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出版運用數字技術對圖書內容進行編輯與加工,借助互聯網等渠道傳播數字內容。數字出版產業發展下,圖書館與數字出版的融合要不斷借助云端化處理、移動互聯網終端等技術支持,不斷助力數字圖書館技術建設、平臺建設和服務建設,不斷促進數字出版與圖書館的融合。
【關鍵詞】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圖書館;融合路徑
【作者單位】楊煥敏,唐山學院圖書館。
【基金項目】2013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課題名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立體化模式研究。
數字技術影響并改變著人們的認知與交流模式。二進制技術與傳統出版相結合就誕生了數字出版。具體來說,數字出版指的是運用數字技術完成圖書內容的數字化編輯與加工,借助互聯網、移動終端實現數字內容傳播的出版方式。從種類與形態上來說,數字出版物包括電子書、電子報刊、網絡動漫和數據庫出版物等多種形態與類型。數字圖書館作為數字出版下游產業中的最終服務商,借助數字出版不斷提升了自身的服務水平。
一、數字出版產業發展下數字出版與圖書館的耦合性
1.數字出版與圖書館的業務相關度較高
新媒體環境下,數字出版的業務流程主要涉及數字內容的制作、編輯以及相關數字資源的發布。數字出版產業鏈也相應發生了轉變。數字出版的發展態勢也有了轉變:一方面,數字出版物的總產值、數量與質量都已經超過傳統意義上的出版物,數字出版全面發展,大眾、教育和專業出版的出版物品種與類型日趨豐富;另一方面,數字出版物正逐漸成為受眾閱讀的重要傳媒形式。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4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中顯示,2013年,我國數字出版物的總收入達2540.3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了31.25%。在各大業務板塊中,與數字圖書館相關的電子書收入增長達到71.32%,互聯網期刊增長較為平穩,年均增長達到12.41%[1]。顯然,數字化出版對于圖書館的影響逐漸加大,數字圖書館形態、業務流程和針對讀者的服務方式不斷變化。
2.數字出版與圖書館之間產業依存度較大
一方面,數字出版將數字圖書館的功能發揮出來,數字圖書館提供給讀者的資源大部分來自數據內容提供商,其余部分來自于其他數字圖書館之間的數據共享以及自建數字資源。然而,各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層次參差不齊,尤其在滿足專業學術讀者的需求領域尚有較大提升空間。另一方面,對于數字圖書館的供應商而言,數字圖書館是其主要的客戶,數字圖書館是數字資源展示及宣傳的重要平臺。不過,我國目前的數字出版物數量和質量還遠遠不能滿足數字圖書館的需求。據《2013-2014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盡管數字出版業務量增加,但超星、書生、北大方正、清華同方和阿帕比等電子書集成商的貢獻值相對較少,電信和互聯網企業電子書業務量所占比重較高[2]。
3.數字出版對于圖書館數字化影響較大
數字出版和圖書館數字化在平臺合作上相互影響。數字出版利用技術優勢,為圖書館進行數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節約了研發成本,提升了信息化與標準化的水平,促進了數字資源內容和數字服務的整合。以美國為例,截止到2014年,美國40%的圖書館全面開展了數字化服務,其中有接近一半的數字服務跟移動終端相關[3]。另外,數字出版與圖書館數字化二者在產業鏈條與性質上求同存異的空間較大。數字出版為數字圖書館更好地服務于互聯網時代受眾的文化需求提供了保障。
4.圖書館與數字出版融合還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
第一,融合的資源相對匱乏。盡管我國數字產業發展已經步入快車道,然而相關數字服務內容的提供還是存在較多問題。數字出版的核心服務是用戶通過檢索數字終端實現數據庫信息的閱讀。然而,目前的圖書數字資源僅限于圖書的借閱、續訂、掛失和書目查詢等業務范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電子圖書、音頻視頻更新不夠及時,受眾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第二,融合的格式與平臺不統一。圖書館會面臨各種格式的圖書,類似于TXT\HTML\PNG\JPG PDF\MTXT等不同格式的文件,這要求圖書館必須安裝適應不同格式的閱讀器。此外,二者的有機融合還存在個性化服務欠缺、資金不到位和數字版權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探究。
二、數字出版產業發展下的圖書館與數字出版的融合路徑
