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香英
【摘要】數學閱讀能力的高低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甚至影響著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應從提高認識、培養數學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等方面重視和加強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健詞】數學閱讀;能力;培養
我們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閱讀,日常生活用品的說明書需要閱讀,食品的使用方法需要閱讀,聯合國教科組織還把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號召全民閱讀,提倡海量閱讀,可見閱讀的重要性。可提到數學閱讀好多學生都不太重視,都認為數學重視做題,只要會做題,數學就學得好。但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每次考試過后,都會有學生出現題沒做完或看錯題或沒讀懂題的現象。分析原因,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息息相關。那么怎么在我們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下面談談筆者的幾點做法。
一、提高認識,重視數學閱讀
眾所周知,未來社會高度發展,要求未來人不僅需要有扎實雄厚的知識功底,更需要有較強的自學功底從事終身學習,使自己能適應社會的變化,而閱讀是自學的重要形式,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因此,教會學生學習的關鍵就是教會學生閱讀。而數學閱讀能力的高低又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甚至影響著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數學閱讀。
二、激發數學閱讀興趣,培養數學閱讀習慣
閱讀興趣是閱讀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閱讀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閱讀的動力,只有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才能使自己自覺而積極地進行閱讀。對于數學閱讀更是如此。那么怎樣激發數學閱讀興趣,培養數學閱讀習慣呢?
1.加強情感投入
古人說“親其師,受其教”。就是說教師可親可敬,學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誨。教學過程需要融洽的師生關系做基礎,教師需要用富有啟發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閱讀的殿堂,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強烈的閱讀愿望
2.選好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包括課內、課外兩方面:一是教材中有關閱讀興趣的材料;二是現實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興趣點。比如,數學家的故事,有趣的數學讀物等。
3.及時利用閱讀成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同時在教學閱讀活動中,教師及時地反饋學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展示自己通過閱讀所獲得的新信息、新發展,并給予其積極的評價,學生就能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成就感,從而使自己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充分利用教材,傳授閱讀方法,指導數學閱讀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對閱讀材料走馬觀花,不知道找出其中的關鍵詞、重點句,不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樣的閱讀效果甚微。作為老師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不僅愛讀,還要會讀,要讀懂其中“滋味”,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數學課本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及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課本是學生學習材料,閱讀材料的來源,所以老師要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好教材傳授閱讀方法。對教材的閱讀我采取循序漸進,從扶讀到引讀最后到放讀。
首先,我在一些抽象概念教學中主要采取扶讀,幫助學生把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進行互譯。例如在北師大版八年級下《認識無理數》一節的教學中,我改變以往的直接提問“單位正方形的對角線長或面積為2的正方形的邊長是有理數嗎?”的教學方法,變為讓學生先閱讀教材提出3個問題,帶著問題和學生一起進行剪一剪,拼一拼。使學生較多的從圖形特征思考問題,利用圖形語言解決抽象的、枯燥的、單純數的計算,從而引出無理數的概念。在教學《函數》一節時,充分利用教材所舉摩天輪、圓柱形物體的堆放方式等現實生活中的函數原型,激起學生閱讀興趣完成新概念的建構,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自己身邊的熟悉的一些函數原型,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函數概念,感受函數應用的廣泛性,感受函數學習的必要性。
其次,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采取用引讀?,F實教學中,常有學生對應用題不會分析,解答不了,但只要老師將題目讀一遍,有時剛讀到一半時學生就說:我會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學生不會閱讀。因此在應用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閱讀應用題。我指導學生用“三步”走:第一步,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粗讀,了解題目的大概意思和所問的問題。第二步,再帶著問題進行精讀,拿起筆來在草稿紙上利用畫線段圖或列表等方式列出已知量、未知量,找出關鍵句子,哪句話是題目中的等量關系。第三步是選讀,看看題目中還隱藏著哪些條件需要挖掘出來,再進行選擇性閱讀。比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組——里程碑上的數》一節時,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然后讓學生回答課本提出的問題。時間到了,看到學生一個個一臉茫然的樣子,就知道了學生沒有讀懂題。我就引領學生重新讀題,學生已經大概了解了題意,我主要引導學生進行精讀,邊讀邊提問:看左,中,右三個圖中你分別看到的是什么時間小明看到的是什么數?這樣學生就可以完成課本中的前三個問題,老師再繼續追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從哪找?引導學生再對題進行選擇性的讀一遍,挖掘題目隱含條件:小明在公路上是勻速行駛的,所以可以根據這個條件找到等量關系,從而解決第四個問題。
最后,在統計、概率等教學中可采用放讀。應用題的教學是數學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是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題型,把應用題的閱讀能力培養出來了,其他題型比如統計、概率、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應用等問題就迎刃而解,所以在對這些問題的教學中,我就放手讓學生自行完成。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兩人交流完成,或小組交流完成。
四、創造條件,促進數學閱讀
1.組織學生創辦數學墻板,創造數學閱讀的氛圍,促進學生進行數學閱讀。
2.保證閱讀時間,課堂上每節課都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閱讀教材,教師不能一味地講題,學生聽題、做題。
3.開展課外活動進行數學閱讀比賽,比如在初一年級舉行《我知道的數學家》演講比賽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進學生進行數學閱讀。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和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充分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才能使學生愛讀、會讀、讀懂、讀透,自由的駕駛數學閱讀,自主的掌握數學知識,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