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
摘 要:從好干部20字標準到“三嚴三實”到“四有”干部標準,干部的標準在進一步深化,黨員干部要適應新常態,必須踐行“四有”干部標準。
關鍵詞:“四有”干部新常態
今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提出,縣委書記要學焦裕祿同志,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這是首次見諸媒體的“四有”干部標準。對于干部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20字好干部標準,同時,也提出了“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三嚴三實”作風標準。從好干部20字標準到“三嚴三實”到“四有”要求,三者一脈相承,后者是對前者的進一步深化。 這一次雖然是針對縣委書記所提出的“四有”標準,但對于黨員干部來說也是一個共有遵循。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面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艱巨任務,需要全黨全國全民族適應新常態,特別是黨員干部要首先適應新常態。學習好、實踐好“四有”要求,對完成新常態下的新任務,實現新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1 “四有”的基本內涵
1.1 心中有黨
其核心內涵就是堅定理想,對黨忠誠。這是從干部的信仰角度來講,也是四有的前提條件。“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也。”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對黨絕對忠誠,這是講政治的首要原則。所謂絕對忠誠,是全心全意的忠誠,三心二意不是忠誠;是言行一致的忠誠,說一套做一套不是忠誠;是始終如一的忠誠,順境時忠誠、逆境時不忠誠也不是真正的忠誠。對黨忠誠,就要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要經得起風浪考驗,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要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對黨忠誠,就要敬黨、愛黨、建黨,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嚴守政治紀律,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對黨忠誠,就要憂黨、興黨、護黨,在大是大非面前頭腦清醒、旗幟鮮明,敢于抵制不良風氣,自覺捍衛黨的利益,踏踏實實踐行入黨誓言,認認真真履行崗位職責,兢兢業業為黨的事業和黨的發展不懈奮斗。
1.2 心中有民
內涵是心里裝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要求黨員干部心中始終裝著老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做焦裕祿式的好干部。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愛民情懷是黨員干部應有的根本情懷。心中有民,關鍵是要親民、愛民、為民。總書記提出,對于人民,“要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要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不滿意的問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當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尤其要圍繞群眾的急難愁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用真心換真情,用真情換民心,始終和群眾打成一片,贏得群眾的支持。
1.3 心中有責
就是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敢于擔當。“仕途一時榮,偉業千古事”。責任擔當是黨員干部必備的基本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2012年春季開學典禮講話中提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職、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2013年1月,習近平在十八屆中紀委二次會議上強調:“該承擔的責任必須承擔”。2014年2月,習近平在俄羅斯接受電視臺專訪時,他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應該擔當的責任。”2015年1月12日上午,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時強調: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1.4 心中有戒
就是要嚴于律己,心存敬畏,就是對黨的紀律、國家法律、倫理道德這些規矩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紀律是紅線,規矩明底線。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著8600多萬黨員的黨,做到每一名黨員、干部都守紀律、講規矩,極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要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講規矩是對黨員、干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干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習總書記多次告誡全黨同志要有“敬畏之心,戒懼之意”“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這把“戒尺”,既包括黨的紀律、國家法律的他律,也包括黨員干部時刻的自警自省自律。
心中有黨是前提。是先決條件,只有心中有黨,才會心中有民、有責、有戒;心中有民是核心。也只有心中有民,才會心中有黨、有責、有戒;心中有責是關鍵。只有認真履職、負責、守責、盡責,才會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心中有戒是保障。如心中無戒,心中就不可能有黨、有民、有責。“心中四有”是個整體鏈條,環環相扣,緊密聯系,互為條件,互成因果,缺一不可。
習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從黨的信仰、宗旨、目標、紀律四個方面,對縣委書記提出了對黨忠誠、為民服務、履職盡責、嚴格自律的要求,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針對性,既是對焦裕祿精神的高度概括,又是對“三嚴三實”的精準深化;不僅為參加培訓班的縣委書記,也為各級黨員干部為官從政提供了重要遵循。
2 做“四有”干部是新形勢下的新要求
“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這是一個“老縣委書記”對新一代縣委書記的真誠提醒,更是黨中央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思考和對廣大黨員干部的新期望。
2.1 是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思考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之所以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一條至關重要的“傳家寶”就是:守紀律、講規矩。我們知道,毛澤東同志在領導秋收起義后向井岡山進發時,親自規定了三項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后來完善成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而從根本上劃清了共產黨軍隊與反動軍閥的界線,奠定了中國工農紅軍統一紀律的基礎。這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完成各項任務的重要保證,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從創建人民軍隊打天下,到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再到深化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脈相承、始終不渝的,就是嚴明的紀律和嚴格的規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做“四有干部”的要求,就是在這一形勢下,為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的生機與活力、提高黨的執政水平提出的新的“黨紀規矩”。
