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的不斷發展,城市混合污泥問題愈發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環境,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城市混合污泥處理問題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議題,尤其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之下,不能容許城市混合污泥這道“風景”的存在。然而應當如何有效解決此問題,推動城市發展建設步伐的穩步推進,成為當前亟待優化解決的現實課題。作者在文章中將從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現狀與其處理過程中潛存問題層面展開定向分析,從問題解決視野,對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提出自身建議。進而提出了針對性的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方法。
關鍵詞: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環保
1 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的現狀和存在的諸類問題
1.1 處理技術的現狀
從當前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的總體情況來看,仍然處于一種較為落后的狀態。暫時無法與發達國家污泥處理技術的水平相提并論。現階段,我國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對土地的利用率是45.2%,衛生填埋的占有率是29.8%,其他方法約占11.4%,沒有處理技術的污泥量占有率是13.6%。
1.2 存在的諸類問題
從我國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領域所存在問題層面給予綜合可知,目前城市混合污泥處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2.1 污泥處理技術工藝不完善
從我國目前污泥處理技術來看,在各大城市之中對污泥處理技術的重視程度不足。伴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發展,其在污水處理方面不斷加強基本設施建設,污水處理的效率也因此而得以提升,然而在對污水進行處理期間卻造成污泥的大量產生,對環境再次造成嚴重污染,一些處理廠對污泥采取濃縮機械縮水,然而處理之后的污泥含水率仍然高達70%以上,亟待需要作進一步的處理技術。
1.2.2 污泥處理技術設備較落后
現階段城市污水處理廠之中采用的污泥處理技術措施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仍然相對落后。并且一些處理技術方法根本無法適用于城市現存污泥的特性。處理設備較為落后,設備的工作效率較低,性能比較差,致使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的提高受到限制。
1.2.3 污泥處理技術的管理水平較低
城市一些污水處理廠的操作人員與管理人員素質還有待提高,并且部分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在污泥處理技術工作中有時無法正確采取措施加以應對。所以為了切實提升污水處理廠管理的水平,盡快實現科學的管理方法及管理路徑,實現污泥處理廠長期穩定運轉。
1.2.4 污泥處理技術的投資較低
對我國對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的投入狀況分析,可以較清晰地發現在其工程投資費用中,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僅占總費用的25%左右。由于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需用費用比較高,造成諸多污水處理廠處理技術工藝設施不完善,不能展開穩定處理。盡管有些污水處理廠的設施比較健全,然而因高額的運行費用也致使其無法正常地運行。
2 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方法
2.1 填埋法
填埋法在美國于1904年開始運用,此方法與城市垃圾填埋相類似。即是把固體廢棄物回填河谷和礦井,然后用薄膜加以掩蓋。此法處理量大,投入費用較少,簡單、易操作、適應性強。然而,污泥填埋卻存在著系列問題,特別是在填埋之后導致滲濾液的產生。由于滲濾液具有相當嚴重的污染性,處理難度非常大,成本也很高。另外如果填埋場地的選址或者運行存在不當之處,便會對地下水形成嚴重的污染。現階段,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大多數是采取的先使污泥脫水,然后再運到填埋場地進行處理。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技術技術指南》、《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CJ/T249-2007)的規定:城鎮污水廠污泥與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時,污泥含水率應≤60%。
2.2 焚燒法
污泥焚燒法即是指在溫度、氧氣充足的前提下,依靠輔助燃料或污泥自身的熱量,讓有機物發生碳化,把病原體消滅掉,減少污泥的體積.并對污泥中貯存的能量進行回收。反應過程中所釋放的熱量要繼續維持,并持續進行污泥處理。污泥焚燒法的不足是,焚燒過程產生的大氣污染物及飛灰等,如果沒經過妥善處理,則會造成二次污染,會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它的優點是,占地面積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對污泥的減量化,減量多在90%以上,也可以實現無害化,因而焚燒法在我國的使用范圍很廣。
2.3 熱解法
污泥熱解是在缺氧或無氧的情況下對污泥進行加熱,運用干餾及熱分解作用把污泥向焦炭、小分子烴類與可燃性氣體轉化。采用污泥熱解具有很多優秀的特點:第一,使固體體積縮小;第二,炭基中的金屬對自然析出具有很強的抵御能力;第三,通過熱解產生的烴類與氣體具有非常高的熱值,成為價值很高的潛在的燃料;第四,通過熱解產生的炭渣有很大的空隙,可以作為吸附性材料使用;第五,通過熱解法,極少產生有害物質,因此污泥熱解技術具有非常寬廣的發展空間。
2.4 堆肥利用
所謂堆肥利用即是對污泥土地的利用,此方法指的是把處理之后的污泥用于土地,將其作為改善土壤改良材料。對污泥土地中含有的營養元素,諸如K、P、N等元素及促進植物生長的各類微量元素Fe、Ca、Zn、Cu、Mg等,用于改善土壤肥力、改良土質結構,達到促進植物成長的效果。污泥土地利用重點涵蓋土壤修復改良、園林綠化、垃圾填埋場覆蓋以及林業等等。然而在污泥土地利用之前需經過無害化與穩定化的處理,對此應采用堆肥法,是污泥中的有機物得到分解,利用這些微生物具有的作用,并殺掉其攜帶的病毒、傳染病菌以及寄生蟲卵,最后形成的污泥產物能夠用作農業肥料和園林肥料。此方法的優點即:“運費低、投資小”;缺點即:“受氣候環境影響大,占用土地面積大”。科學來講:堆肥技術做為一種無害化的處理途徑,可以實現污泥降低污泥40%左右的重量,雖然污泥容積變化不大,但此方法卻能夠較好的實現資源化處理技術。
2.5 厭氧消化
厭氧消化法即利用甲烷菌和兼性菌將污泥之中含有的有機物化為CO2和沼氣,并利用沼氣進行發電。與此同時,在利用其進行發電的過程中,會產生熱能,而產生的熱能又會使消化反應裝置保溫增溫。此技術能夠得到可利用的能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夠緩解現階段能源匱乏的局面。另外,此項技術能夠減少污泥的體積,使污泥性質趨于穩定,提升污泥脫水效果,減輕污泥惡臭。然而,此項技術設備較為復雜,而且對運行的條件要求甚為嚴格,且對運營工作人員自身技術的要求比較高。
3 結束語
伴隨著當前經濟社會與城鎮化的不斷深入推進,城市混合污泥呈現出逐年增漲的曲式,然而就其處理率而言,仍然處于一種相當低的狀態。然而污泥處理技術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卻影響著其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因此,對于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而言,應當結合實情,因地制宜的運用于推廣與應用處理技術路線,從而真正推動城市混合污泥處理技術效果。
參考文獻
[1]華淑麗.城市污水處理常用方法的討論[J].現代企業教育,2014.
[2]王振艷.單酯基季銨鹽生物降解最佳反應工藝條件試驗分析[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
[3]姜丹妮,彭劍鋒,王強.曝氣充氧對一體式A/O反應器好氧段去除硫化物效果的影響[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
作者簡介:汪志平(1984,4-),男,湖北黃岡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環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