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陽照常升起》是20世紀優秀的小說,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研究小說的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本文主要從人物的精神世界出發,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由主人公的心聲表達自己對戰爭的憎恨,以此激起人們的共鳴。
【關鍵詞】《太陽照常升起》;杰克·巴恩斯;精神分析
【作者單位】朱慧,西安醫學院。
《太陽照常升起》是20世紀優秀的小說,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研究小說的主人公杰克·巴恩斯。“迷惘的一代”可以用主人公杰克·巴恩斯作典型代表,“破碎處站起來的英雄”也可以作為主人公杰克的形象,但這兩種理論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物的內在心理,以下主要從人物的精神世界出發,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一、精神分析概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評學
弗洛伊德被譽為20世紀思想界的哥白尼,其精神分析批判學以動力學為根據,他認為,人的整體精神狀態是具備一定能量的,是動態的。人格的組成包括:本我、自我及超我。當個人能對這三部分內容進行有效的平衡,那所表現出的人格才是正常的,且人的精神狀態也是正常的;當個人無法控制這三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時,所產生的人格就是非正常的,情況嚴重的話,人的精神就會失常。
人格這三個組成部分在產生能量發泄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焦慮情緒,由于反能量發泄產生的反抗因素很難和人的意識融合,就容易產生壓抑,也就是用反能量對抗能量發泄的一種心理機制。壓抑產生的本質就是焦慮,實際上也是在調節外界環境壓力和自我意識之間所做的權衡措施,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自我防御機制[1]。
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杰克由于受到戰爭的摧殘,產生了一系列的焦慮情緒,自身也產生了一定的抑制機制來消除內心的壓力。
二、精神分析中存在的焦慮因素
焦慮是一種由于受到了某些方面的刺激而產生的情緒,自主神經系統支配其焦慮的產生,在整個人格的發展及活動中占據重要位置。焦慮的主要類型有現實性焦慮、神經性焦慮及道德性焦慮。
1.現實性焦慮
現實性焦慮的產生是由于個人認識到外界的某些因素可能會對自身產生一定程度的傷害,弗洛伊德認為,這種類型的焦慮有可能是先天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現實性焦慮都是先天的,我們在后天也可以獲得這種類型的焦慮。在《太陽照常升起》中,由于戰爭的殘忍及血腥,杰克產生了嚴重的恐懼心理。之后他經歷的戰爭不僅使得他身體上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還導致他的精神世界崩潰,人生理想及道德價值觀都被嚴重顛覆,自然就產生了一定的現實性焦慮[2]。
2.神經性焦慮
神經性焦慮是一種擔憂,當人們意識到自身可能會有危險時,就會產生神經性焦慮。在西方傳統文化中,喪失繁衍后代的能力也是精神荒蕪的象征。在當時的父權社會中,杰克已經被嚴重歧視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精神放逐,在小說中有很多嘲笑杰克的語言,比如“另外有幫人說你是個不中用的男人”“有幫人堅持說是有些娘們在養活你”等。各方面的壓力也使他失去了尊嚴,而這些都是生命存續的重要因素,由于日常生活中經常受到各方面的威脅,也促使杰克產生了很多神經性焦慮。
在小說中,杰克產生焦慮另一個因素是對勃萊特的愛。由于自身的缺陷,使杰克多次遭勃萊特拒絕,杰克就像喪失了精神支柱一樣,無法入睡,無法正常的生活。隨著這種情緒與日俱增,他對勃萊特的愛已經逐漸轉化為自身痛苦的因素,出現了神經性焦慮。加上科恩等人對勃萊特的瘋狂追求,加深了杰克對愛的恐懼,產生很多神經性焦慮情緒。
3.道德性焦慮
道德性焦慮的產生在精神分析批評學中是由于“超我的良心譴責”,在這種焦慮出現的情況下,個人會產生一定的犯罪感和羞恥感。在人格塑造的過程中會體現一定的傳統價值觀及相應的社會理想,而“超我”體現的人格層面具備一定的清規戒律,是對“自我”道德化的賦予,“超我”也就是為“自我”提供了好壞兩種模板,主要作用就是對個人進行控制和引導。
在《太陽照常升起》中,因杰克對勃萊特充滿了愛意,在勃萊特請求他幫忙的時候,杰克并沒有拒絕。之后,杰克破壞了斗牛迷的規則,在斗牛士羅梅羅與英國女人勃萊特之間牽線搭橋,引起了其他斗牛士的不滿,而杰克自己也在外界的壓力下開始怪罪自己,并感到非常羞愧,這時候所產生的焦慮情緒就是道德性的[3]。
