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楠
【摘要】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和普遍應用。與此同時,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社會上不斷的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中學計算機課堂教學如今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基礎課程,是一門將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的基礎課程,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中學 計算機教學 學生 創新能力
一、與時俱進,教育教學觀念適應時代同步更新
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學生素質教育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首要解決問題。有創新的教育觀念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因此,首先教師要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意識與觀念,并以這種教學觀支配自己的教育行為。其次,為了實現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化,教師應該樹立實現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課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觀,即“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將知識授予學生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自己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消化知識,并在擁有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創造新的知識。再者,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創新,相信學生的創造潛能并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
二、創造有利的創新環境
教學環境的創新不止包括了教學心理和輔導員的,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向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時間,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嘗試創造,開發創新意識。其次,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進行思維創造,即創新思維的火花。教師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計算機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自主自發的投入教學,挖掘自己的潛能。通過問題式教學模式與科學授課模式、研究性學習等來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生活中,創造一種視聽的學習環境,通過將音頻、文字、圖像、圖形等多種信息有機合成,鍛煉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動口、動腦以及動手,即在多種感官的強烈刺激下強化學生的心理活動、增強學生的認知性效果,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生就會自覺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他們不熟悉的或者是未知的領域。學生創新意識的引發是在對計算機特點或者內容產生興趣的瞬間。教師的責任就是將學生一開始的好奇轉化為興趣,并延長這種興趣轉化成為長期興趣甚至終身興趣。在電腦課堂教學展開時,結合計算機的特點以及信息時代中計算機的巨大作用,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電腦對現代社會的巨大影響,從而激發學生對電腦知識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和主動探索的樂趣會驅使學生主動自發的投入學習研究之中。因此教師必須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基礎教育中的最基本的教學目標。為了保證計算機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應該發揮其主導性作用,糾正學生的不良性習慣。首先,課前預習的任務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將預習任務布置給學生是,應該提出學生的學習目標以及問題,讓學生對即將接觸并學習的內容在腦中有大致的輪廓與了解。在平常的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開設一些實踐課程,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自主發揮智慧和潛能。學生通過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不斷糾正中逐步的發展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在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的過程中,必然能看到學生頭腦中閃現出的智慧的火花和靈感。教師要善于捕捉這種突然閃現的智慧的火花,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肯定和鼓勵,不要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并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愿望。
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就像一把鑰匙,向學生介紹的學習的思想以及方法就像把一把把創新的鑰匙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去開啟每一扇問題之門。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僅僅簡單的把結果公布,還要鼓勵學生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中形成一種精神----探究性精神。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必須嚴格抓緊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與教育問題。同時,當學習的目的不再僅僅是學習知識,而是將這種學習方法當做學生認識科學的本質,當成一種手段去掌握學習方法以及訓練自己的思維。
六、重視并關注學生創新品位的提升
評價是對計算機課堂教學學習總結的一種有效途徑。每個學生的個性都不一樣,作為教師要看得到學生的長處和短處,發現每個學生獨特的個性或者特長。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懂得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教師的職責之一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的實際課堂教學情況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隙切╊I悟并了解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學生的成績,指出其他人的不足并為其糾正努力前進的方向,給他們一個正確的引導。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庇嬎銠C這門學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動口動腦動手各方面結合的去實踐去創新,樹立了一種創新性的觀念,帶給學生巨大的創新空間。各種實踐表明,改革傳統教育模式成為必然,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能激發、展現創新潛能的環境才能培養創新人才。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學習熱情得到激發,思維廣度得到拓寬,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訓練,探索創新精神得到培養,這些都促進形成了學生的良好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