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生
新課程改革后,越發(fā)強調課堂上學生的自主研究學習,這無疑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目標。但是教學過程中,概念定義教學仍不能被忽視。“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扎扎實實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是學好化學的“秘訣”。作為教師,我們首先必須將初中化學的概念準確無誤地傳達給學生,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學的知識和技能。
一、在生活中感悟化學
生活中處處都是化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化學;哺乳動物的呼吸作用是化學;蘋果氧化是化學;火的燃燒就更是化學。我們有著這么豐富的化學學習資源,我們怎么能不用起來呢?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學習化學是要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生活中感悟化學。例如在學生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生活中常見的鹽》這一課題時,我先從生活中最常見的食鹽來導入課文,逐漸引入化學上給食鹽的概念定義。
二、重視概念內(nèi)容的分析
1.找出概念內(nèi)容的關鍵詞
教材在編排概念定義的時候,都是經(jīng)過多次斟酌、幾番修改的、概念如果錯了,也就意味著學生的理解會完全出現(xiàn)偏差。我們教師在講解概念時,應該牢牢抓住定義的關鍵詞,引導學生找出關鍵所在,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概念。例如在初中化學中常常容易弄混的三個概念“氨、銨、胺”,我們可以抓住“氨”概念中的無色氣體,讓學生記住它的氣字偏旁,加深他們的記憶。而“銨”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原子團,由此抓住他的金屬特性繼而記住它,“月”字旁的“胺”是有機物。抓住他們概念的關鍵所在更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和區(qū)分。
2.對較復雜的概念進行分解剖析
在講解概念時,我們有時會碰到較為復雜、難懂的長概念,直接向學生講的話,學生有可能會覺得抽象難懂。因此,教師必須學會對此類的長概念進行分解、剖析,將定義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如概念“電解,指的是電解質溶液在電流作用下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過程。”由于學生沒有接觸過太多關于電解的知識,所以這一概念對他們來說比較生澀難懂。因此,我們可以將這一概念分解成三個部分:電解質溶液、電流作用、化學反應。首先講解什么是電解質溶液,然后解釋電流反應,讓學生對這一抽象概念能夠了解地更清晰。
3.注意概念的內(nèi)涵和延伸
從教材出發(fā),我們對概念的解讀應該更加深入,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學不應局限于教材內(nèi),更應該有教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例如教材中給出“碳”的概念:一般指元素名稱,是核電荷數(shù)為6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有廣泛、概括的含義。但我們知道生活中還有一個類似的“炭”,容易造成學生疑惑。我們教師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給出延伸的“炭”的概念:指具體的有形的物質,如焦炭、煤炭、炭黑、活性炭等,這些都是碳元素的游離態(tài)。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讓他們區(qū)分這兩個相似的概念。
三、重視化學中的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在化學的教學中必不可少。如果想要避免枯燥乏味的概念式教學,不妨試著用實驗的結論去引出概念的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更引發(fā)了他們對實驗的思考、加深了他們對于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用漂白劑漂白布料,提出問題:這里發(fā)生變化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導學生開始思考:這里的漂白是指染料(有機物)或有機色素變?yōu)闊o色物質,實質上是一種化學變化。這里發(fā)生變化的實質上不是布料本身,而是上面的有機色素。然后再次提出問題:生活上還有一種衣物的褪色,和這里的漂白是一種性質的嗎?可以再設計一個小實驗:把木炭投入盛有紅墨水(用水稀釋過)的錐形瓶里,輕輕振蕩,溶液回變?yōu)闊o色。可以看出這里的有機物褪色不是漂白,這里并沒有性質的變化,由此可見這是一種物理變化。在這兩個對比實驗下,本來對于學生來說模糊的概念,在他們自己的觀察下變得清晰。所以,我們化學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實驗來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概念。
總而言之,化學中的概念教學必不可少。而開展化學中的概念教學,我們首先必須重視生活中的教材,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加深對概念的影響。其次,是對概念內(nèi)容本身的研究和剖析。抓住概念內(nèi)容的關鍵所在,避免不必要的錯誤理解。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抓住重點對于一整句話的理解尤為重要。老師對于概念的延伸對學生的化學學習也十分重要。最后,也是化學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實驗,讓學生從實驗中得出概念絕對是事半功倍的。希望我能在今后的化學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完善化學中的概念教學。
(作者單位:甘肅省舟曲縣峰迭新區(q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