的氣息。當時32歲的蘇菂(音同地)曾是一家公司的投資總監,接觸過約2000家互聯網企業,他發現國內的創業服務跟不上創業團隊的發展。蘇菂對《環球人物》記者說:“2011年,德國《明鏡周刊》記者到中國寫一篇關于創業的報道,他認為下一個超越美國硅谷的地方一定在北京,一定是中關村。”蘇菂決定在這里開一個聚集創業者的咖啡館,這就是中國最早最知名的創業咖啡館—— ?車庫咖啡。
盡管當時中關村已有150多個創業孵化器,但車庫是其中門檻最低的,因此這里成了中國創業環境的“神經末梢”,敏銳地感知著市場的熱度。開張第一個月,店里只來了兩個團隊6個人,還都是蘇菂的朋友。但很快,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不久,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和時任證監會主席的郭樹清來視察,讓這個800多平方米、24小時營業的咖啡館,變得人滿為患。如今,每年有約8萬人次、1500支左右的創業團隊來車庫創業。2014年,車庫認證和常駐的團隊有147支,其中估值過億的有4支。
效仿者紛至沓來,3W咖啡、貝塔咖啡等創業咖啡館相繼成立。2014年6月,“海淀圖書城步行街”更名為“中關村創業大街”,正式成為創業服務機構的聚集地。
近兩年,蘇菂感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錢多了”。“僅2014年12月,車庫就有6個常駐團隊拿到了天使投資。錢多說明創業環境好,現在是以創業為榮的時代。”蘇菂說,熱潮還彌漫到了其他城市,“以前二、三線城市的官員來北京喜歡跑各部委,現在他們愛來車庫咖啡,有時一天來好幾撥”。
瘋狂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做創業服務的人,每天見得最多的就是創業者—— 滿懷熱情的年輕人,帶著自以為絕妙的創意,渴望成為下一個馬云、雷軍、劉強東。見慣了成功與失敗,無論是否愿意,觀察者們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
“有人覺得天使投資挑的是項目,其實我們是在投‘人。人對了,項目才可能靠譜?!?股權眾籌平臺天使匯創始人蘭寧羽告訴《環球人物》記者。2011年,他成立了這個在線撮合投資人和創業者的平臺。截至2015年3月底,天使匯已幫助300多個項目完成融資,總額突破30億元,注冊的創業者超過10萬名,登記項目3.3萬個。滴滴打車、黃太吉煎餅、大姨媽周期助手等成功創業案例,都在這里拿到了第一筆投資。
“你們主要投給什么樣的人?”
“排第一的是熱情?,F在有種看法是創業者要會‘忽悠才能融到錢,其實就是投資人希望創業者把項目說明白,突出亮點。但我認為這個標準有失偏頗。天使匯曾經給上門做飯的O2O手機應用‘下廚房創始人做過投資。他專注做產品,不會講故事,不會吸引投資人,融資能力不太行。但融資能力并不代表做事的能力,我們決定投他,是看到了他堅持做事的創業激情?!碧m寧羽說,“當然,作為合格的CEO,執行力、領導力、判斷力、鉆研精神、商業敏銳度,這些都是基本素質。”
袁岳也把“熱情”放在評價創業者的首要位置。“創業是非常嚴酷的,為什么很多創業者對車庫咖啡有感情?因為他只能待在那里。從物質生活來看,1/3的創業者過得不如普通白領,甚至還不如農民工。從工作強度來看,一個創業者平均每天比上班族少睡3個小時左右,每周休息半天,沒有法定節假日。你必須以身作則,你的員工才會干活。一邊干活,還要負責給員工‘打雞血,讓大家有動力工作。你再身心俱疲,也必須看起來神采奕奕,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所以熱情很重要。除此之外,創業者的經驗和誠信也是我看重的,信任的最大好處是降低合作的成本?!?/p>
不過,袁岳與蘭寧羽有一點不同,他認為項目和人同樣重要。“直接看人怎么看呢?你說馬云到底長得像好人還是壞人?我認為是事如其人,他把一個事做成什么樣,我大概就可以判斷這個人。”
蘇菂則用一句話描述了他心目中合格的創業者:“瘋狂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哪些人容易失敗
一個有熱情又瘋狂的人,或許具備了可貴的創業基因,但這并不等于成功。相比成功的案例,觀察者們見過的失敗更多。
有些創業,是從“根兒”上—— 創業動力—— 就錯了?!坝腥丝赡苁且驗椴幌虢o人打工而創業,還有人創業是為了掙大錢。但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好的企業家在剛創業時就是為了賺錢。我認為積極的創業動力是,創業者作為用戶,有不愉快的體驗,他找到方法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他想成為一個好的企業家。”蘭寧羽說。
( 上圖)2014年秋,車庫咖啡的創業分享會,座無虛席。( 下圖)凌晨3點,一位創業者在車庫咖啡的咖啡桌上休息
