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浩哲 彭曉明
【摘要】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民數量的急劇增多,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在網絡上搭建信息平臺,實行網上政務處理,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問題隨之而來。電子政務在得到廣泛認可的同時,也受到信息安全問題的極大困擾。如何保障我國電子政務的良好運作和電子政務信息的安全,成為當前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電子政務 信息安全 對策
截至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電子政務的發展符合網絡發展的潮流和世界的信息化進程,有利于滿足越來越多的網民對政府信息公開、快捷的要求,也有利于政府部門工作的高效率和透明化。但隨著電子政務的高速發展,其中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其中,信息安全問題尤為嚴重。政府部門的網絡平臺中的信息往往涉及到大量個人信息和國家核心信息,這些信息的安全一旦受到威脅,就會危害到相關部門甚至國家的整體利益。
一、當前電子政務存在的安全問題
1、技術漏洞。總體而言,我國的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起步較晚,一些安全技術和軟件開發水平較低。這就導致在當前的電子政務發展中,各部門無法使用應有的安全防范技術。而在某些引進技術的使用中,缺少相關的技術人員和技術訓練,無法進行有效的技術操作。由于很多政府部門對網上信息平臺的搭建和管理缺少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對日常安全維護缺少相應的技術部門,這都給網絡信息安全帶來隱患,甚至在遭到惡意攻擊和信息竊取時,無法采取有效的阻止和修復措施。而且信息技術更新換代較快,舊的安全防護技術通常無法適應新的技術要求和新的技術威脅。
2、法律漏洞。我國的網絡發展與相關的法律建設是不相匹配的,網絡發展的日新月異和立法的滯后性使得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無法對網絡信息安全進行有效的監管。許多網絡信息方面的立法還是一片空白,如數據庫保護、網絡信息保護等方面,還沒有有效健全的立法。網絡信息安全立法的不健全,使得一些不法分子的行為沒有法律的約束,在對相關行為進行界定和處罰時無法可依。這就使得網絡犯罪分子更加肆無忌憚,長期威脅信息安全。
3、管理漏洞。目前,我國對網絡監管逐漸加強,對網民的上網行為進行了規范,但是這些規范是約束性的,無法達到有效的管理。有些網民對網絡信息安全不了解,不清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甚至對自己危害政務信息安全的行為處于無意識狀態。同時,在電子政務發展的過程中,一些政府部門沒有認真執行相關規定,對網絡平臺的搭建沒有清晰的認識,對電子政務建設沒有統一的管理,一些信息管理人員和技術操作人員信息安全意識淡薄。
二、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對策研究
1、技術的研發和使用。針對網絡信息安全的特點,政府部門應該鼓勵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發,扶持網絡技術公司對一些核心技術的研發。特別是針對電子政務中的信息安全,要特別重點研發防病毒技術和防火墻技術。對搭建網絡平臺的政府部門,可以統一安裝先進的安全保護系統。在文件傳輸和信息傳送過程中,要設立自己專門的信息渠道。對技術性的操作和管理,要讓專業的技術人員去操作。對國外成熟的電子政務系統和技術積極引進、學習,同時針對我國的國情作出適應性的調整。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互聯網信息流量大,信息傳播快,上網人員多,這很容易造成無秩序的網絡狀態。和諧文明安全的上網秩序應該成為我國網絡立法的重點。相關的法律法規應該積極引導網民正確融入信息社會,嚴厲打擊危害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的行為。針對電子政務信息安全,還可以專門設立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法,對電子政務信息的安全措施作出專門規定,對危害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行為作出專門處罰。
3、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目前,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大多實現了電子政務信息平臺的搭建工作,相關部門應該對各級政府部門在電子政務處理過程中遇到的安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對那些具有普遍性的安全管理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結合各級政府的特點,形成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統一管理。對電子政務管理人員進行信息安全意識的培養。在日常信息管理中,注重網絡身份認證機制的建立,加強訪問控制。成立相關的網絡安全監督維護人員,及時發現和制止威脅信息安全的行為和人員。
此外,互聯網的信息流動、病毒攻擊等具有不確定性,往往網絡系統會受到突然的攻擊,造成突發性的網絡安全問題,如系統癱瘓等,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有專業的安全防護人員和一套完整的應急機制。
三、結語
信息安全問題作為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不僅涉及到電子政務的安全健康發展,還涉及個人隱私、企業信息和國家利益。因此,對網絡安全秩序的建立和威脅信息安全的打擊成為當前信息監管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從技術手段、立法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等多方面保障信息安全,促進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和電子政務的有效展開。
參 考 文 獻
[1]方鐳.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及完善途徑[J].管理科學與經濟學,2014,(10):187-188
[2]汪地徹.芻議中國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立法保障[J].電子政務,2013,(3):68-72
[3]臺飛, 高凌燕.淺論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問題與策略[J].電子政務,2013,(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