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要】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高校教育教學理念也逐漸發生變化,從專業化的教育實現了綜合素質教育的轉變。當前素質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加強素質教育能夠素質高校學生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強化學生的審美、創新等能力,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民間音樂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做好民間音樂課程教學有助于學生掌握民間音樂文化,實現對民間音樂的傳承。本文就高校素質教育中民間音樂課程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高校素質教育;民間音樂;課程方法論
高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重要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高校素質教育中,音樂素質教育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審美等能力,使學生對民間音樂更加熱愛,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在高校的素質教育課中應培養學生藝術氣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民間音樂課程教學的高效進行。
一、民間音樂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課程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高校音樂素質民間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是大篇幅的講述民間音樂的理論知識,注重學術研究和思想研究,不能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對民間音樂知識進行簡單的講解,學生只是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記錄、記憶[1],形式化的教學模式使得民間音樂課程教學效果很難順利實現。時間久了學生就會對民間音樂學習失去興趣,民間音樂在學生心目中已經變得不重要,課程教學的目標無法實現。
(二)課程教學的實踐性不強
在高校素質教育中,民間音樂課程教學的實踐性不強,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教學中實踐以及互動性活動比較少,學生學習的時間分配不合理。民間音樂學習其實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是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需要學生深入實踐,多接觸民間音樂文化以及表現形式,在演唱以及樂器的演奏過程中強化自己的音樂水平,并在實踐過程中將理論知識有效的融入,逐步強化學生的民間音樂素養。
(三)缺少現代化的教學資料
在民間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學資料是促進民間音樂教學的重要基礎,當前高校素質教學中,民間音樂課程的種類比較多,但是教學資料還嚴重不足,不利于學生民間音樂學習的有效進行,也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受到影響。由于沒有充足的教學資料,民間音樂學習中學生沒有充足的資料可以進行模仿和學習,教學的效果不理想。
二、高校素質教育中民間音樂課程方法
(一)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
在高校素質教育民間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素質能力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高校教師應注重提升自己的素質能力。教師不僅要掌握教學的內容,還需要接觸更多的民間音樂知識和內容,加強學科教學的改革,通過利用網絡資源或者到民間接觸原生態的民間音樂[2],了解最先進的民間音樂教學理念和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創新教學理念與手段,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民間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興趣
在民間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學應是多樣化的,互動性的,教師在教學中應將自己親身經歷的或是以往的民間故事講給學生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民間音樂產生的背景以及發展,能夠積極地投入到民間音樂學習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鼓勵學生,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民間音樂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西北地區信天游、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陜南、川北的姐兒歌、茅山歌等相關的圖片、視頻[3],讓學生看到西北地區的風光、人民的淳樸,在感受信天游的唱法、韻味等,學生的興趣會更高,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三)合理利用民間音樂課程資源
高校民間音樂課程教學的進行離不開豐富的民間音樂資源,學校、教師以及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本地區的或本民族的音樂資源,積極吸收各地的民間音樂資源,開發具有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電視等擴寬學生的音樂視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走出課堂,可以舉行民間音樂活動,使學生的音樂素質能力得以提升,還可以讓學生走進社會中民間音樂的在實踐活動中強化自身的實踐能力,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使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的實際情況,并能夠根據自身情況為自己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方式,使學生對民間音樂課程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能夠積極的投入到民間音樂學習中,使民間音樂得以廣泛的傳播與傳承。
三、結束語
在高校素質教育民間音樂課程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應團結一致,將民間音樂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強化實踐訓練,使學生的民間音樂學習更加高效、理想,學生能夠掌握良好的民間音樂內容,實現自身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笛.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課程設置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0,
03:96-97.
[2]李敏.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課程建構設想[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2:222.
[3]吉鈺梅.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公共課程改革與創新[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03:69-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