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山地型煙區環境、組織、管理、業務四方面特點以及精益化、信息化、職業化、標準化、組織化的現狀分析評價了實施煙葉生產人才隊伍網格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針對性地提出了煙草企業、煙葉收購站點、煙葉合作組織、煙區社會資源四類人才隊伍網格化管理模型的構建。
關鍵詞:山地煙區;人才隊伍;網格化管理
農業產業化是生態環境(溫、光、熱等)、生物資源(種子、微生物、昆蟲等)、物質裝備(機械、肥料、油料、水利設施等)、政治經濟社會環境(技術、組織、管理、人才等)四大類因子在較高水平結合、運行并產出綜合效益的過程,它為人類社會的存在、延續和發展提供基礎產品和初級原料。煙葉是煙草行業最重要的戰略性物資,是整個行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優質、特色的卷煙產品必須是以煙葉原料的生態安全性、數量充足性、質量穩定性、風格多樣性、特色鮮明性為載體的,這也是當前乃至今后卷煙工業角逐市場的亮點、競爭點,當然也是特色煙葉開發、原料保障上水平工作的主要著力點。而煙草農業產業中最為重要的人的因素中,聯結煙草企業和生產主體、農業技術專家和煙農、市場需求和生產環節的煙葉生產技術指導員(簡稱技術員)非常重要,他們作為基層工作的骨干力量,在組織煙葉生產收購、落實行業政策、結合市場需求與技術要求、控制產品質量、延伸煙草企業管理功能、實踐和探索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等方面,發揮著管理者、組織者、執行者、控制者等多重角色。
1 必要性分析
煙葉生產是非常復雜的農業系統工程,硬件上需要生態、土壤、化肥、農藥、烤爐、苗棚、機械、分級車間及農田水利交通附屬設施,軟件上需要組織、技術、信息、試驗、示范推廣體系等,而支撐這一訂單農業模式的是煙草企業管理者隊伍、技術指導員隊伍、煙農隊伍和外圍社會環境產業發展人才隊伍。根據管理效率的逐層衰減效應和“80/20效率法則”作用的啟發,我們必須要將產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聚集起來,承認、尊重和激勵他們發揮更大的優勢,組織、影響和推動周圍的人員或人才來完成和實現任務、要求、標準和產品質量。尤其是在山區發展農業產業,就必須重視管理方式,開發好人才、尊重好人才,利用他們的智慧、能力和經驗幫助區域產業的發展與升級。所以,在秦巴山區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引入網格化管理模式非常必要。
2 可行性分析
2.1 精益化管理平臺為其提供可能 煙草行業近年來提倡和推廣的精益化管理平臺,就是從提高現代化水平、節能減排、節勞降本、提質增效角度提出的。而煙葉生產人才隊伍的網格化管理思路和精益管理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減少信息不對稱、資源輸入不及時、技術服務不到位,改變山地煙區客觀主觀制約對生產與服務低質低效高消耗的現實情況。因此,精益管理平臺為網格化管理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2.2 信息化管理手段為其提供載體 農業科學技術與產業的緊密結合將會成為未來農業的必經之路,而信息化管理與控制對烤煙產業的影響也越來越深。與煙葉生產相關的扶持政策、價格信息、技術要點、服務內容、工作標準、技能工藝、實施過程等信息與煙農切身利益相關,必須盡可能及時、準確、完整地傳遞給煙農,所以,手機尋訪、專家系統咨詢、手持終端訪問、短信平臺提示、電子信息欄預警等信息化管理手段也為煙葉生產人才隊伍網格化管理提供了工作載體,可以快速傳遞各類價值信息,在生產指導、技術輔導、質量控制、需求調查、服務供給、資金流轉等方面將大有可為。
2.3 職業化管理需求為其提供動力 煙葉生產技術雖然會隨著農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在不斷進步,但這種兼科學與經驗于一身的技術年際之間變化較少、繼承較多。所以,以煙草公司和煙站為主的煙葉生產技術人才隊伍其主要職能更多的是服務和管理,而隨著煙農合作社服務功能的逐步顯著發揮,該隊伍管理煙農、管理服務、管理技術、管理物資、管理設備、管理事務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顯著,他們工作衍生的職業化管理需求也會更加顯著。這是實施煙葉生產技術人才隊伍網格化管理的動力。
2.4 標準化管理目標為其提供要求 煙草農業對在諸多農業產業項目中對標準化的要求是相對比較高的,尤其是近年來持續關注的煙葉生產GAP管理,它是更高層是標準化生產,對環境保護、殘留控制、雜物監控、農藥控制及產品安全與追溯等要求越來越細。而以上工作、階段、環節、細節和要求的落實靠目前的煙農自覺意識和覺悟尚難達到,必須還要建立在“嚴到極限、細到極致”標準化管理制度,所以,必須建立網格、引入網格化管理才能逐步實現。
3 網格化管理模式構建
3.1 煙草企業網格化管理模式構建 煙草企業是聯結市場和產區的核心力量,具有資本、人才、資金和政策諸多優勢,是行業原料保障的基石,也是推行網格化管理的根本力量。
3.2 煙農合作組織網格化管理模式構建 煙農合作社作為煙區的新興力量,是山地煙區規模化煙葉生產的重要力量,也代表著未來較為先進的生產關系,它的優勢是利用和整合煙區的資源和信息,來方便和滿足一定范圍內的服務需要。因為社員為數眾多,素質參差不起,所以,合作社利用網格化管理模式將他們團結起來,互惠互利,促進產業發展。建議以組織形式導向構建的煙農合作社網格化管理模式(如表1)。
3.3 煙區社會資源網格化管理模式構建
煙區的發展除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內部資源,借鑒外部力量或周圍社會環境的優勢,特別是其組織優勢、政治優勢、威望優勢、信任優勢和引領示范優勢。建議以產業規模導向構建的煙區社會資源網格化管理模式(如表2)。
在一定范圍對以上模式進行了實證,目前模式1和模式2屬于強勢運行模式,信息運轉效果較好,在核心煙區運行的綜合效果較好;模式3目前在山地型小煙區運行效果一般,主要原因是產業競爭激烈所致。
參考文獻:
[1]《煙站管理》編寫組.煙站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2]中國煙葉公司.煙葉基地單元工作規范(修訂).中煙葉生[2012]3號.
[3]黃衛偉.生產與運營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煙葉技術》編寫組.煙葉技術[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5]《煙站管理制度匯編》.漢中市煙草公司南鄭分公司.內部資料.
作者簡介:杜鴻波(1981-),男,陜西洋縣人,碩士,農藝師,長期從事煙葉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農業持續發展研究,現工作于漢中市煙草公司南鄭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