更多的創業是“死在了半道兒”。袁岳告訴記者:“早期項目跟中后期項目不同,剛開始的天使輪,主要看項目有沒有突出點,有一兩個可圈可點的地方,就能吸引投資;到了A輪,我們會看你的用戶增長量;B輪的時候要看你的收益能力。到了后兩輪,對團隊的要求就高了?!敝挥心艹掷m吸引到投資的項目,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袁岳坦承,自己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拔覀兛春玫捻椖?,有1/3是非常好的;1/3還不錯,雖沒有那么好,調整模式之后也能拿到錢,但是周期會拉長;還有1/3不怎么樣,最初我們認為模式好,但后期落地做得不夠,比如創業團隊管理做得不好,人散了。像我們有一個創業企業,5年前就開始做眾創空間,按理說這個時候正是風口,但他今天還沒做出來,從他那兒出去的人都比他快。他的問題在于團隊管理能力?!?/p>
雖然袁岳認為“沒有誰注定要失敗”,但他仍然列舉了幾條容易導致失敗的團隊特質:“第一,不夠開放,不學新東西。第二,自己沒想明白,我們給你提建議,你覺得挺好,回家就練,過兩天聽個講座,覺得那個好,回去換個模式,再過兩天又換了,最后員工都被換跑了。第三,過于依賴我們,項目是你的,你知道怎么做最好,什么都讓我們搞,干脆我們自己去當CEO吧?!?/p>
創業是用創新解決社會問題
在局外人看來,創業潮仿佛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事。但對于局內人來說,這池水早就開始熱了。有專家認為,創業潮的形成與四大因素有關—— 政府的支持、社會資金的寬裕程度、投資人的態度、社會的包容度。近幾年,這四大因素已逐步形成。而今年李克強總理的強力發聲,只是為這個創業時代畫下的一個重要注腳。
袁岳認為,創業時代的到來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翱偫磉@次鼓勵創業與以前不同,以前是政府要主導這件事,而這次,是在創業者的主導下,創業潮已經起來了,政府把住了市場的脈搏。來自市場的判斷,和來自高層的判斷一致了?!?/p>
在袁岳看來,中國前幾年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也是為創業熱潮埋下的伏筆?!拔覀兛梢詫Ρ扔《?,印度的工業軟件在某些方面比我們發達,但中國的高鐵和高速公路很先進,物流十分暢通。而印度,出了門就走不動路了。此外,中國一直非常重視通訊的基礎建設,從模擬網到GSM網到今天的4G,發展很快??偫碜罱v要把流量費降下來,這非常關鍵,大大節省了互聯網創業者的成本。這些基礎工作,才使得我們實現了創新創業的轉變?!?/p>
蘇菂的判斷則更具社會性?!笆畮啄昵?,長跑的人沒有這么多,爬珠峰、徒步去西藏的人也不多。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很多人不再為衣食發愁,大城市的年輕人可以在找份工作養活自己的基礎上,去滿足精神上的追求。這讓大眾創業成為了可能?!?/p>
以往的創業潮,創業者始終是少數,大部分人追求的還是鐵飯碗。而這一次似乎有所不同,有人這樣說:“這個時代,選秀必答題都是‘你的夢想是什么,似乎不創業就是缺乏實現夢想勇氣的精神懦夫?!?/p>
“一個崇尚創業的社會,有何利弊?”
“有人說,現在傳統行業式微,就業怎么解決?創業就可以啊,實體店倒閉了,可以把空間租給電商當辦公室啊。只要互聯網不斷發展,就不斷有新的經濟。互聯網讓你有極大的創新可能,而且創新的東西還可以傳播,傳播瞬間或許還可以獲得另一個巨大的市場,這可能比我們原來怕失去的東西還要好。”袁岳說。
蘇菂的看法是,崇尚創業讓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改變。“政府的鼓勵很重要,會給那些猶豫的人以動力,也許就會增加1%的創業者,這將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現在年輕人的創業環境實在太好了,教育部都出臺規定允許休學創業。我大學畢業時也想過練攤兒,但當時老師同學都認為我是神經病,現在老師們聽說學生要創業,大多都會鼓勵‘趕緊去,別耽誤了時機?!?/p>
私募機構中科招商的創始人兼CEO單祥雙則更關注創新社會中的人?!柏毨?、失業、資源和發展機會不平等,讓一群人在主流社會中成為‘隱形人。只要你的某個需求不被看見,你就可能是‘隱形人。創業就是一群人利用創新解決社會問題,讓資源流向‘隱形人,有效改善社會公平?!?/p>
而談到創業浪潮的弊端,“浮躁”幾乎成了共識?!皠摌I讓人焦慮、緊張。競爭對手太多、抄襲太多、機會主義者太多。我們都想提高效率,都猛地往前趕。應該再慢一點,游刃有余一些。我的焦慮程度也有7.5分,這不是好的狀態?!碧m寧羽說。
蘇菂也有類似的顧慮:“美國的資本市場很成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投資者,中國現在大大小小的土豪,煤老板、房地產商人、挖礦的都想參與創業,但怎么參與都需要學習。其實,我們不一定非要像美國那樣,但我們要在這個市場氛圍和文化背景下形成我們自己特殊的基因。”
袁岳見過的一位創業者可能會給該問題一個解決方案:“他在創業之前一直做公益,專門在社區里教老爺爺老奶奶用微博和微信,后來變成北京好多社區的信息化指導單位。他現在的創業項目,是做在線老人服務平臺。試想,一個普通的年輕人做這個平臺,怎么吸引老年人用戶?太難了。但對他來說就沒那么難,因為他教出來幾萬老人,自然都是他的用戶?!?/p>
或許,放下功利心腳踏實地做事,才能把創業變成一件從容優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