1.借助采購服務、技術支撐助力數字圖書館技術建設
一方面,圖書館發展要充分利用各種數字資源提供的相關服務,建立健全相關的數字資源文獻保障、聯合服務和情報提供模式等;另一方面,數字出版相關的科技研究要致力于應用到數字圖書館及圖書館資源建設中去,為其數字化運營提供技術支持。這種技術支持涵蓋了數字出版平臺架構的主要模塊,例如,應用層的數字圖書館與出版物超市,業務層的數字內容制作、數字資源管理、資源發布與DRM數據存儲等相關內容。例如,2009年,中科院國家圖書館與荷蘭施普林格集團簽署數字化資源保存協議,標志著我國中科院圖書館期刊長期數據存儲的實現[4]。顯然,數字出版技術供應商與圖書館的有效合作,在實踐層面已經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數字出版產業與圖書館的融合與發展。
2.運用資源處理云端化,拓展數字圖書館平臺建設
一是圖書館可以利用云計算、云存儲緩解資金壓力,解決格式問題。云計算技術將圖書館分散的設備、資源和數據整合起來,存儲于云端。同時,圖書館可以利用云計算技術處理不同格式的文件,將各種不同格式的文件整合。二是云存儲與云服務平臺有利于圖書館共享資源網絡的建設,可以形成靈活可控、自由度較高的服務體系,通過服務的動態分配與管理,滿足不同規模的圖書館需求,有效緩解因為數據過載造成的資金短缺與現金流的窘境,同時構建起性價比較高的存儲平臺,降低服務存儲器的硬件投入。三是圖書館可以利用云筆記來拓展服務的廣度。利用云筆記的多平臺同步的特性,在閱讀中實現記錄、存儲、搜集和管理信息的職能,并定時存儲到云端,方便用戶閱讀。四是圖書館可以運用云資源完善特色館藏業務。特色是圖書館發展的根本,特色資源對于任何一個圖書館而言,都是其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數字出版時代,圖書館要利用云技術、云存儲來完善文獻資源的多樣化,在成熟的數字平臺上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館藏資源。
3.不斷創新運營與開發的手段,提供定制化的服務
一是圖書館要建立健全數據庫在線出版的內容與層次。數字圖書館可以不斷通過專業的數據壓縮與出版平臺,擴大數字化出版的范圍,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創新互聯網時代的盈利模式。二是圖書館要完善專業化的垂直搜索引擎建設,實現定制化生產。技術成熟、資金雄厚的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完善搜索引擎的開發與建設,加大信息檢索、數據挖掘和動態集群等技術的開發,提供各種海量信息的搜索體驗。三是圖書館可以探索按需出版服務內容,直接將電腦中的信息印刷出來,省卻中間環節,有效避免數字化出版過程中的盲目性和刻板化。四是圖書館要完善并創新商業運作模式,實現不同載體的內容價值。圖書館要加大內容銷售、收益分成的模式探索,探索新的商業發展路徑?;谶@樣的數字化現實,數字圖書館可以密切關注整個學術環境的發展,通過精準定位,建立相關的技術平臺,實現信息推送的精準化營銷。
4.依托移動互聯網終端,不斷完善圖書館服務建設
一是圖書館要認真探索并積極研發移動終端APP應用,提高移動終端運行的速度與效率,完善一次平臺開發之后的多種平臺應用的可能性,推動個性化服務的發展。二是通過多類型、多集成的數字技術平臺建設,圖書館可以將數字圖書、圖片和音視頻等館藏資源提供給用戶使用,完善個性化定制與特色信息推送的功能,實現服務方式轉變。三是圖書館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完善數字內容加密、參考咨詢和導航定位功能。圖書館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與移動終端上的“兩微一端”平臺實現與終端用戶的實時交流與咨詢,提供最為及時有效的數字化咨詢服務、導航定位功能。圖書館要加大與數字出版機構和引進版權機構的合作,實現數字出版物內容的加密處理,以更好地維護數字出版資源的安全,為數字出版發展提供條件。
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只有借助云端化處理、移動互聯網終端等技術,才能不斷推動數字圖書館技術建設、平臺建設和服務建設,促進數字出版與圖書館融合發展。
[1]孫素梅. 圖書館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探析[J]. 中國報業,2013(12):23.
[2]張獻. 圖書館在學習化社會中的作用[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16):46.
[3]梁麗. 基于個性化服務的用戶需求信息的深層挖掘[D]. 遼寧師范大學,2012.
[4]王素梅.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用戶需求與用戶服務模式研究[D]. 河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