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 王東升 黃海麗
摘 要:近年隨著電量的快速增長,供電企業農維費金額不斷加大,面臨著價格主管部門進行清算,降低農維費標準的風險。本文通過梳理農維費政策,重點探討在農維費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從建立農維費標準成本體系和規范農電用工管理方面,提出規范農維費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農維費;農電工;同網同價;管理方式
1 農維費政策介紹
1998年以前,我國中低壓配電網管理體制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鄉鎮以下農村低壓電網,由村民自建自管,由隸屬鄉鎮政府的鄉鎮電管站負責管理;二是大部分縣域電網,由獨立核算的隸屬于地方政府的地方縣供電企業,即躉售縣管理;三是城市的城區及小部分縣域電網,實行省級電力公司統一核算。
由于城鄉電網管理體制的不同,農村電價遠遠高于城市電價,農民負擔沉重;農村電網薄弱,嚴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甚至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2007年,山東省各地市逐步實現城鄉用電分類同價,《關于濰坊市城鄉用電的批復》(魯價格發[2007]253號)中明確“根據國家‘改造農村低壓電網、改革農村供電體制、實行城鄉用電同價的精神和省政府實行城鄉用電同價、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同意濰坊市實行城鄉用電分類同價。濰坊市城鄉用電分類同價后,農村低壓電網維護費由城鄉用戶共同承擔,大幅降低農村電價,適當提高城市電價水平。除居民生活用電、中小化肥生產用電外,各分類電價在原直供區城市電價基礎上每千瓦時提高1.4分,其他政策仍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p>
2008年《關于調整我省躉售縣結算電價的通知》(魯價格發[2008]131號)進一步規范了農村低壓電網維護費管理,明確各躉售縣一般工商業及農業生產電價外農網維護費提取標準,由各市供電公司隨躉售電量計提,以市為單位統籌使用。具體用于:農電工合理報酬,農網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費用及電能損耗費用。農維費全市統籌后,由于當時省電力公司同縣公司僅為代管關系,各縣所需的農維費由市公司劃撥到縣公司時,存在稅收爭議,為解決這個問題,在2009年《關于調整我省躉售結算電價的通知》(魯價格發[2009]219號)中規定農村低壓電網維護費通過躉售結算電價分配。
2 農維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農電工薪酬問題
城鄉同價后,農村集體電力資產無償上劃給供電企業,其農電員工大批進入電網企業。農電工作為電網企業的一類專有工種,主要從事城郊及農村地區低壓電網、農網的建設、運維以及相應地區業擴報裝、用電檢查、客戶服務及抄表收費等工作,農電工隊伍龐大,但由于目前供電企業的用工計劃存在多元化管理,導致崗位員工成分多樣,電力工人雖然從事相同的工作,卻因為身份不同、管理不同、工資來源不同導致農電工隊伍在職業發展規劃中不統一,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
2.2 農網運行維護費使用問題
農網運行維護費用是除農電工工資外,主要是指按國家規定計提的農網折舊、大修費、保險費及農村供電所發生的運行管理費用。但是,新投入改造資金形成資產的折舊、大修費已在農網改造還貸加價中考慮,“兩改一同價”完成后,農村電網維護費要比之前實際水平有明顯降低,隨著城鄉同價的基本完成,原移交農村電力資產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如果繼續使用農維費進行農網資產維護,就會在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違規風險。另外,縣級供電企業由于電量增長不均衡,通過躉售結算調劑部分隨電量波動較大,縣公司間農維費收入不均衡,也會影響農維費資金的使用。
2.3 企業經營風險問題
首先,目前山東省電力公司縣級供電企業除居民、化肥外電量外,農維費提取標準不一,且缺少物價部門對提取標準的政策文件支撐,給縣公司依法治企帶來一定風險。其次,為簡化業務操作,躉售結算調劑農維費部分未單獨開發票進行結算,而是與縣公司購電費合并開具發票,由于統籌農維費造成的縣公司購電成本的增減,各縣公司通過調整售電收入的方式予以平衡,但由售電收入轉作農維費收入的核算依據缺乏規范支撐。
3 農維費管理建議及對策
3.1 構建農維費標準成本預算管理組織體系
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電網維護費集約化管理的通知》(國家電網財〔2012〕134號)要求,農維費收支納入全面預算管理,強化農維費預算控制與執行,進一步完善農維費預算項目的決策審批程序和內部控制機制。為了使農維費資金管理標準、規范,在電網企業需構建職責明晰、管控有力的農維費標準成本組織體系,即設立農維費成本預算管理委員會,協調部署、統一推進農維費標準成本體系建設。
3.2 建立農維費標準成本管理制度
建立省公司、市公司、縣公司、供電所四級標準成本責任中心,明確本層級標準成本管理職責權限,將農維費支出預算納入公司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借鑒其他費用類支出預算管理辦法和測算流程,完善農維費預算及控制。各級責任中心在分解預算控制農維費各類成本費用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差異原因,找準管理短板,對偏差過大、出現異常的成本項目進行預警,敦促責任業務部門及時對標準成本及預算指標提出調整意見,制定改進措施,并將差異結果和改進情況作為電網企業農維費預算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據,不斷加強成本預算支出管控力度,提高費用支出的合理性,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3.3 進一步規范農電用工管理
農電用工方式要以業務委托為主,以非全日制用工、勞務派遣用工為輔;明確委托、受托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規范業務受托單位的運作,防范用工風險,實現合作雙贏。嚴格預算管理和使用計劃的審批,建立與企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電工工資增長機制,合理提高農電工工資,調整農電用工工資在農維費中的占比,建立以業績為導向,按照控制工資總額、控制人均水平的“雙控” 原則,逐步縮小農電工與長期職工的收入差距,使廣大農電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統籌考慮公司效益、農維費收取、社會平均工資、工資增長指導線、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等因素,合理確定農電用工的薪酬水平,建立農電用工工資正常調整機制,規范農電用工的社會保險管理。
參考文獻:
[1]趙保國.供電企業標準成本管理研究[J].會計之友,2011(12).
[2]肖自茹.企業標準成本管理實施中的問題及改進研究[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院報,2013(2).
[3]楊璇.加強農電財務管理推進集約化進程[J].會計之友,2011(15).
[4]《關于實施農村供電所業務委托工作的指導意見》(國電電網農〔2012〕10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