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肖華業?黃華生
摘 要:自助含義與“自主”相接近,與“他助”相對應,自助活動主要指貧困生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自助自我幫扶,最終達到獨立適應社會的目的。本文通過對物質、思想、心理、綜合素質方面開展調查,了解當前貧困生開展自助活動的現狀與特點,并從高校的角度提出應對措施,為逐步建立適合大多數貧困生需求的自助體系提供決策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自助活動;貧困生;調查報告
2007年國家實施新資助政策以來,已建立主要為國家和高校行政管理強制實施的多元化資助體系,這是一種“他助”的行為,沒有從關注貧困生的需求出發,沒有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進而達到貧困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開展貧困生自助活動調查研究,了解貧困生自助活動的現狀、特點、高校貧困生自助需求的活動類型以及當前高校針對性扶助開展的現狀,對于貧困生自助體系建設以及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開展具有積極意義。
一、調查的目的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貧困生物質、思想、心理、綜合素質自助活動開展調查,了解貧困生開展自助活動的現狀、特點、差異、學校應對策略的現狀,從教育的角度去建立一種適合當前貧困生需求的自助幫扶體系。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以廣西中醫藥大學貧困生為主要調查對象,使用問卷網網絡調查工具,將調查問卷內容輸入問卷網,形成網絡連接和二維碼,通過QQ群、微信群、上傳二維碼給貧困生填寫。
三、調查結果和分析
1.基本情況
調查收到590份調查問卷,男生119人,女生471人,分別占20%和80%;一、二、三、四、五年級分別占43.05%,43.85%,7.83%,4.76%,0.51%;在專業性質上,醫科85.93%,文科1.19%,理科9.66%,工科3.22%。從以上4個結果看,女生、低年級學生、醫科類學生表現出對自助活動更感興趣。從層次上看,本科57.63%,專科42.37%,二者差別不大;從本科專科層次開展自助活動的目的看,41.36%選擇嘗試新事物新東西,25.76%認為能帶來物質生活的改善,32.37%認為能培養完整人格,0.51%出于攀比心理,體現大多數學生目的較積極;最想開展自助活動的學生中,13.56%選擇物質自助,5.09%選擇思想自助,5.76%選擇心理自助,75.59%選擇綜合素質自助,可見在自助活動中,學生更看重綜合素質的發展。
2.物質自助方面
物質自助活動方面,88.81%想過主動開展增加物質收入活動,而11.19%的人選“沒有”,開展增加物質收入活動的意愿比較強烈;45.93%沒有開展增加物質收入的活動,54.07%選擇了“已開展”,二者相當;在已經開展增加物質收入活動的分類上,75.08%在校外從事與所學專業無關的兼職活動,4.75%的人在校內擺設攤點,15.25%的人從事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健康、咨詢等服務,4.92%的人參與金融理財方面的項目,反映出較多學生尚未充分發揮專業的優勢從事兼職活動。在當前國家大力推行資助政策的背景下,僅有少量人參與了金融理財方面的項目,與當前學生有“財”可理的意愿脫節,僅有少數人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行業。在培訓方面,95.93%的人期望學校能夠開設有關物質自助方面的培訓活動,96.61%的人認為學校很少或者從來沒有開展物質自助方面的培訓,僅有3.39%認為“經常開展”,由此可見,學校在組織物質自助活動方面的培訓明顯不足,出現學生的期望和學校作為上不對等的情況。學生期望開展的培訓中,32.54%為兼職方面的培訓活動,19.49%為市場營銷策劃,33.22%為有關健康、咨詢等服務管理,14.75%參與金融理財方面的項目培訓,四者差異不明顯,反映出學生都有積極融入社會、立足社會的愿望。
3.思想自助方面
除了學校相關課程外,70.34%很少或者從來沒有閱讀思想教育方面的書籍,29.66%選擇“經常”,反映學生自覺提升思想素質的愿望不強。當思想有困惑時,65.26%不會或者很少會主動尋求幫助,選擇“經常”的比例為34.74%,反映出學生自主解決思想困惑的愿望不強,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在出現思想困惑時,5.08%的人會選擇老師或者輔導員尋求幫助,68.31%選擇“同學”,18.98%選擇家長或者親戚,7.63%選擇網友或網絡媒體,反映出同學互助方式占據較大比例,老師或者輔導員在提供幫助上顯得不足。在自身思想建設上,4.61%選擇渴望了解國家大事;26.44%選擇理性看待社會發展,10.48%關注區內各項事業的發展,12.88%選擇理性看待社會不良現象,45.59%希望提高對專業的思想認識,反映出學生對國家和廣西關注不夠,而更傾向于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理解和認識,相信擁有“一技之長”才能更好地立足社會。
4.心理自助方面
