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羽鵬 顧浩威



摘 要:建立了同時測定紡織纖維中分散藍1和分散黃3的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分析方法。紡織品材料經甲醇超聲提取后,以C18色譜柱分離,乙腈(A)-5mmol/L乙酸銨(B)作流動相,進行HPLC-MS/MS在MRM模式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分散藍1和分散黃3在0.1-0.8μg/mL范圍內有很好的線性,r2可達0.99,分散藍1的檢出限為5.0μg/mL,分散黃3的檢出限為2.5μg/mL。樣品加標實驗中,分散藍1和分散黃3的加標回收率為85.9%-103.6%,相對標準偏差(RSD)為1.59%-5.39%。該方法準確、快速、靈敏度高,適用于紡織品中分散藍1和分散黃3含量的定性、定量測定。
關鍵詞:液相色譜-串聯質譜;紡織品;分散藍1;分散黃3
隨著電視、互聯網的傳播,犯罪分子的反偵查能力越來越強,傳統的指紋、足跡的痕跡物證通常會被破壞,而在犯罪案件現場中常常保留有各種紡織纖維的微量物證,而分析檢驗這些微量物證可以為案件指明方向并提供直接證據。紡織纖維中的分散藍1和分散黃3是紡織纖維中的致敏染料,常常會引起人體或動物的過敏。染色過程中,染料分子通過吸附、擴散等多重處理,從而使染液轉移到被染物上[2]。通過對致敏染料的檢驗分析,可以為案件偵破提供方向和證據。
對分散藍1和分散黃3檢測的方法有很多種,王明泰[2]等采用了氣相色譜-質譜法、陳美娟[3]、胡奇志[4]等采用液相色譜法對分散藍1和分散黃3進行了測定,但是前處理都相對繁瑣,靈敏度不高。文章采用甲醇超聲提取后用LC-MS-MS測定,方法簡單快速、靈敏度高。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標準品購置:分散藍1(99%)和分散黃3(99%),購于美國Dr Ehrenstorser GmbH公司;甲醇、乙腈均為色譜純。
LC-MS-MS系統:API 4000(ESI)配 LC-30液相系統。
1.2 實驗方法
1.2.1 標準儲備液配制
標準儲備液:準確稱取分散藍1、分散黃3固體標準品各0.01g(精確到0.001g),用甲醇配制成濃度為0.1mg/mL的分散藍1和分散黃3儲備液,4℃冰箱保存備用。
1.2.2 樣品的制備
取紡織纖維混合均勻,準確稱取紡織纖維1.0g(精確至0.001g)于50mL比色管中,再加入10mL甲醇,放于70℃恒溫震蕩水浴中20min。然后再70℃恒溫超聲提取10min。取有機相。殘渣中加入10mL甲醇,再次提取2次,合并有機相。有機相吹氮濃縮、用甲醇定容至1mL,最后用0.45μm濾膜過濾,備用。
1.2.3測定條件。
(1)液相色譜條件
色譜柱:ZORBAXExtendC18柱(4.6×150mm×3.5μm);流動相:乙腈(A)-5mmol/L乙酸銨(B),梯度洗脫(程序見表1);柱溫為40℃;進樣量為2μL。
(2)質譜條件
電噴霧離子源,噴霧電壓(IS)為5500V,離子源溫度(TEM)為600℃;碰撞氣為6psi;氣簾氣為24psi;霧化氣為60psi。多反應監測各離子對及各優化參數見表2。
2 結果與討論
2.1 提取溶劑的選擇
分散藍1和分散黃3較易溶于醇、酮等多種有機溶劑。選取常用有機溶劑乙酸乙酯、甲醇、正己烷和丙酮為提取試劑進行了加標回收率實驗。實驗表明,用甲醇提取時,分散藍1和分散黃3的回收率都能達到85%以上,并且提取的干擾雜質少,所以最終選定甲醇作為提取溶劑。
2.2 色譜條件的優化
2.2.1 色譜柱的選擇
本實驗采用規格為4.6×150mm×3.5μm的AgilentZORBAXExtend色譜柱為分離柱。
采用乙腈和5mmol/L乙酸銨水溶液為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2種目標物均分離良好,峰型尖銳對稱,且目標峰沒有基質干擾,如圖1所示。
2.3 質譜條件的選擇和優化
首先采用0.8μg/mL分散藍1和分散黃3標準溶液,采用蠕動泵樣方式進樣,在ESP+全掃描模式下找出母離子,經確定為分子離子,然后對其子離子進行全掃描,最后選取豐度較強的2個子離子,優化其錐孔電壓、碰撞能量等質譜參數。選取豐度較大并且響應穩定的來做定量離子。
2.4 校準曲線、線性范圍及檢出限
取分散藍1和分散黃3混合標準溶液進行測定,其濃度分別為:0.0,0.05,0.1,0.2,0.4,0.8,1.2μg/mL,以峰面積(Y)對濃度(X,μg/mL)進行線性回歸,得到校準曲線,結果見表3。結果表明:分散藍1和分散黃在0.1~0.8μg/mL范圍內相關系數均可達到0.99以上、線性關系良好。
采用信噪比S/N=3的計算方式測算檢出限,分散藍1的檢出限為5.0μg/kg,分散黃3的檢出限為2.5μg/kg。
2.5 回收率、變異系數
在紡織纖維樣品中添加濃度為0.4μg/mL的分散藍1和分散黃3混合標液,經上述方法進行測定,樣品空白和加標的色譜圖和質譜圖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在此色譜條件下能很好的將這2種目標物質分離。
分散藍1和分散黃3的加標回收率及5次重復測定的變異系數結果見表4。結果表明:分散藍1和分散黃3的平均回收率在85.9%-103.6%之間,變異系數(RSD)在1.59%-5.39%之間。
3 結束語
采用HPLC-MS/MS同時測定紡織纖維中分散藍1和分散黃3,方法準確、快速、靈敏度高,適用于紡織品中分散藍1和分散黃3含量的定性、定量測定。
參考文獻
[1]何瑾馨.染料化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11.
[2]王明泰,牟峻,周曉,等.氣相色譜/質譜(GC/MS)聯用技術在紡織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檢驗檢疫科學,2007,17:105-108.
[3]陳美娟,李亞明,張蓉,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紡織品上的致敏性分散染料[J].染料與染色,2006,43(4):51-52.
[4]胡奇志,黎宏彥,李少冥.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偶氮分散染料混合物的研究[J].分析化學,1994,22(4):429.
[5]李懿睿,郭衛榮.液相色譜-質譜法快速測定紡織品中6種致敏性分散染料[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2):11-13.
[6]馬強,白樺,王超,等.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同時測定玩具中的16種致癌和致敏染料[J].分析化學,2010,38(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