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后現代閱讀逐漸成為人們閱讀的主要方式。然而在迅速發展的態勢下,數字出版還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研究分析這些問題并力所能及地做出對策,對我國制定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規劃、引導數字出版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后現代閱讀;數字出版;挑戰;對策
【作者單位】朱春花,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編輯部。
【基金項目】2015年度江蘇省期刊協會資助課題“新媒體發展與學術傳播理念的更新——以學術期刊為主要研究對象”(2015JSQKA004)。
所謂后現代閱讀,是指以讀者為中心,注重感性的多元化、淺層次閱讀。盡管后現代閱讀方式具有很大爭議,但它正在改變目前流行的出版模式,促使出版形態從現代出版向數字出版轉變,后現代閱讀也正成為年輕人甚至社會的閱讀潮流。因此,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是在后現代閱讀視閾下進行的,它不僅僅是傳播介質的轉換,更是由此帶來的傳播范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
一、后現代閱讀視閾下數字出版發展的必然性
1.現代消費者的需求
在后現代閱讀潮流影響下,人們需要的是輕松愉悅的閱讀體驗,這給傳統出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出版行業為了保住自己的市場,不得不運用互聯網思維去思考消費者的需求。這就必然倒逼傳統出版行業向數字出版轉型。
2.數字出版的便捷性
數字出版不受限于紙本,尤其是數字出版擁有的高效、開放、交互、共享、音畫等顯著優勢,決定了數字出版發展勢不可擋,從而引起傳播方式和傳播載體的革命性變革。
3.數字出版的環保性
數字出版因為使用數字技術而擺脫了傳統紙質出版造成的資源浪費,迎合了現代環保的大趨勢,成為國家和政府鼓勵、支持發展的產業。數字出版還可以實現按需所印、零庫存,這些優勢是傳統出版無法企及的。
二、后現代閱讀視閾下數字出版面臨的問題
2014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收入突破3300億元大關,全年總收入達到3387.7億元,比2013年增長33.36%。總收入僅次于印刷復制,一躍成為行業第二位,占全行業收入13.9%。但與此同時,數字出版也引發了許多新問題。
1.內容問題
讀者在后現代閱讀中尋求一種愉悅的體驗,這種享受性的閱讀需求不可避免地吸引一些出版社主動出版低俗甚至淫穢的讀物,以此來吸引讀者眼光,謀取經濟利益,造成出版物市場泥沙俱下。
2.版權問題
(1)版權歸屬問題。由于閱讀媒介的延伸,閱讀變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而后現代閱讀又是海量的非線性閱讀,充滿了跳躍性和不確定性。這些內容在瞬息萬變的網絡世界里,很難去確定其版權的歸屬,容易造成版權糾紛。
(2)版權保護問題。從數字版權的法律保護規定來看,我國目前主要法律依據的是2001年修訂的《著作權法》,以及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另外還有少量的暫行規定和司法解釋。但這些法律法規已經明顯不能滿足我國數字出版業的發展需求。
3.人才問題
(1)人才的數量性空缺。后現代閱讀是一種交互式、體驗式的閱讀,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關系不再是單向的你傳我受,而是在網絡上進行互動,并時時實現角色變換。這就使得從事數字出版的人才不再是傳統的校對、編輯人才,而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出版復合型人才。而我國的數字出版剛剛興起,人才的培養還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短時間內難以滿足數字出版對人才的數量需求,造成數字出版人才的數量性空缺。
(2)人才的結構性空缺。我國數字出版業人才能力結構發展不均衡:一是編輯人員不了解產品技術,二是管理人員不了解新媒體運營,三是技術人員對出版專業知識相對缺乏。總的來說是缺少同時精通網絡、出版和運營的復合型人才,造成數字出版人才的結構性空缺。
三、后現代閱讀視閾下數字出版問題的對策
1.守住道德底線,不做市場奴隸
數字出版業的發展,首先需要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底線,不做市場的奴隸。在閱讀多元化時代,出版社更要多出版一些優秀的作品,把創作無愧于民族、時代的優秀作品作為自己的永恒追求;與此同時,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創造出人民真正喜歡、真正對人民有益的好作品。
2.加快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據2013年北京印刷學院公布的《全國高校出版專業建設調查報告》,我國目前有80所高校開設了編輯出版專業,但僅有5所高校開設了數字出版專業。總的來說,學校對數字出版人才的培養大大滯后于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們首先要建立起與數字出版相適應的多媒體協同出版教育理念,以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出版人才為目標,使學生畢業后可以適應數字出版業的發展;其次要多與企業合作,讓學生及時了解數字出版發展的最新動態,補充知識,成為時代所需的人才。
此外,對在職人員加大培訓力度,促使其向數字出版需要的人才轉型。如邀請國內知名的學者或者行業專家,定期對員工開展輪訓,加深員工對數字出版技術的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加強出版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相關的交流平臺和人才數據庫,形成數字出版的利益共同體,共同解決數字出版的人才問題。
3.提高數字版權的保護和監控技術
我國目前廣泛應用的數字保護技術如數字版權管理技術(DRM)、數字水印技術、數字內容加密技術、訪問控制技術等都存在一定的漏洞,被破解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我們一是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創造出更有效的數字保護技術,這是解決數字版權保護問題最重要的方法。二是要建立全方位、全覆蓋、全領域的數字版權數據庫和數字版權認證查詢平臺,厘清版權的歸屬問題,明確對內容的行使權限。三是向西方學習建立著作權集體管理模式:一方面委托人可以實現自己的著作權并從中獲取利益,另一方面也給使用者帶來了授權上的方便,省去了使用者與每一位著作權人進行談判的成本,提高數字作品的傳播速度。四是提升版權監控技術。首先要記錄版權的交易和權力轉移痕跡,提供版權追蹤、檢索的監管技術,實現版權的統一管理。這樣可以有效地追蹤版權的使用,及時發現侵權現象,保護作者的權益,還要建立具有群眾性、便捷性和權威性的反盜版平臺,對群眾提供的盜版信息要給予及時反饋。五是要加大對盜版侵權的打擊力度,規范數字出版的市場秩序,實現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促進數字出版的健康發展。
4.完善法律保護體系,提高公民的版權意識
第一,完善法律法規,細化法律內容。加強對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從宏觀上來說,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彌補法律上的漏洞;從微觀上來說,要細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將其落到實處,真正發揮法律規范作用。
第二,提高公民的版權意識。只有公民充分認識到版權保護的重要性,意識到侵權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他們才會自覺地不做侵權之事,并對侵權行為或產品進行舉報。同時,作者要提高版權保護意識,敢于與侵權行為做斗爭,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
[1]高宣揚. 后現代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曾偉,霍思遠. 數字出版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新聞界,2015(3).
[3]周蔚華. 后現代閱讀方式的興起與出版轉型[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2).
[4]袁超,唐乘花. 數字化轉型的人才之困[J]. 出版參考,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