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建設美麗鄉村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按照財政部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河南省財政廳自2013年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以來,積極探索、開拓創新,初步構建了以規劃為引領的“競爭立項、標準管理、環境整治、運行維護、績效考評”五項機制,保障了美麗鄉村試點建設的順利實施。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59億元,撬動引領社會資金約260億元,支持了430個美麗鄉村試點項目,為美麗河南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突出支持重點,確保美麗鄉村建設成效
先后印發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實施意見、項目申報指南、運行維護管理規定等制度文件,實現了對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全方位管理。特別是,明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支持重點和方向,提高了美麗鄉村建設實效。
(一)把特色和優勢村鎮作為重點先行先試。為有效緩解建設需求與資金保障的矛盾,堅持重點推進的原則,發揮美麗鄉村項目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結合河南實際,確立了“重點建設鄉鎮政府所在地,兼顧有產業支撐的特色中心村、扶貧搬遷重點項目,科學開發和保護歷史文化名村,全面整治一般村”的建設思路。平原地區以鄉鎮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建設為重點,依托產業集聚區,加強村莊整合和人居環境整治,建設農村新社區。山區堅持鄉鎮政府所在地和特色村建設并重,優先支持扶貧搬遷新建村建設,適度開發旅游資源,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加強綜合配套與人居環境建設。所選試點村鎮一般具有一定產業基礎、交通比較便利、生態環境較好、人口集聚規模較大,能夠較好地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二)把項目規劃作為重點統籌推進。堅持先有規劃,后有項目的原則,防止項目建設的隨意性。我們明確提出,試點項目總體規劃要與當地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村鎮布局等各專項規劃相銜接,統籌考慮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統籌考慮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與農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統籌老村鎮與新建村鎮基礎設施的銜接利用,避免大拆大建。同時要求將規劃細化為村民意愿、建設目標、資金來源、工程圖紙設計等33項指標,確保規劃實事求是、切實可行。
(三)把后續管護作為重點持續保障。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后續管護,避免出現有人建、無人管,有人管、無經費的重建輕管問題發生。在推進試點建設的同時,針對道路、路燈、綠化、供排水管線(道)、廣場健身器材、公共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明確后續管護措施,制定管護標準,以村委會為責任單位,保障管護人員工資和維修所需經費。如村內衛生保潔按每100戶配備1名保潔員,人均月報酬400元;道路養護按每年每公里1000元安排,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足額保障。2014年以來,省財政安排了5億元資金,支持探索建立農村生態環境改善的長效機制。
二、創新競爭立項機制,公平科學分配資金
按照“政策透明、程序公開、競爭公平、結果公正”的原則,制定了競爭立項管理規定及實施細則,將權力裝進了制度的“籠子”,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調動了各地的積極性,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競爭立項共分6個環節,在做好資格審查、立項公示、預算評審三個環節工作的同時,著力在以下三個環節進行了創新。
(一)在實地考察中核實核準。采用實地考察的方式,能夠確保申報項目真實可靠,避免騙取、套取財政資金的現象發生。在實地考察中,我們堅持上下聯動,對通過資格審查的申報項目,由項目所在村鎮的縣(市)財政部門先行考察,充分發揮當地部門的優勢;縣(市)考察結果書面上報省財政廳,省財政廳再根據具體情況組織重點抽查。考察內容主要包括:選點是否與申報材料提供的情況一致、是否體現當地群眾的真實意愿,項目內容是否真實、建設標準是否符合規定,有無弄虛作假、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情況等等。2015年,通過實地考察環節,否決備選項目22個。
(二)在項目評審中優勝劣汰。聘請專家進行項目評審,能夠改進政府部門自主確定項目的弊端,真正甄選出符合實際的項目。我們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在集中封閉的情況下,對參與競爭立項的項目,從優勢性、目標可行性、規劃設計科學性、資金來源可靠性、組織管理規范性等7個方面進行評審,依據得分高低選定進入現場答辯環節的項目。三年來,共有108個項目在評審環節被淘汰,占項目申報總數的22%。
(三)在現場答辯中夯實責任。通過現場答辯方式,能夠促使縣(市)領導充分了解項目內容及實施要求,增強責任意識,為后續工作順利推進奠定基礎。我們精心設計了現場答辯環節和內容,項目所在縣(市)主要領導對項目建設的規劃、組織、管理等情況進行介紹,然后接受評委對有關問題的質詢,專家現場打分,邀請媒體和紀檢部門全程參與。三年來,通過現場答辯共淘汰58個項目,淘汰率18%。
三、統籌整合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為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我們一方面引導撬動社會資本、統籌整合財政資金,同時也積極加強資金使用的績效監督,確保每一分錢都用有所值。
(一)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平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村鎮醫院、學校、交通、商業網點、污水處理、供水、供氣、供電等社會公益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如安陽縣水冶鎮項目,在道路建設上采用了PPP模式,由投資方負責道路建設和后期養護費用,政府采用轉讓道路冠名權、沿街廣告權與適度補貼等形式使投資方獲得合理收益,進一步放大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切實推進財政資金的統籌整合。將交通、農業、水利、環保、教育、衛生等各類資金進行整合利用,發揮財政資金的整體效用,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同時,對鄉鎮政府所在地的項目,省財政每個試點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對特色中心村每個投入不少于300萬元,市縣財政也結合財力情況加大投入力度,防止資金使用小、散現象的發生。
(三)積極探索績效考評的實施運用。制定完善項目績效考評辦法,對制度建設與落實、預算執行、專賬管理等24項內容進行考核,并加強考評結果的運用。三年來,共獎勵考評優秀市縣申報指標96個,核減考評績效較差的市縣申報指標18個。獎懲機制的建立提高了市縣的重視程度。
經過3年的試點,河南美麗鄉村建設在改善村鎮人居條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推動產業發展、促進人口集聚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與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與全省廣大農民朋友的期盼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推動我省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尤其是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文根據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座談會發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