2.2 是對黨員干部隊伍的新期望
眾所周知,近年反腐倡廉深入迅速,不少官員紛紛落馬,讓中國百姓進一步看清了官場許多形式,“深入反腐”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也開始下降,不少人在質疑“為何艱苦的環境好官多,經濟發展起來卻貪官多?”上個世紀50年代的谷文昌,留下的遺言是“我要和東山的人民、東山的大樹永遠在一起”,而現在,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家中發現上億現金,16臺點鈔機清點,當場燒壞了4臺。為官之道對比明顯,這也反映出新時代黨員干部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即:對黨、對人民、對自己的認識出現了一些偏差。劉云山在3月1日出席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時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現在大多數領導干部政治上是可靠的、作風上也是好的,同時要看到,一些人對黨不忠、為政不廉、為官不為的現象還比較突出。
總書記提出“四有”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切合黨員干部隊伍實際。心中有黨才不會迷失方向,心中有民才會得到人民認可,心中有責才會取得成功,心中有戒才不會出問題。所以這種“四有”不僅僅只是對縣委書記,筆者認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當下這是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遵守的囑咐。
3 如何做新常態下的“四有”干部
毛主席說“路線確定了,干部是關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四有”深刻內涵,常做“四有”干部。
3.1 心中有黨,做有信仰的干部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何做有信仰的干部,除了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政治素養外,筆者認為還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3.1.1 創新教育內容,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
2014年7月,中組部又下發了《關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導和幫助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質,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在中央黨校今年的春季主體班的課程安排上就專門設置了“黨性教育單元”,黨性教育的有效學習時間都已占到總課時的20%。黨性教育的重點是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維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學員普遍反映,通過黨性教育,靈魂受到了洗禮,情操得到了陶冶,境界得到了提高。各級黨校可以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根據自身的優勢,創新黨性方式方法,提升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1.2 做到知行合一,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統一性
理想信念不僅是一個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也就是說,理想信念是滲透性的,人們的一切行為無一不受到它的指揮和引導。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途徑就是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的建設。
3.2 心中有民,做有情懷的干部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雖然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使一部分黨員干部改作風、強服務,但是真正要心中有民、真心為民,光靠一個活動是不夠的。
要做到心中有民,一是要融入進民。古人云,“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基層干部,是黨的政策的傳遞者、黨的形象的代言人。人民群眾,是共產黨的“本”“基”“源”。融入進民,就要跟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能把你當親人。
二是行動為民。古語有云:“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一個黨員干部必須要有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成自己奮斗目標的為民情懷。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3.3 心中有責,做有擔當的干部
有人說,“橋的價值在于承載,人的價值在于擔當”。心中有責,做有擔當的干部,一是要敢于擔當。“敢于擔當”是一種膽識,它來自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敢于擔當,就是要有迎難而上的銳氣,敢于正視問題而不回避矛盾,敢于解決問題而不得過且過。抓發展、搞改革、惠民生,肯定會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能不能迎難而上,考驗著每一位黨員干部“敢于擔當”的能力。敢于擔當,絕不是去逞什么匹夫之勇,而是要具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要“善于擔當”,“善于擔當”是一種本領,它來自領導干部的思想水平。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豐富自身的知識,以更寬廣的視野、更大的勇氣和魄力,積極探索各種新方法、新途徑,才能更好地擔當起自己的責任,通過實干巧干,最終從敢擔當走向能擔當、會擔當,真正做到關鍵時刻敢于負責、重大問題勇于擔當、復雜問題穩妥駕馭。
3.4 心中有戒,做有底線的干部
孔子曾經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這是古人敬畏的境界,意在告誡人們做人不可無法無天。始終做到心中有戒、知足知止,黨員干部的底線是遵守黨紀國法,正確利用手中的權力,不要去碰“黨紀國法”這根高壓線,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坦坦蕩蕩為官。
一是要敬畏權力。敬畏權力,要有“領導就是服務”的觀念,“權力就是責任”的觀念,“公仆就是奉獻”的觀念。
二是要敬畏法紀。敬畏法紀,就是要有“法紀面前沒有特殊公民”的敬重,要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畏懼。敬畏法紀,就是要維護黨紀國法的權威,堅持依法依紀辦事、廉潔從政。
三是要敬畏人民。敬畏群眾,就是要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敬重,要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畏懼。“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黨員干部要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常懷親民之心,常念為民之責,常興利民之舉。
參考文獻:
[1]徐豪.“四有”干部的楷模 習近平多次為其“點贊” 已故縣委書記谷文昌緣何登上黨報頭條[J].中國經濟周刊,2015(15):52-53.
[2]張祥艾.做“四有”干部 促改革發展[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5(06):92-93.
[3]陳國榮,張倩.爭做“四有”干部要注重“三觀”改造[J].當代廣西,2015(13):20-21.
[4]徐康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自覺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領導干部[N]. 漢中日報,2015-03-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