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培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發現:人們在10-30歲時,能夠儲存更多的信息,記憶更牢。
研究人員考察了記憶力、社會信息處理和服用藥物對增加大腦可塑性產生的影響。研究成果認為:人在10-30歲時,對于記憶更加敏感,也是增強大腦可塑性的一個獨特機會,這個階段,各種信息都有可能匯集并得到鞏固,因而增大了它的存儲空間。另外,研究還發現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記憶力測試會顯示出相同的“回憶凹凸”的現象。人們對10-30歲間發生的,與自己相關的事情記得最多,從35歲后,人們回憶時,對這段時間的記憶最牢,而此之前或之后的生活細節則很容易被忘記。此外,該時期的人們,對音樂、書籍、電影和公共事件的記憶更強。而此時,社會壓力和社會排斥對于青少年影響也更大,他們對于記憶更加敏感,即使是恐懼或消極的記憶也很難忘記。
研究人員表示,人們在青春期時,大腦對事件的處理方式不同于其他生命階段,這導致此階段存儲的信息更多。因此,在進入中年階段后,人們會更多的記得青春期階段所發生的事情。此外,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一項研究解釋了為何老人記憶會變差:就像干擾舊收音機接收效果的噪音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中的回路會變得更嘈雜,這就可能會使得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思維遲鈍和記憶力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