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 ?各地黑社會組織特征黑社會組織核心成員的關系,與其經濟活動的特征密切相關。一般而言,暴力色彩濃厚的團伙組織,其核心成員的紐帶是血緣關系,往往是直系血親,在宗族傳統濃厚的地區,也可能是同宗同族。若是外來人員構成的黑社會組織,則同鄉關系變成其紐帶,譬如在廣東等外來人口數量龐大的地區,外來黑社會幾乎都以同鄉關系結成團伙。相比而言,暴力色彩弱、介入干凈的行業領域較深的團伙組織,則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痕跡很輕。
通常,黑社會的組織特征受本地特殊文化影響的情形很少,但東南沿海的本地黑社會組織則是明顯例外。因為不但有港臺的黑社會片為他們送來了黑社會組織的真經,還有港臺黑社會組織直接過來發展隊伍“傳幫帶”,這使當地黑幫在隊伍的正規化建設上省卻了許多摸索過程,可以一步到位地直接向港臺看齊。
分布 ?對中國黑社會發展的地域性問題,一般容易產生強烈的錯覺,即將黑社會總是與一地的傳統人文特征進行簡單聯系,譬如,東北人彪悍、湖南人霸蠻,所以黑社會多;江浙人溫和柔弱、西北人樸實敦厚,所以黑社會少;北京上海人文明守法,所以罕聞黑社會活動。
還有一個誤區是,人們往往根據公安或官方其他部門公布的打黑成績判斷一地的黑社會活動程度。事實上,由于目前內地在黑社會性質犯罪活動的定義、定性不明,以及打黑往往依賴專項運動方式,打黑的統計數據,往往只能體現一地政府的打黑成績,并不證明打黑多的地方黑社會問題更嚴重。
從官方公布的各地打黑案例看,各地黑社會的組織特征、經濟特征、非法控制特征差異,主要體現為:大型中心城市與中小城鎮的差別、沿海發達地區城市與內地落后地區城市的差別、有強烈獨特經濟特征的地區與無獨特經濟特征城市的差別。只有少數情形上,明顯受到地理位置與傳統文化的影響。
一般而言,越是發達地區,黑社會的犯罪行為特征越趨于隱形和高端,而越是落后貧困地區,黑社會的犯罪行為往往越低端和顯性。
經濟 ?全世界的黑社會組織都在經濟活動上有很大共性,即通過介入和控制各種受管制的地下經濟或非法行業,其次是通過暴力手段在某低端行業形成壟斷地位或收取保護費。譬如初級建材的生產、運輸、農副產品市場、漁港、娛樂、餐飲、工程建設等行業。部分高端的則會轉入房地產、賭博、地下放貸等利潤更高的領域。
東南沿海因毗鄰港臺的地緣優勢和開放政策領先優勢,經濟繁榮程度和經濟活力遠高于內地,也使黑社會在經濟活動上呈現出參差多態、“百花齊放”的景觀。除了傳統行業外,沿海發達地區的黑社會還涉足大規模地下賭博、跨境賭博、發放高利貸、走私、偷渡、販賣毒品、盜用信用卡等“高端領域”,這些大都為內地同類組織所無。
內地經濟欠發達地區,黑社會組織獲利方式主要還是比較容易進入的傳統行業,它的組織、技術和資本含量較低而暴力含量更高。
譬如東北黑社會團伙暴力霸占的行業,除極少數是房地產、大型商場等高端高利潤行業外,其余則是五花八門,相對低端,包括物業管理、超市、農田、香煙、拆遷、洗浴中心、汽修廠、快餐店、攤位、店鋪等。
(《方圓》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