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淑華 李宗華 喬世東
【摘要】項目管理已如火如荼地進入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領域,項目化運作模式也正逐漸成為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與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合作的共同選擇。然而與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密切相關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部門在專業機構項目化管理背景下實施學生專業實習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首先表現為學校培養方案與機構市場性發展需求之間的墮距;其次,學生專業實習時段與時長同機構項目運作時長的不和諧對接;再次,項目化管理在現有的條件和現實基礎上仍然無法擺脫管理主義與專業主義之間的碰撞,也即在項目化管理過程中行政需求與案主需求的偏移與不一致;另外也存在學生的實習期望與項目達致目標之間的差距等。學校作為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面對這些困境可以在修訂培養方案時適時調整、學校與機構的合作方式、增加專項培訓環節等方面進行嘗試;社會工作專業機構作為專業人才職業化的重要陣地可以將項目化管理與運作模式進行適當調整,兼顧專業與管理、行政需求與服務需求,共同培養優秀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關鍵詞】社會工作 專業實習 項目化管理
眾所周知,社會工作專業是以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為主的應用性學科,其最突出的專業特征以實踐性、實務性為首。自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以來,都始終將實務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作為該專業課程設置的核心部分。按照國際社會工作教育界的共識,一名合格的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學生在本科學習周期內,實習實踐時間至少要達到800小時。因此,國內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其實務實踐環節在培養計劃內的時長安排基本遵循該要求。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地域,各高校分別進行了目的不同、實踐方式不同的實習安排,但是不管如何安排,專業實習是該專業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不可或缺的培養內容。在本世紀初期,國內能夠提供給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實習的專業機構還為數不多,并且呈現極大的地域差異,隨著國家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對社會工作需求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組織和機構為在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提供了專業性和指導性較強的實習崗位,目前在國內很多城市或者高校駐地,隨著不斷增加的民非組織和社工機構的建立,對于社會工作專業在校學生的專業實習從崗位數量上給予了一定的緩解,高校和機構之間的磨合也在不停地進行著,專業實習機構在與社會、與市場、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過程中不斷調適運轉管理方式和細節,由此而來的連鎖效應是高校專業實習設置的不斷調整。本文就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實習與社會工作專業機構中出現的項目化管理模式相遇時所產生的困境進行探討,并期待能夠尋找到解決路徑。
一、項目化管理的特點
項目化管理是從管理學的項目管理這一模式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其在社會工作領域的廣泛應用是隨著我國內地政府購買項目的興起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并且逐步成為近幾年在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專業領域中較為流行的一種管理方式。項目制管理中項目是核心,所謂項目是在一定時間內人們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利用一定的資源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項目化管理是通過一些技術和方法對項目過程的管理,包括計劃、實施、控制、評估等工作,確保按時、按預算、依據規范達成理想的目標。社會工作服務的項目化管理可以理解為以項目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對社會工作服務的目標、內容的實施、方式的運用、結果的評估等方面進行系統化統籌和控制,能較好達致服務效果的一種服務提供過程的管理。項目化管理是管理學領域常用的實踐性詞匯,當其和社會工作服務結合在一起時,便將社會工作服務以一種新的管理方式推進到專業機構和服務群體中。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集中體現社會工作服務的項目意識大約從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開始,被購買的社會工作服務便開始以項目的形式逐步完成利益相關方的共同目的。項目化管理具有以下屬性:不可重復性、目標確定性、活動整體性、組織的臨時性和開放性以及成果的不可挽回性。1正是由于項目化管理的這些特點,社會工作者要在項目的整體框架下有效地提供和完成社會服務就需要合理契合項目化管理的特點,同時項目化管理也為社會工作服務提供的過程和結果搭建了時間、空間、質量、數量的動力和檢驗平臺。
二、社會工作專業實習在項目管理背景下遇到的困境
項目化管理為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和社會工作職業市場帶來了新的運作模式和發展方向,而近幾十年所形成的社會工作專業高等教育模式在經歷了舶來、借鑒等不斷本土化的歷程后,不得不面對新的市場環境和職業環境。在進行專業實習過程中,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機構和學生在項目化管理背景下遇到了新的挑戰和困境。
(一)培養方案與市場發展對接的延時性
