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
陜西省農家書屋工程自2007年正式啟動,2012年8月完成主體建設,覆蓋全省27364個行政村。陜西省農家書屋提檔升級工作堅持重在建設、好在管理、貴在使用的基本思路,加強調查研究,分片指導建設,做好補充更新,推動數字化建設,積極開展活動,努力夯實農家書屋基礎建設,強化農家書屋管理手段,提升農家書屋服務水平,確保這項民生工程扎根農村,服務農民。
扎實做好調查研究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農家書屋建成后的管理和使用存在哪些問題?農民朋友對農家書屋的服務有什么需求?如何更好地結合實際落實總局關于農家書屋提檔升級的總體部署?帶著這些問題,陜西省在全省范圍組織開展農家書屋管理和使用調查摸底工作,同時還邀請陜西師范大學專家,深入全省12個市(區)、32個縣的160個農家書屋,發放調查問卷5000多份。
調查結果顯示,36.8%的村民使用過農家書屋,18.9%的村民每月至少使用一次農家書屋,人均每年使用農家書屋4.86次,農民對農家書屋的滿意率達到65.8%,78.8%的村民提出希望提供數字閱讀服務。
全省農家書屋調研工作結束之后,省局緊接著在關中、陜南、陜北分別召開農家書屋建設座談會,通報調研結果,指導各市、縣開展農家書屋提檔升級工作。一方面,動員有條件的單位,積極爭取本級財政支持。
西安市雁塔區、長安區按照每個示范書屋3萬元的標準,以出版物補充更新和硬件升級為重點,打造“星級示范農家書屋”;另一方面,指導經濟條件相對較弱的地區,依托縣圖書館開展相關工作,確保農家書屋建設不“掛空擋”。安康市漢陰縣以圖書館為核心、鄉鎮文化站為樞紐、村農家書屋為基礎,構建縣鎮村三級聯動圖書惠民服務體系,抽調圖書館業務素質強、責任心強的人員組成圖書服務小分隊,常年巡回各地指導農家書屋管理,效果顯著。全縣179個書屋基本做到出版物分類清晰、管理員培訓上崗、檔案完備、借閱規范、開放正常。
農家書屋補充資金為農家書屋長效發展提供了保障。作為補充資金支出的重要內容,出版物補充更新是農家書屋長效發展的必要基礎,也是我們把握工作主動權的重要抓手。
從調研情況來看,農家書屋補充資金下達各縣(區)財政后,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縣(區)并沒有把這筆錢用在出版物補充更新上。2013年,總局、財政部、文化部下發了《關于做好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和使用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明確的數量標準和工作要求。
為了提高農家書屋補充資金使用效益,確保每個書屋都能及時補充更新出版物,省局積極協調省財政廳,落實農家書屋補充資金。2014年,省財政將全省農家書屋補充資金的70%(每個書屋1400元)下達該局,用于陜西省首輪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為全省26460個農家書屋,平均每個書屋補充更新圖書110冊。
利用渠道打造平臺
為強化農家書屋管理手段,拓展農家書屋服務功能,在配合總局推廣建設衛星數字農家書屋的基礎上,我們做了一些嘗試,探索利用“三個渠道”,打造“三個平臺”。
(一)利用衛星渠道,打造數字書屋無障礙投放平臺。為解決偏遠地區報刊投遞難和數字閱讀匱乏的問題,在總局的指導下,為全省107個縣,每個縣選取10個農家書屋,建成1070個衛星數字農家書屋成并投入使用。無論在山區還是平原,清晰的內容,全新的閱讀方式引起了廣大農民朋友極大的興趣。尤其是投入的有聲讀物既能看、又能聽、滿足了許多閱讀能力不強,或有障礙無法閱讀人群的需求。
(二)利用互聯網渠道,打造“農家書屋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針對農家書屋點多面廣,管理難度大的現狀,該局開發搭建了基于互聯網的“農家書屋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目前,已經在全省9市18個縣(區)的400個行政村試點安裝。該平臺主要實現兩大功能。一是農家書屋數字化管理功能。通過該平臺,農家書屋管理員實現出版物登記和日常借閱的數字化管理;省、市、縣各級管理人員在辦公室,可以實時掌握所屬區域農家書屋的開放和使用情況,查看農家書屋出版物借閱數據和進行統計分析,并可進行在線咨詢,音、視頻互動溝通等。二是為農家書屋提供數字化便民服務。2013年11月,在寶雞市金臺區、陳倉區試點“農家書屋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搭載郵政便民驛站的軟件功能,農民朋友在農家書屋就可以完成郵寄、訂票、繳費、訂購文化用品等業務。吸引農民朋友更多地走進書屋,提高農家書屋的“人氣”;同時,便民服務的經營,為管理員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為書屋的持續發展提供“造血”機能。
(三)利用廣電網絡渠道,打造農家書屋入戶平臺。充分發揮兩局合并后的資源融合優勢,利用有線廣電網絡實施農家書屋入戶平臺開發建設。目前,該平臺已完成了數據整合、技術對接及農家書屋窗口的運用調試等基礎工作。下一步,將進一步研發和對接普通用戶無線頻道入戶的技術工作。預計2016年底有望實現首批試點建設。
活動與管理
農家書屋提檔升級工作最終的落腳點是充分發揮農家書屋平臺作用,服務農民。開展各類讀書活動是用好農家書屋的重要抓手;加強管理員培訓,不斷提高管理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是用好農家書屋的關鍵。
(一)長期開展“百名專家進農家書屋知識講座”活動。我們要求各市(區)針對本地農民實際需求,組織10名以上專家,分期分批在農家書屋舉辦知識講座、咨詢解答會。渭南市華縣結合實際,建立農家書屋專家導師咨詢培訓制度,統一聘請了農業局、林業局、司法局、教育局、衛生局、縣法院等部門單位的專家,并把各類專家的基礎信息和聯系方式公布在農家書屋內外醒目處,方便群眾通過電話或預約的方式,咨詢在讀書或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受到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和認可。
(二)加強管理員培訓。督促指導各市(區)依托新華書店和圖書館加強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2014年,該局按每培訓一人次補助100元的標準,拿出30.7萬元,向各市(區)下達了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補助。各市、縣結合本地實際積極開展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工作。西安市長安區采取以鄉鎮為單位,區文化局上門進行手把手現場培訓,專門制作了書面課件和視頻資料,大大提高了培訓效果;商洛市丹鳳縣專門建立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考核機制,并按每年600元的標準,為通過培訓考核的管理員發放補貼。在各級管理部門的配合努力下,農家書屋管理員隊伍建設日趨規范。
(三)積極開展農家書屋讀書征文活動。2013-2015年,連續三年組織開展“我的書屋 我的夢”農家書屋征文活動,38篇征文入選全國農家書屋征文集。兩次結集出版全省農家書屋征文集,并在全省范圍統一配發。為每個市局配發10本,每個縣局配發50本農家書屋征文集,用于當地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的圖書配置。統一配發征文集,既是對廣大征文參與者的肯定與鼓勵,也是為農家書屋宣傳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