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席巍?劉長青
摘 要:本文基于創新人格誘發方法,從工程教學中創新人格的培養方法入手,結合北京聯合大學機電學院生源特點,探索適用于工程教學的培養創新人格的誘發方法。本文創新性提出以開放的實際工程項目為教學背景,通過教師自身創新人格的垂范作用,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創新人格。
關鍵詞:工程教學;創新人格;創新人格量表;創新人格垂范
1.工程實踐教學中創新人格的培養
對創新人格進行理解可以發現,有創新能力的個體都是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中,出于個人興趣自發研究并能做到鍥而不舍。而對于工程教學而言,教學環境應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應充滿探索性,教學情境應活躍,富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有意識地通過自身垂范作用引導學生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并實現自己的目標,從而產生創新性成果。總之,通過學生的實踐實現創新人格的自我塑造。
2.工程教學課程設計理念
“機械工程綜合實踐”于2010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是一門全新實踐教學課程。課程的項目全部提煉自實際工程項目,是涉及機械、電子、電氣、控制、液壓、氣動、數控等多個方向的綜合實踐性課程。課程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工程項目,體現開放性、實踐性、創新性。
本課程實施方法的獨特之處在于:①允許學生打破班級壁壘,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方向的選擇;②10周的完整時間允許學生深入探索,提出自己的設計思路并實現自己的想法,堅定自己的選擇思路,培養自信;③課程中教師只給出項目的任務框架,不作細節性要求,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探索空 間;④課程在實驗室進行,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料并能上網進行資料查閱;⑤鼓勵學生從人文角度考慮將自己的項目做得安全、實用、美觀,體現創意;⑥3~4人成組工作,5組不同項目的20名同學在同一實驗室工作,體現團隊創新合作精神;⑦4~5名不同專長的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的活動。教師組定期對學生的方案進行質疑,通過自身垂范作用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討論中學會有條理地論述自己的方案。
3.課程實施中創新人格誘發方法凝練
(1)項目設計體現社會性。為確保學生體會到項目的社會意義,要求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1~2天的調研。北京聯合大學與京城控股等相關企業成立了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可滿足學生實地調研需求。
(2)確保學生明確項目的社會意義。學生與企業工程師進行交流,可明確現在的技術難點與需求,從而明確自己的工作確實能夠對社會生產產生效益,因此完成項目時會有使命感與責任感,驅動項目組充滿激情地工作。
(3)課程教學環境自由開放、資源豐富。課程實施在有電腦、仿真現場設備、各種控制器的實驗室而不是呆板的教室,學生確實感到輕松愉悅。項目小組之間和不同項目小組之間互相討論借鑒,可隨時上網查閱資料。項目設計沒有標準答案,允許學生自由探索。
(4)課程的過程控制鼓勵堅定學生信念,設置擾動培養穩定情緒。項目只給出了框架,具體細節由項目組發揮,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意識。不同專長的教師作為教師組共同引導學生的項目實施。學生組成項目工程組,包括項目組長、硬件工程師、軟件工程師以及協調人員。項目組在自己安排的時間段內進行信息的收集,通過組間頭腦風暴、與領導討論、搜索網上資源、實際現場調研等方式,基本確定自己的項目方案。項目方案需要經過交流研討,如果方案不可行則進行修正。接下來項目組根據自己的方案制定詳細的時間計劃、任務分配和成本計算。決策階段、實施階段、評估階段逐步執行。
項目實施中建立例會制,每周周一每個項目小組向教師組和其他項目組匯報自己的進度,包括上周完成的工作、本周的工作安排、遇到什么困難、需要什么幫助。項目組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激發創新意識。這樣,本項目組也可以了解其他項目組的情況。知識面擴大的同時能夠逐漸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吸收新的知識。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困難,教師會根據具體情況給出技術指導,但不去代替學生工作,而是根據項目執行情況給予不同的要求與壓力,讓學生能從容應對壓力,并建立積極樂觀的良好的情緒。教師組對出現的創新意識和火花能夠識別并適當引導,并應用在項目中成為創新點。
(5)創新成果的鑒定挖掘其社會意義。項目結題答辯邀請企業現場工程師參加,并對學生的作品提出意見與建議。曾有學生的作品獲批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可見學生的工作也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6)教師人格垂范以及與學生的互動充滿關愛。充滿關愛的人文環境保證學生創新人格的養成。教師組互相配合,通過自身行為進行創新人格引導,與學生交流過程中細致、耐心,讓學生體味到關愛。10周下來,不是一個班的同學也能互相關懷,親如兄弟,彼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每個學生在與項目組成員以及其他項目組和教師組的交流中逐漸提高交流能力,形成對事物的辨別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塑造自己的創新人格。
4.課程實施總結
通過工程教學實踐中實際項目的實施,學生在與教師、同學相互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尊重他人、與人交流的方法、做人與做事的自我原則;遇到問題就放棄還是鍥而不舍,或是找到更好的第三類方法;如何提前規劃自己的人生、職業、任務;如何對項目要求進行細分,讓每一步都變得可執行;如何合理控制成本,合理布局,在執行中注重安全意識的培養和質量意識的規范;如何自主合理安排時間,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多彩,這都是大學給學生的最重要的人生經歷。
本課程已經實施近3年,開放輕松的教學環境確實提升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并使其在項目實施中增加自信,對學生創新人格的養成確實有一定的效果。同時,學生也取得了一些富有社會意義的創新成果。劉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的“手機塑料焊接機的工裝結構”獲批實用新型;常某、陳某在核心期刊《自動化儀表》上發表《基于STC單片機的遠程變焦控制系統設計》;學生連續參加首都高校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獲得二、三等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并獲北京市三等獎等。所有這些成果表明,創新人格的誘發方法起到一定的效果。
5.總結
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工程教學方法注定要以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為終極目標。本文結合工程教學提出創新人格的誘發方法,詳細闡述了“機械工程技術綜合實踐”課程中創新人格誘發的具體實施方案。3年的教學實踐和創新成果表明,該方案對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有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振寧.談大學教學和人才培養[J]. 中國大學教學,2004(12):4—6.
[2]吳瑞林,王建中.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J].高校理論戰線,2012(07):51—54.
[3]楊正民.基于“行動導向”教學的課程改革[J].科技資訊,2009(15).
[4]劉洪升,趙明華.創新人格教育理論發展空間的再尋找[J].價值工程,2010(29):10—11.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機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