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星
【關鍵詞】作文教學;隨筆;自由;個性;激勵;評點;參與;體驗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更是難中之難。許多學生對作文課不僅沒有興趣,甚至到了畏懼、厭煩的程度。不少教師也視作文教學為畏途,認為那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要么索性不教,要么投機取巧,去教授所謂的應試套路,自以為得意,實則讓學生把每一篇作文都寫成了八股文。不改變作文教學中的陳舊思路,不更新寫作教學的僵化形式,不真正釋放學生的人格和真性情,學生是難以寫出性靈的文字的,也難以改變作文教學的窘境。在教學中開展隨筆寫作應是是解決目前困境的較有效方法之一。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較為粗淺的看法和做法。
隨筆的寫作應是自由的寫作、個性化的寫作。個性化可以先從隨筆本開始做起。為了讓學生們重視隨筆寫作,我首先讓生活委員統一采購,給每位學生準備了一本大小相同、厚薄適中但封面各異的隨筆本,我說:“請每位同學妥善保管、精心愛護你的隨筆本,從今天起,它就是你心靈對話的聽眾。它將記載你的歡喜,你的憂傷,你的奮進,你的彷徨。多年后的某一天,當我們再次相聚的時候,請你帶著它來,它是一段難忘生活的見證。”我要求每個給自己的隨筆集命名,于是就有了“晴川記憶”、“扶雅碎語”等個性化的名稱。在這樣的要求和激勵下,學生們帶著新奇和欣喜的心情踏上了寫作之旅。
自由,則是隨筆的靈魂。這種自由,既是內容上的,又是形式上的。關于隨筆,下面這段話說得極形象而準確:“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爐旁邊的安樂椅子上,倘在夏天,則披浴衣,啜苦茗,隨隨便便,和好友任心閑談,將這些話照樣地移在紙上,便是隨筆。如果把這些話吟成詩歌,它也是隨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不宜對隨筆做內容上、文體上和字數上的要求,內容或吟詠心情,抒發懷抱,或指點江山 或敘幽微情懷,形式上可詩歌、可小說、可散文,少則幾行,多則幾頁,只要出自學生的真情實感,皆可認為是好的隨筆。
隨筆的批改與點評應體現激勵性。我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隨筆,周三上午交上來,周四一堂課點評,形成一種制度和習慣。改作文對于語文老師來說是一件傷神而無趣的事情,思想蒼白,語言乏味的文章對語文老師來說不不異于是一種精神折磨。而隨筆的批改則要有趣的多。我發現原來我的學生這么富有思想,這么富有創見,他們的感情是如此的豐富和細膩,他們的語言是如此的活潑和有趣。他們有的抒發浪漫情調,有的表現理性沉思,有的才氣飛揚,有的娓娓道來。我會在批改中找出每個學生的亮點,可能是一段優美的寫景文字,可能是幾句新奇的表達,可能是某種奇妙的思想,也可能是一個動人的細節,一句暖心的話語------凡此種種,只要是能夠觸動我的,我都會毫不猶豫在他們的隨筆本上留下我的評價。我常說:“能打動人的話語不在于多,一句話足矣。” 在課堂點評的時候我毫不吝惜我的欣賞與贊美之詞,因為鼓勵的正效能是無窮的。評價的覆蓋面盡量廣泛,讓大多數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寫作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優秀的隨筆則被選編出來,打印成冊,在班級傳閱。這樣,學生在激勵中成長,對每一次寫作,每一次點評都充滿期待。
隨筆的評點應注重學生的參與與體驗,在相互競爭與學習中達到共同提高。學生對他人的隨筆總是好奇的。在一次批閱中,我發現某位學生的隨筆已經被好幾個人做了批注,于是靈機一動,讓學生們開了一次隨筆探討會,看看怎樣的隨筆才是最受青睞的,并設立最佳創意獎、最佳才氣獎、最富個性獎等加以褒揚。以這種方式,充分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強化寫作的主體意識與競爭意識。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在批改中,讓學生參與評改,采取互批互改的形式。要求學生批改時做到:先通篇讀,看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并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后寫上對這篇隨筆的簡評。這樣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調批改,寫得差的學生改到好的隨筆時,可以從中學到方法,受到啟發,得到提高;寫得好的同學改到寫得差的,也從中得到教訓。
中學生處在一個多思的年齡,不是他們不愿表達,而是在陳舊的大作文寫作模式下,他們找不到一個宣泄真性情的場所。隨筆寫作解放了大作文教學的僵化體制,學生們可以自由的表達他們的所見、所思、所感。許多在大作文中不敢嘗試的樣式、句法、語言、情感,在隨筆寫作的田地里都可以隨意驅遣。隨筆寫作真正使學生們體會到以我筆寫我心的快樂,符合了學生的個性心理。在充滿熱情的寫作過程中,同學們發展了思維,美化了心靈,豐富了生命,提高了調動語言的能力,不再覺得寫作是件痛苦而無趣的事情,寫作的內驅力得到激發。隨手翻開一位學生的隨筆本,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你看,“什么風景最美麗?在我看來,不過是一片縱橫阡陌。” “在即將離去的春天里,所能抓住并留戀的就是那飄香的青團。”……他們會與“魯迅對話”;會“靜賞梔子花香”;會思考“我、影子、燈光”;會欣賞“春天那片海”;會談及“我眼中的項羽”……
隨筆是學生生活最樸素的反映,最接近他們的生活本質,學生們在感悟生活點滴、體驗人生甘苦、評論社會風云、品賞自然勝景的過程中,審視自己,反省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生命品質得到升華,追問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其中的收獲絕非教條八股所能達到的。這也是中學作文教學的應有之義。
隨筆,這塊學生揮灑才情的試驗田,一定能在中學作文教學實踐中中育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