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要】 本文從實時監控、工作流、信息傳遞三方面闡述了晉能燃氣板塊公司信息化發展現狀。利用SWOT方法對晉能燃氣信息化進程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應用SWOT分析矩陣列出晉能燃氣發展信息化的戰略選擇。
【關鍵詞】 燃氣信息化 SWOT 戰略選擇
一、燃氣板塊信息化發展現狀
晉能燃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板塊公司)是晉能集團按照“公司化治理、板塊化運營、專業化管理、市場化發展”經營思路,全資設立的從事燃氣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專業化公司,產業涉及長輸管網、城市燃氣、加氣站、煤層氣液化等,已成為我省“四氣”產業一體化開發利用重要主體之一。
隨著公司逐步從基建期轉入運營期,公司的經營范圍不斷擴大,各單位部門業務量急劇擴充,大家都迫切的希望通過引入信息化系統的手段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單位根據自己的需求搭建了相應的信息化系統,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以實現設備實時運行狀態監測的數據采集、分析功能為主的SCADA自控系統,主要分布于各分輸站、城市燃氣門站、CNG/LNG加氣站等主要生產場所,一般在投產后即交付使用。這是公司生產最基礎的數據來源;
2、以匯總數據、流轉數據為主的工作流系統,這類系統主要實現了各單位內部業務流程的電子流轉,例如管道分公司調控中心自行開發的數據上報系統,以及GPS巡線系統、隱患管理系統等。
3、以加強企業內部上下溝通、信息傳遞為主的OA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等,這類系統一般由集團公司統一組織實施。
綜上,雖然燃氣板塊的信息化發展已初具雛形,并基本能夠滿足目前現有的工作需求,但與國內外成熟的燃氣企業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1、缺少一個規范的統一規劃的信息數據平臺,各單位各部門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系統實施,系統的處理流程只局限于本部門,不能在整個板塊公司得到很好的共享,信息孤島現象嚴重;
2、目前只完成了傳統的業務流管理,雖然有了基礎的SCADA數據,但是數據的采集僅僅是信息化的第一步,如果采集回來的數據不加分析、整理、挖掘,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也不能為板塊公司經營決策通過任何依據;
3、燃氣板塊沒有專業的信息化公司或機構進行整體的信息化規劃和實施,相應的既懂生產技術又懂信息化的人才匱乏。
二、燃氣板塊信息化發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為自我診斷方法,是哈佛商學院·安德魯斯于1971年在《公司戰略概念》一書中首次提出的。SWOT 4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SWOT分析主要基于如下理解:一是優勢和劣勢、機遇和威脅是相互聯系,而不是彼此分割的,二是優勢和劣勢、機遇和威脅既可能出現在區域內部,也可能出現在外部,三是利害區分的假定和判斷,優勢和劣勢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和程度性:四是靜態分析的假定、即在區域外部環境穩定時期對區域內外進行的SWOT分析。
2.1優勢分析
1)集團領導大力支持。公司各級領導一向對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視,晉能集團下發的《關于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各單位成立領導小組及專職機構負責信息化工作,并鼓勵各單位依據自身實際需求、信息化應用程度與規模成立獨資的信息技術公司,在具體的資金和政策上給予了支持。
2)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優勢。公司所建設近1500公里長輸管線的同時敷設了24芯光纖,理論傳輸速率可達到2.5GHz,途徑太原、忻州、呂梁、臨汾四地市,各站、閥室的光傳輸設備均具備足夠的傳輸能力,可滿足各類數據的及時匯集。
3)行業新興企業優勢。新興企業一方面可以直接借鑒行業內先進公司的經驗為我所用,另一方面基礎生產數據量不大,信息集成難度低,阻力小,有利于信息化的發展。同時,新企業人員結構年輕,學歷高,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在工作過程中均表現出對信息化系統的迫切需求。
2.2劣勢分析