作為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高等學校來講,人才培養的主要依據和文本模式來自于人才培養方案,而為了人才培養特點的延續性,通常來講高校培養方案既需要與時俱進也要保持相對穩定,這就極大程度地導致了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對接的非即時性。尤其在項目化管理進入社會工作專業機構的初始階段,這一點就非常明顯了。培養方案中沒有關于項目化管理的基本信息,學生無法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更多關于項目化管理的知識點,在進入專業實習階段后,為了熟悉、掌握和適應項目化管理的基本模式往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
(二)專業實習時間與項目運作時長的非起始對接
在社會工作專業機構中,一個服務項目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周期長短將很大程度取決于其項目承接的時間點和項目要求。而處在機構之外的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則很難與社工專業項目直接對話。因此經常出現學校安排學生開始進行專業實習時,機構所承擔的某項項目即將結束,項目結束后學生面臨機構督導撤回或者機構督導輪換的可能性;或者學生進入機構,服務項目開始運作,而剛剛熟悉和掌握了項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學生的實習期結束,機構將處于人員變動的被動局面。
(三)行政需求與案主需求易脫節
在社工機構的項目管理過程中,由于很多項目來自政府購買,因此管理主義和專業主義的矛盾在實踐中也普遍存在。這種專管碰撞的過程及結果給在機構實習的學生來講至少可能造成以下兩方面的影響:第一,服務對象第一的原則可能會被偏移甚至被忽略,這對未入職的社會工作者來講其所建立的職業倫理和價值觀會有所動搖;第二,社會工作者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去應對政府購買的社工項目的前期、中期、結項檢查等工作,在有效的工作時間內為服務對象所做的工作將打折扣。對于不同服務群體的項目、不同層次的項目,行政需求與案主需求之間的脫節所造成的專管矛盾給專業實習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但是作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卻不容忽視。
(四)學生實習期望與項目目標之間的差距
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有著別的文科類專業學生所沒有的大量實踐機會,而且這個實踐機會是具有學校教師和機構督導雙向督導的專業性的實習,因此學生對實習有著比較高的預期,學生進入實習機構之前是帶有一定自己的想法和預期的,希望機構能夠給予一定空間實現自己的想法。但是項目化管理背景下,社工機構通常以項目為主線開展工作,因此督導學生實習也是在項目運作框架下進行,能夠給予學生的自主發揮空間就相對較小,甚至有時候會發生沖突。
三、應對策略與可借鑒經驗
作為社會工作高效學生實習的重要基地,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實習項目化管理和運作依然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同時項目化運作為實習學生提供更多選擇和能動的機會。因此,直面挑戰,積極尋求困境中的應對策略是當前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應當思考和行動的。
(一)適時調整培養方案 學校機構密切聯絡
培養方案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性指導文件,社會工作以實務見長的特點決定了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參與者的多元化,在修訂培養方案過程中應多方聽取實習機構的意見和建議,并認真討論,將可行的、符合人才培養規律的修改建議納入到新的培養方案中,以期能夠更有效地運用校內課堂和校外機構的寶貴資源。在安排有實習的學期,學校一方應主動與社工實習機構保持密切聯系,恰當地安排學生進入機構實習。
(二)增加專業項目培訓環節
在進行專業實習之前開展與項目有關的培訓工作,邀請機構項目管理人員為在校學生開展項目推介和短期培訓,為學生按照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選擇實習機構提前做準備,也為實習機構選拔合適的實習生奠定基礎。同時讓學生盡快熟悉各機構所運作的項目內容、達致的目標、服務的群體等,避免校內學習與實習機構的實踐工作的過度脫節。
(三)鼓勵方案內實習時長與假期連接更好地實現專業實習的有效性
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的時長在培養計劃有明確的規定,各高校會按照自己的培養模式安排專業實習的時段、及時段的長度。比如有的學校會安排一次為期3個多月的集中專業實習;有的則會分開按學期平均安排;有的也會分散實習和集中實習交叉進行等,無論如何安排,對于新進機構實習的學生來講有一段認知機構、熟悉業務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從機構的角度來講,除去實習生熟悉機構的時間,在機構正式進行社會服務的時間是不夠充分的,如果可以調整培養計劃內實習與假期相貫通,讓學生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在機構工作,通常來講熟悉了解甚至完成一項小型社會服務項目是沒有問題的。這樣對社工機構、對實習生都是雙向得益的。
(四)同城專業聯動與差時安排
社工機構接收實習生容量有限,按照目前社工機構通常的做法,一名機構督導可以同時督導2名實習生,最多可以放寬至3名。而每一年或者每一學期都會有來自不同學校的數量不少的社工專業學生進入機構進行周期或長或短的實習,因此如果安排不合理就會出現一名機構督導同時需要督導多于3名甚至10多名實習生的狀況。為了能夠有效避免這種既浪費實習機會有收效較低的狀況發生,處于同一地域的學??梢試L試進行專業聯動平臺建設,搭建機構接收實習生安排和學校實習安排的雙向溝通平臺,雙方都可以通過非面對面的形式合理安排學生實習。
項目化管理為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兩大重要育人基地——學校和社工機構提供了跨學科的嘗試和運作模式,為社會工作服務的有效提供增加了動力;在目前我國大部分社工機構競相運用的項目化管理背景下,設有社會工作專業的學校和在校學生要盡可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及時調整實習期所產生的不適,靈活應對各種挑戰。
參考文獻:
[1]白思?。骸冬F代項目管理(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第33-35頁。
基金項目: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研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ZG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