在心理自助方面,61.69%的人在出現心理困惑時會主動尋求心理幫助,38.31%選擇“否”,大多數人對心理健康比較關注。最容易產生的心理困惑的,14.92%選擇情感方面,22.03%選擇人際關系緊張,24.75%選擇就業心理,32.2%是對專業前景的困惑,6.1%是對社會不良現象的困惑,可見,學生仍然關注自身健康成長;最常用什么方式緩解心理困惑,3.9%選擇學校心理健康咨詢,47.96%選擇向父母朋友傾訴,14.24%選擇旅行釋放壓力,3.56%暴飲暴食、瘋狂購物,30.34%通過網絡包括手機網絡抒發情緒,反映出學校在此方面作為不足而伙伴心理幫扶在此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同時,30.34%通過網絡包括手機網絡抒發情緒,應當引起學校有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引導,避免網上不法分子加以利用造成身心傷害。在心理健康自助教育上(多項選擇),學校還有哪些需要加強的,590份問卷中,230人選擇自助心理鍛煉的設備與場地,132人選擇提供更多豐富的心理教育書籍,275人選擇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184人選擇班級或者宿舍之間的心理互助鍛煉,反映出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方面期待,同時3.9%的人出現心理困惑時會主動尋求學校心理健康機構,無疑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工作理念和思路。
5.綜合素質方面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你通常會主動提高自身哪些素質(多項選擇),186人選擇文化體育素質,占31.5%;242人選擇專業素質,占41%;224人選擇培養完整性格,占38%;209人選擇思想品德素質,35.4%;237人選擇拓展興趣的素質,占40.2%。這反映出學生全面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強烈愿望,對自身素質的要求明確。
四、結論和建議
1.加強對學生不同傾向的重視
在物質、思想、心理、綜合素質自助活動中,廣大貧困生均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和關注,總體表現較為積極健康,反映大多數均向著培養完整人格、健全性格的方向在努力,但不同的年級、性別、學科類型的對象,呈現出對不同的傾向,學校應該對此加以重視,并積極依據需求改進工作思路,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逐步建立學校幫助、學生自助的模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2.加強對學生的國家、社會的情感教育
出身成長在市場經濟時代的當代大學生,與過去的大學生相比,關注自身遠較關注國家、社會多,這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關注和警惕。學生缺少對國家、社會的情感,對學生而言是不完整的。學校應該采取多種方式方法,既加強學生對國家、社會的情感教育,又注重學生的自助教育,雙管齊下,樹立培養具有國家、社會意義,能較好獨立社會的學生的教育理念。
3.加強伙伴教育的引導
在思想、心理的教育方式上,應該注重伙伴教育方式的作用,發揮朋友之間伙伴互助教育方式的引導,從學校一味地主導強化的教育方式,轉變為學校主導和伙伴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上,最大程度地順應學生的心理特點,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4.加強學生兼職教育
從調查結果看,出于提高綜合素質,較好實現大學與社會順利對接、立足社會的目的,大部分學生希望能夠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有關兼職方面的培訓,而現實卻是學校在這方面卻沒有令學生滿意。這無疑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工作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向,加強學生兼職教育,特別是如何發揮所學專業的優勢,找到一種依托專業又不僅限于專業的職業道路,拓寬立足社會的門路,成為大部分學生的強烈需求,而學校對此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5.加強學生理財教育
當前,國家越來越重視貧困生的物質資助,越來越多的貧困生實現“脫貧”,其中相當一部分貧困生實現不少“盈余”,從無“財”可理,到有“財”可理,有“財”要理。而當前現實卻是,590人中僅有4.92%的人參與金融理財方面項目,管理自己的財務,95.93%的人期望學校能夠開設有關物質自助方面的培訓活動,而96.61%的人認為學校很少或者從來沒有開展此方面培訓,出現學生需求的愿望與學校的作為不對等的情況,這無疑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內容和方向。加強貧困生理財教育,或許將成為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的努力方向和工作內容。
參考文獻:
[1]黃 鑫.高等中醫藥院校貧困生理財目標和措施探討[M]//王 旭.精與誠——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研究文集.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2]黃永斌.新形勢下高校貧困生認定及資助模式探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02).
(作者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學生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