1)缺乏信息化發展統一規劃。板塊公司目前缺乏信息化建設標準、規范與制度指導。具體體現在系統建設方法指導、信息化建設關鍵環節的把關指導、各類編碼體系方面的指導工作、各類標準規范的統一提供及供應商選取建議與指導等各方面。
2)計量、控制系統尚不完善。公司目前管線上配套的流量計量設施及自動控制系統存在缺失、選型失誤、未調試等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
3)數據傳輸網絡有缺陷。一是數據均為單線傳輸,未形成環路,網絡上任意一點的故障均會影響全部數據的上傳下達;二是沒有專業的光纜維搶修隊伍,不能及時修復光纖斷點。
4)燃氣信息專業人才匱乏。信息化是服務于企業生產的利器,燃氣行業的特殊性決定其信息化實施人員不僅僅應具備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化能力,還應對整個燃氣行業鏈的生產過程、安全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樣才能充分了解、挖掘各業務部門的信息化需求。
2.3機遇分析
1)各級政府積極出臺政策,發展清潔能源。國家能源局、各級政府均表示,加快發展氣體清潔能源,將成為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預計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而部分天然氣項目“核準制”的松綁,將進一步加速管網建設的進程。板塊公司將會隨著燃氣行業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2)互聯網+。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為燃氣行業的信息化帶來了新的機遇。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燃氣行業的融合創新,打造新的燃氣企業增長點,為實現智能燃氣提供支撐,促進企業體制增效升級。
3)覆蓋煤運通道的大批加氣站即將建設。集團規劃建設200余座LNG加氣站,覆蓋省煤炭運輸通道。這批加氣站的建設投運后會涉及大量的生產、財務、市場等數據傳輸,無法按照傳統的管理模式對其進行管理。借此契機,提前規劃、實現LNG產業大數據管理平臺數據庫的建設,將會對未來的公司的戰略決策、氣量調配、結算等重大事項起到關鍵性的支撐作用。
2.4威脅分析
1)基層信息意識薄弱。基層的工作面較窄,工作范圍有限,產生的數據量靠人工操作就可以進行簡單的處理,沒有對信息化系統的迫切需求。甚至有些員工簡單的認為,信息化就是上上網,瀏覽網頁、畫面、游戲等,與日常工作不相干,缺乏接納信息化的動力。
2)板塊內部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不高。板塊公司產業涉及長輸管網、城市燃氣、加氣站、煤層氣液化等,各業務之間或多或少存在著業務關聯,而如果板塊內部的信息資源無法在各業務之間進行橫向共享,無形之中增加了流轉成本,降低了效益,并失去了很多橫向聯動的機會。
3)資金不足。 由于信息化的特性,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不會立馬顯現,因此前期硬件設施投資、技術人員的培訓等需要企業先買單,或者專項資金來支持。目前公司資金匱乏,在信息化投入上有一定困難。
4)信息安全風險。信息安全的基本內容包括實體安全、運行安全、信息資產安全和人員安全等。燃氣運營場所均為易燃易爆場所,對各類信息化設備安全要求較高;運行安全是為了保障系統功能的安全實現,提供的一套安全措施來保護信息處理過程的安全。為了保障系統功能的安全,目前僅調控中心SCADA系統實現了實時雙備份,需建立完善的備份恢復、應急響應制度,保障系統運行的連續性。信息資產安全包括操作系統安全、數據庫安全、網絡安全、病毒防護、訪問控制、加密、鑒別等。目前部分系統的深度維護需要依賴于供應商,對于如何防止信息從供應商泄露到外界還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人員安全主要是指信息系統使用人員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安全技能等。人員的安全意識是與其所掌握的安全技能有關,而安全技能又與其所接受安全技能培訓有關。板塊公司比較偏重燃氣技術能力培訓,對一般人員缺少信息安全知識培訓,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風險。
三、燃氣板塊信息化發展戰略選擇
基于上述對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等方面的綜合分析,列出了燃氣板塊信息化分析矩陣(表1)。根據SWOT方法原理,主要是充分利用內部優勢和外部機遇,而弱化和克服內部劣勢、消除外部威脅,從而得出燃氣板塊信息化發展戰略,即優勢機遇發展戰略、劣勢機遇發展戰略、劣勢威脅發展戰略和優勢威脅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