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網絡出版版權保護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提出了應對建議:完善網絡出版版權保護法律法規;通過技術手段推動版權保護;完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構建網絡出版產業競爭與協作的良好環境;切實加強網絡出版版權保護的法律宣傳。
【關鍵詞】網絡出版;版權保護;問題;應對
【作者單位】王星,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出版以其豐富的出版形式、更加低廉的成本而得到不斷發展。網絡出版作為一種新觀念、新技術和新的生活方式,對傳統紙質出版的理念、運作格局和運作模式帶來巨大沖擊,同時,它也給傳統出版機構的轉型升級、效益增長帶來了良好的機遇。然而,網絡出版版權保護問題始終困擾著網絡出版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研究探討網絡出版版權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有利于進一步健全完善網絡版權保護制度體系,切實通過法律途徑實現版權人、使用者之間的利益平衡,更加有效地推動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繁榮。
一、當前我國網絡出版版權保護的基本制度
隨著網絡出版產業的快速發展,網絡出版版權保護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將網絡出版及其版權保護問題列為國家重點科技創新項目。2001年,我國對頒行于1990年的《著作權法》進行修訂,在著作權中增加了“信息網絡傳播權”。2005年5月,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制定的《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管理辦法》開始施行,對網絡出版版權保護做出了許多細化規定。2006年,國務院頒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表明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網絡出版版權保護制度。2010年8月,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制定下發的《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以專項條款的方式規定了加強版權保護的相關要求。201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行修改后的《著作權法》,該法案于2010年4月1日起施行,完善了信息網絡傳播權的相關條款,修改后的《著作權法》能夠更好地適應網絡出版版權保護的現實需要。2013年,國務院修改后的《著作權法實施條例》頒行,該條例于2013年3月1日起施行。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6條規定,有《著作權法》第48條所列侵權行為,同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按照是否有非法經營額及其經營額大小予以罰款。2014年6月6日,國務院法制辦就《著作權法(修訂草案送審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送審稿中的條文表明,提高對包括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人的罰款數額,加大對著作權的保護力度。
二、我國網絡出版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通過網絡盜版侵權的現象屢禁不止
網絡盜版侵權現象屢禁不止,是當前我國網絡出版版權保護過程中存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眾多公共網站和個人主頁,為了通過提高其點擊率的方式擴大影響,達到自己的商業目的,在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情形下將某些公眾喜愛的作品放在網絡上傳播,嚴重侵害了他人著作權。比如,谷歌公司在全球推行數字圖書館計劃的過程中,在未經權利人許可的情形下掃描上傳570名版權人的17922部作品,由此引起各國版權人的紛紛反對。2014年1月,王莘訴谷歌公司、北京谷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案,由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認定谷歌公司對他人作品進行電子化掃描的復制行為不構成合理使用,判決駁回谷歌公司的上訴,維持一審法院做出的谷歌公司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和合理支出6000元的判決。
2.網絡出版版權歸屬不清的問題較為嚴重
《著作權法》對紙質印刷出版物的著作權做出了較為詳細而明確的規定,紙質印刷出版物的各項權利界定并不容易混淆,但是,網絡出版物的著作權雖然有所規定,卻不夠健全完善。通常情況下,人們在對網絡出版物的著作權進行解釋的時候試圖參考《著作權法》中紙質出版物的相關規定,而現有《著作權法》中的規定無法對網絡出版物著作權人的各種權利做出準確合理的界定,導致網絡出版版權歸屬不清的問題較為嚴重。
3.網絡出版版權授權環節較為混亂
國內著名作家萬春(化名)的長篇小說《尚春》(化名)于2011年年初以電子書的形式在A網站上線,該行為本來就屬于傳統作家通過網絡方式出版自己作品的一種行為,殊不知卻引發了數字版權糾紛。在A網站以電子書形式上線之前,作家萬春的小說《尚春》已經由B出版社通過紙質形式出版,而B出版社認為其擁有《尚春》一書的數字版權。后來在A網站上線時,作家萬春又將該書數字版權授予A網站。于是,B出版社向人民法院起訴作家萬春,認為作家萬春“一書兩賣”構成重復授權,為此向作家萬春索賠200萬元人民幣。從該數字版權糾紛中可看出,作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出版社之間在版權授權環節存在許多較為混亂的現象,三者之間并未在數字版權方面達成一致的看法。目前,因為數字出版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處于一種相互割裂的狀態,導致“一對一”進行數字版權授權存在較大難度,極易引發數字版權糾紛。
