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勇

一、產業融合的基本內涵與發展趨勢產業融合的基本內涵。
產業融合的概念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傳播,產業融合作為產業發展的新趨勢而出現,并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產業融合是指在開放產業系統之中,不同產業系統之間由于某種“相關聯因素”,包括技術進步、規制放松、管理創新及需求拉動等因素,帶來不同產業之間相互滲透、彼此交叉,進而演化為產業之間產品、業務與市場的融合,從而導致產業邊界的模糊化甚至重新劃定的動態發展過程。
產業融合的結果是產業邊界的模糊甚至消失,所以要理解產業融合的內涵,必須首先理解產業邊界的概念。在現代經濟特別是全球化的條件下,隨著產業分工的細化和迂回生產鏈條的延長,一個商品的生產往往要歷經很多的階段和環節,由一群不同產業中的企業而非一個企業來完成。如,產品的策劃、研發屬于第三產業中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銷售、運輸配送和售后服務屬于第三產業中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而制造、組裝則屬于第二產業,此外,如果該產品涉及商標注冊、專利申請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又還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企業為之服務。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產品內分工”。產品內分工使得不能從產品,即需求的角度來定義一個產業,而是應當主要從供給方面來理解產業的內涵。
產業融合的基本趨勢
融合的范圍不斷擴大。產業融合的發展經歷了從信息技術產業內部的融合,到信息技術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再到各產業之間的融合,同時融合過程中不斷的創新形成融合-創新的互動發展模式。近年來,隨著技術的滲透以及融合與創新互動發展,其所涉及的行業和范圍不斷擴大。
融合向縱深邁進。隨著產業融合范圍的擴大,融合的深度也在進一步延伸。產業產生的基本路徑為:科學—技術—產品開發—個別生產廠商—企業群體—產業。物聯網、電子商務、工業云、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應用驅動的新型生產性服務業蓬勃發展。以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平臺為核心的新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壯大。工業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仍然是產業融合的重要戰場。
交叉融合趨勢顯現。時至今日,產業融合己經是一個“大融合”的概念,不再只是某一個產業內的融合,也不只是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融合,而是多個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
二、國內產業融合的趨勢
產業融合向更高層次推進。產業融合早期主要是技術融合,但隨著融合向深度和廣度拓展,越來越需要市場制度、政府政策,甚至社會文化的改變作為支撐。國外發達國家的信息技術發展比較早,所以產業融合的層次總體上會更高一些。而中國在信息技術上追趕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每個層次間的產業融合速度更快,形式更多樣,且融合層次之間的轉化會更劇烈。但是總體上,國內外的產業融合都是在技術融合向產品融合到制度融合的推進過程中。比如三網融合,歐美日韓等國的三網融合已經向制度和機構設置層面發展,而中國的三網融合還處于技術融合的階段,今后需要在市場融合、管理融合、制度融合甚至文化融合方面推進。
“創新-融合”互動模式凸顯。在產業融合過程中,當一種技術的創新導致產業融合后,也會觸發更多的技術創新??v觀目前整個產業融合進程,在一些老的信息技術,比如傳統的網頁技術、通信技術,推動的產業融合向更高層次邁進過程中,一些新的信息技術在不斷地產生。目前,物聯網、電子商務、工業云、大數據、4G網絡等新技術新應用驅動的新的產業蓬勃發展。以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平臺為核心的新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壯大,創新業務協作流程和價值創造模式,提高產業鏈整體效率。工業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仍然是產業融合的重要戰場:信息化集成應用、數字化產品創新、研發設計,全程監測控制、基于互聯網的企業轉型等企業的實踐,實現了創新性的業務和管理流程,實現了信息化與業務充分融合。隨著技術的擴散,激發出了眾多新的產品、業務、組織形勢、管理方式、市場需求。
產業的“跨越空間”融合趨勢明顯。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產業的布局,特別是知識密集型的生產性服務業的布局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于是產業融合也不局限于本地產業之間的融合,而是更多地與周邊的產業進行互動融合,這是現代產業融合發展的大趨勢。近年來中國一些大城市的農業電商開展得如火如荼。企業在郊區開展種植和養殖,通過網站銷售,最后通過城市的配送中心送到客戶家中。這樣一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是一個典型的“空間融合”的模式,把農業、電商和物流產業融合在一起的同時也是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一種融合。
產業與金融資本相互滲透。產融結合是產業部門與金融部門資本結合、相互股權滲透的特征,具體體現為工商企業與金融企業相互參股或控股。近年來,國際上大公司、大集團收購兼并活動非?;钴S,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產業整合、結構調整,實現資源重組,從而進一步提高核心競爭力。特別是隨著資本市場的高度發展,金融資本的發展直接推動著產業資本的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投資銀行就成為了企業集團實現產融結合的一個有力手段。隨著我國加入WTO之后市場準入限制的逐步放開,特別是隨著資本市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產融結合很快便得以恢復,并且發展勢頭迅猛。
三、國外產業融合趨勢
從國外產業融合趨勢來看,對最新的技術接受和運用都處于主導地位。新技術的率先應用能推動產業融合,帶動了以數字化、網絡化、高效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產業的發展。這里我們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產業融合的案例了解國外產業融合的最新進展。這些國家產業融合的主要領域包括金融業、文化媒體、商務服務等行業。
新技術的率先應用帶動了產業融合。以倫敦為例倫敦。集中了金融信息、咨詢服務、轉賬業務、安全保障和數據處理等金融服務機構。這些機構傳送大量的信息,需要有尖端的計算機系統以及靈敏度和安全度極高的信息傳播體系。倫敦的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大范圍應用大數據庫,以科技創新來體現和保障金融服務業的高效和迅捷的行業特征。它們大多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數據過程單元,形成統一的金融價值鏈,這種價值鏈調節和配置均需要吸納金額巨大的先進技術,倫敦市在這些 IT 技術創新、信息安全和技術應用方面居于國際前列。
金融業的交叉并購和混業經營趨勢明顯。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縱深推進,以及政府金融管制的放松和監管法規的變化,混業經營己成必然趨勢。并購形式由過去比較單一的橫向并購開始向混合并購轉化為巨額跨行業并購,使分業經營的金融企業逐步向多功能的金融百貨公司發展。銀行、證券、保險業之間的交叉并購越來越成為熱點。
文化產業呈現跨媒體經營和資本化特征。上世紀末以來,隨著政府對電子信息、傳媒產業管控政策的放松,CBD的文化企業開始了大規模的并購現象,跨媒體經營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經過大規模的聯合、兼并、重組,市場日益集中到幾個大型文化傳媒企業集團手中,依托卓越的品牌、雄厚的實力和多元經營能力,大型傳媒企業集團加快了擴張步伐,以CBD總部的文化企業為核心,覆蓋全球的文化傳播體系逐步確立。
曼哈頓在文化產業融合上的趨勢最為突出。美國廣播公司(簡稱ABC)早期只涉及廣播業務,1995年被迪斯尼公司以19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收購后期業務領域大大拓展,涉及新聞播出、動漫節目制作、電視劇拍攝、廣告創意等領域。紐約時報集團于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進行跨媒體發展,經過改革發展已經成為以報業為經營核心、多種媒介共同發展傳媒集團。集團的跨媒體經營策略是以保證新聞內容質和量,延伸傳播渠道,同時與新媒體合作不斷完善豐富媒介形式,使信息最大最優傳播。跨媒體經營會成倍擴大宣傳效應,它以《紐約時報》為基礎,充分利用其信息、印刷、品牌影響、發行網絡,使集團內部的報紙、期刊、廣電、網絡、通訊社達到資源共享。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