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偉
摘 要:“大躍進”時期,工業領域“以鋼為綱”,掀起了“大躍進”,各工業企業實行了以“書記掛帥”為主要內容的生產責任制。分析工業企業 “書記掛帥”的根源,有助于對“大躍進”時期工業企業狀況做出進一步研究,為我國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某種歷史借鑒。
關鍵詞:“大躍進”;工業生產;書記掛帥
1958年毛澤東為了實現鋼的生產指標,以批判 “反冒進”契機,推動工業的“大躍進”式發展。為了實現1958年的鋼產量指標,“書記掛帥”應運而生。所謂的工業企業“書記掛帥”,書記在全廠的生產指揮系統中處于中心地位,全權負責生產決策、技術革新、生產再擴大、物資調配、生產監督等重大事項決策。反思一下當年在工業企業中 “書記掛帥”的現象,有助于為今天企業變革提供歷史借鑒。
1 “書記掛帥”產生的背景
認真的分析一下產生“書記掛帥的”的根源,對“大躍進”時期的工業企業的管理狀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1.1 不切實際的高指標,是“書記掛帥”產生的政策動因
一個國家擁有鋼鐵的多少,是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實現北戴河會議確定的鋼鏟指標,《中共中央關于1959年計劃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決定》指出:“各級黨委必須保證在今年內完成1100萬噸鋼和冶金設備、發電設備、機床的生產任務。” [1]
中央有關文件指出:“為了克服這些困難,需要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級黨委在中央的集中統一的領導下,共同負責,分級管理,充分動員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盡最大努力完成今年生產一千零七十萬噸鋼的偉大任務。e工業企業中的“書記掛帥”是時代政策調整的產物。
1.2 革命戰爭時期的領導思維,是“書記掛帥”產生的思維模式
在革命戰爭年代群眾運動思維是實現目標任務的主要手段之一,1958年這一思維被運用到了工業生產中去了。中央要求工業企業“必須同時間賽跑,從現在起立即行動起來。企業負責人員必須身臨前線,跟工人群眾同吃同住,共同想辦法,共同負責完成每一天的計劃。”[3]這種企業負責人身臨前線,跟工人群眾同吃同住,共同想辦法帶有比較明顯的革命戰爭年代的指揮作戰思維的特點。
1.3 參考蘇聯企業管理體制,是“書記掛帥”產生的體制因素
新中國“一五”工業建設參考了蘇聯一些的模式和經驗,在“在國營工業里,領導者的命令是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執行的義務。他所任命的工作人員,必須對他所授命的工作負起個人責任。”[4]
蘇聯在企業的管理中吸收了群眾經驗,提出了工業管理和群眾相結合的方法,認為“群眾參加管理,有著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于由群眾的創造性、主動性所掀起的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競賽上。”[5]蘇聯的做法是在維護“一長制”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以維護“一長制”為前提的。我國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兩參一改三結合”,明顯帶有這種管理思維的痕跡。
1.4 群眾的依賴,是“書記掛帥”產生的社會心理基礎
在工業企業中,人們習慣于對領導個人魅力的信賴近乎于對“巨人”的依賴。而這種思想的依賴正是“書記掛帥”產生的思想根源。 人們總是認為“毛澤東多次處于少數,但他總代表了正確!”[6]尤其企業領導習慣性地用“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用舊的方法處理新的問題。”對書記個人作用的信賴,遠遠超出了對科學技術的依賴。
2 “書記掛帥”對企業的影響
“大躍進”時期,“書記掛帥”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其產生對當時的工業企業生產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2.1 書記負責具體生產事宜
“大躍進”時期,中央為了改善工業企業的管理體制,決定將企業的管理權下放。“各企業的廠長、副廠長、黨委書記、副書記,都要把指揮工業生產的責任擔當起來,定期召開調度會議或電話會議,經常檢查生產計劃執行情況,并且及時解決生產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7]我國的工業企業管理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強化了黨委在企業中的生產指揮作用尤其是書記的作用。
2.2 限制了廠長的行政管理權
工業企業中實行“書記掛帥”并且由書記統一全廠的生產指揮權, 限制了廠長作為專業技術人應有的作用。鞍山鋼鐵公司大力開展群眾運動,開展 ‘插紅旗,拔白旗,反右傾、鼓干勁、爭上游的群眾運動,群眾運動的做法打擊了廠長為首的行政領導干部積極性,對于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是不利的。
2.3 企業領導深入一線抓具體生產
中央把領導抓的細不細致,全部全面作為衡量領導工作的成績的重要標志,認為 領導“深入到生產第一線去抓生產了,這是很好的。[8]很明顯,這不僅是對黨委抓經濟工作的書記的要求,也是對所有抓經濟工作干部的要求。根據中央文件精神和企業生產需要,企業書記很快在生產指揮系統處于中心地位。
2.4 造成企業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
鞍鋼黨委在搞群眾運動時出現了技術資源、人力資源浪費的現象。“在煉鋼廠拔掉一面“大白旗”和七面“小白旗”。所謂的“大白旗”,就是蔡和森的兒子、留蘇歸來的煉鐵專家、總工程師蔡博。像土改時燒地照一樣燒毀規章制度。[9]這種做法導致質量下降,原材料浪費的情況。企業技術人員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阻礙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叢進.中國曲折發展的歲月[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154頁.
[2]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1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477-478頁.
[3]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1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478頁。
[4]羅真菲利德著,計劃經濟叢書編委會編譯.蘇聯工業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53年10月再版,第23頁.
[5]羅真菲利德著,計劃經濟叢書編委會編譯.蘇聯工業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53年10月再版第25頁.
[6]馮建輝.從陳獨秀到毛澤東——中共六任領袖新視角[M].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308頁.
[7]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2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64頁.
[8]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3冊)[M].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551-552頁.
[9]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歷史事件的回顧[M].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1第5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