三、我國網絡出版版權保護的應對措施
1.完善網絡出版版權保護法律法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版權保護的重視,我國網絡出版版權保護法律法規逐步健全完善。但是,與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家的情形相比較而言,我國目前在網絡出版版權方面的法律規范還不夠完善,相對滯后。我國在網絡出版版權保護的應對中必須將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放在首要位置。我國要結合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出版環境的變化及時完善健全現有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網絡出版版權保護制度,解決現實中面臨的問題。數字版權作為一種特殊的版權形式,我國應通過法律途徑予以明確規范,明確規定其使用者、版權人和網絡運營商的權利與責任范圍,對網絡版權侵權行為的認定予以詳細規定。
2.通過技術手段推動版權保護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網絡出版版權保護的相應技術也獲得了發展。結合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我國應在政府主導下制定完善網絡出版業的各項技術標準體系,促使各種不同的標準體系之間可以互通,從而促進網絡出版行業的發展,促進網絡文化的區域性交流。目前,我國雖然從國外引進了一些較為高端的防盜版技術,但是由于其成本較高而不利于推廣,因而,我國應集聚科研力量攻克關鍵性核心防盜版技術,以促進網絡出版版權保護。在法律明確規定數字版權的情形下,我們應積極探索數字出版商業模式,構建全國性網絡出版平臺,實現網絡出版資源的依法共享和交流互動,推動網絡出版行業健康發展。
3.完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
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起步晚,經驗少。《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于2005年施行后,先后有5家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我國境內成立并開展工作。但由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基礎薄弱,面臨的挑戰較大,現行法律制度體系還存在較多弊端,對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發展帶來諸多不利之處。我們應進一步健全完善立法,通過立法方式健全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在依法保障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開展工作的同時,我國要切實加大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監督力度,防止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濫用權力;結合網絡出版版權保護的現實需要,及時組建新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切實加強和國際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之間的協作交流。
4.構建網絡出版產業競爭與協作的良好環境
當前我國網絡出版產業鏈相互割裂、不夠完善,導致網絡出版市場雜亂無章、主體界定困難,為了避免網絡出版版權侵權現象,我們必須想方設法營造和諧的競爭機制,強化網絡出版產學研協作的機制建設,逐步開拓更為廣闊的網絡出版市場空間,構建網絡出版產業競爭與協作的良好環境。在競爭機制建設方面,我們要鼓勵傳統出版機構進軍網絡出版領域,為網絡出版提供更為充足的信息資源,進一步開放競爭市場。我們要切實發揮好相關機構在網絡出版信息溝通方面的作用,加強網絡出版產學研方面的協同合作,達到相互促進、各取所需、共同發展的目的。
5.切實加強網絡出版版權保護的法律宣傳
我國網絡出版版權保護中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社會公眾網絡版權保護的意識不強。為此,我國應切實加強網絡出版版權保護的法律宣傳,提升社會公眾保護網絡出版版權的意識。司法機構在辦理網絡出版版權糾紛具體案件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以案釋法”等方式切實加大網絡出版版權保護的法律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網絡出版版權保護氛圍。普法宣傳機構、網絡出版機構要有針對性地共同開展普法宣傳活動,使全體網絡出版工作人員掌握版權保護法律法規,在遇到版權糾紛時通過正常法律途徑化解矛盾。除學習本國相關網絡出版法律法規外,我國應在對網絡出版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過程中,加強國際最新數字版權保護法律、技術方面相關知識的培訓。
[1]張洪波. 從《古爐》數字版權之爭看歸屬亂象[N]. 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03-24.
[2]黃孝章,張志林,陳丹. 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3]徐興華. 對立與共生——二元困境下的傳統出版產業應對網絡出版的對策分析[J]. 中國出版,2010(22).
[4]李娟,肖葉飛.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傳統出版與網絡出版的關系[J]. 編輯之友,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