三、精神分析中存在的壓力因素
在不同類型的焦慮情緒產生的情況下,人都會做出一定的反應,有的人選擇逃避,有的人積極應對。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杰克面臨不同的焦慮情緒,也嘗試著經過自我的壓抑來調節這些焦慮情緒,這種壓抑的調節主要分為原始壓抑和真正壓抑。
1.原始壓抑
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杰克因失去了繁衍后代的能力,對愛無法正常的發泄而痛苦,神經性焦慮也就由此出現,他自身也不得不采取措施來阻止這種愛的本能進入意識。在小說開始的時候,喬杰故意依偎在杰克身邊,杰克表現得很漠然,但是當喬杰更加過分的挑逗時,杰克推開了她。可是在小說結尾,當依偎在他身邊的是他心愛的人時,他的內心又充滿了憧憬。為了避免一定程度的焦慮,杰克通過原始壓抑來封存“本我”中的部分內容,用無意識來掩蓋一切。杰克就是在不斷地克制自己對愛的沖動,一旦愛的本能進入意識,他的心內就會無比煎熬,痛苦萬分[4]。
2.真正壓抑
真正壓抑能把具有危險的記憶和一種觀念知覺強制性的退出本能意識中,從而形成自身的一種“保護”。阻止本能以任何方式發泄,主要就是對“自我”安全產生威脅的因素進行一定程度地否認或者歪曲,無論這種威脅存在于“自我”內部還是外界,都會對各種類型的焦慮產生抵抗作用。
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杰克為了抵抗存在內心及外界的威脅,也為了消除自身產生的不同類型焦慮,終日沉浸在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生活中。他曾一直待在各種娛樂場所嘗試用酒來麻痹自己,想以此來忘記自己的痛苦;也曾不間斷地閱讀各種文學作品,以此填滿內心的空虛;也曾多次在觀看斗牛找尋精神上的刺激;也曾在西班牙偏遠山區追求輕松愉快的生活。這一系列的行為都說明他不再關注他所生活的世界,對任何事物都沒有追求的欲望,也正體現了他內心的壓抑就是對于消除自身的威脅而產生的一種自我防御機制。但是他并沒有選擇以死了結,而是通過真正的壓抑來應對意識中“本我”力量的發泄,努力對所面臨的一切視而不見,或者刻意改變自己的感受,在焦慮產生之前設置一道障礙,隔斷危險或與危險相關的事物。在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之后,他還是以一種一笑而過的心情忽略這些不如意,當他無法避免災難的到來時,他還是以喝酒來麻醉自己以掩飾“自我”安全存在的焦慮。
四、主人公形象產生的意義
1.主人公形象的歷史意義
主人公杰克沉浮在陰暗的環境中,不斷在絕望現狀中掙扎的形象對我們了解當時青年所面臨的痛苦及他們的精神世界有重要的意義。小說中人物雖然是生活中的失敗者,但是他們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圍之內做著無畏的掙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逃避。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時候并不是在追求一定的象征手法,而是在尋找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且已經陷入生活流沙中的人物,所以該小說也是當代歷史的重要資料,同樣也是海明威等作家在當時處境中的一種寫照。
2.主人公形象對中國社會的現實意義
小說中杰克面臨了很多挫折,精神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壓抑,失去土地無家可歸,內心向往追求異域文化,這種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入了解及社會現狀的分析,給轉型期的中國人民帶來了一定的思考。
《太陽照常升起》中杰克的形象無疑是20世紀20年代青年的典型代表,小說對主人公的生活只做了簡略的勾勒,卻著重刻畫了杰克的精神特點,這種精神的出現是杰克對生活的無可奈何,也是他面對各種問題的解決方式,小說中雖然沒有出現任何描寫戰爭的畫面,但通過人物精神特點的描寫對戰爭的殘忍提出了深刻的控訴。
[1] 魯丁香. 追尋主體性之旅——對《太陽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拉康式解讀[D]. 云南師范大學,2014.
[2]高燦燦. 《太陽照常升起》宗教意蘊初探[D]. 山東師范大學,2009.
[3]洪文慧. 《太陽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男性身份研究[J].臺州學院學報,2009(2):58-61.
[4]劉兆波. 淺析杰克·巴恩斯在《太陽照常升起》敘事中的功能[J]. 戲劇叢刊,2014(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