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靖梅
【摘要】劉宋是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政權,劉宋帝王多荒暴,政權內部骨肉相殘及其嚴重,政權更換頻繁,劉宋王朝短短五十九年的歷史中,就有九個皇帝,其中宋文帝劉義隆在位時間最久,長達二十八年。本文欲就劉義隆在位時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考究其與道教的關系。
【關鍵詞】劉義隆;道教;劉宋;宋文帝
劉宋(420—479)王朝,是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政權。此前由于道教在民間被作為號召起義的工具,導致統治者對其嚴加防范。再加上儒學、佛教的發展,更是對道教發展起到巨大的沖擊,那么作為南朝劉宋政權在位期間開創“元嘉之治”的劉文帝是怎樣看待道教的?本文主要就其在位期間對道教的看法及措施,討論劉文帝與道教的關系,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由于政治考量,宋文帝揚佛抑道
宋文帝劉義隆(407-453)是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他于424年即位,年號“元嘉”,在位二十八年,為劉宋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他統治的元嘉時期(424-453年),社會穩定,經濟有較大發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被譽為“元嘉之治”。劉義隆能有如此成就當然取決于他自身的雄才偉略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但不可否認他父親對他的影響頗深。
劉義隆的父親——也是劉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出身破落寒門,他憑借在東晉末年對天師道首領孫恩及高級士族代表桓玄的軍事勝利,獲得了對東晉政局的控制權,并逐漸進行篡晉“造宋”活動。雖然劉裕在“造宋”過程中曾借助道教之力,但由于其親自鎮壓過以道教為旗號號召起義之事,深諳農民起義的力量,故在一定程度上對道教有所忌憚。所以劉裕對道教嚴防,轉而推崇佛教。
宋文帝劉義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父親劉裕這些思想的影響。《弘明集》卷十一《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贊揚佛故事》中劉義隆對寵臣何尚之所說:“若使率土之濱,皆純此化,則吾坐致太平,夫復何事!”這句話非常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了劉義隆將推崇佛教為手段,希望穩固其政權的根本思想,同時也表明了他極力推動佛教發展,利用佛教為其政權服務的態度。
宋文帝時道教再次涉入宮廷權力爭斗,孔熙先、范曄擁立劉義康謀反,當時與道教密切相關的涉事者都被嚴令誅殺。這些都體現了宋文帝對道教干涉政治的反感與強烈鎮壓的態度。但在其執政末年著名道士陸修靜至京城賣藥,宋文帝對陸修靜很欽重,召其入宮內,命其講誦經法。這可以看出宋文帝劉義隆個人對道教并非趕盡殺絕、全盤否定,他的態度是矛盾的,當然在一個帝王晚年表現出如此的態度,這其中有沒有追求長生不老之意,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宋文帝年幼時曾親歷以道教為號召力量的起義,這對他產生了一定影響。那么在宋文帝執政期間,在政治上更多地表現為對壓制道教的傾向,也就合理了。
二、復興儒家、扶植佛教、淡化道教
劉義隆登基過程中,所看到的骨肉相殘,大臣廢帝,使他對皇位的心有余悸、對大臣的戒備,加之常年重病在身。故此宋文帝尤為多疑,對皇權也更為看重。在對待宗教問題上,他在位間更多地是以一種利用的態度來對待他們。
1、復興儒家
宋文帝對經史學術頗為重視,曾創設儒、玄、文、史四學,以儒為首。《宋書·隱逸·雷次宗傳》載:“元嘉十五年,征次宗至京師,開館于雞籠山,聚徒教授,置生百余人。會稽朱膺之、潁川庾蔚之并以儒學,監總諸生。時國子學未立,上留心藝術,使丹陽尹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凡四學并建。”
宋文帝以儒學教育皇族子弟,《宋書·隱逸·雷次宗傳》載:“后又征詣京邑,為筑室于鐘山西巖下,謂之招隱館,使為皇太子、諸王講《喪服》經。”
不僅如此,宋文帝還常親臨國子學,《宋書·禮志一》載:“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釋奠,采晉故事,官有其注。祭畢,太祖親臨學宴會,太子以下悉豫。”
由此看出宋文帝在全國范圍內,國家文化層面上尊崇儒學,畢竟儒家忠君思想在更替頻繁劉宋王室是迫切需要的。
2、扶植佛教
宋文帝繼承了武帝的佛教政策,對佛教之發展給予了大力扶持。《辯正論》卷三《十代奉佛篇》中提到“宋太祖運茲日用,布此天下太平,每興解網之仁,思反結繩之政”。由此可知宋文帝崇奉佛教是出于利用。但不可否認,他的確促進了佛教的興盛。
元嘉時,“宋代佛法,元嘉時極有可觀。”①當時佛教僧尼熱衷于和帝王、后妃交結,湯用彤先生曾概述劉宋佛教之特點,其中之一便是“僧尼干政”④。在宋文帝執政期間出現了黑衣宰相——慧琳。《南史·夷貊天竺傳附慧琳傳》謂:“元嘉中,遂參權要,朝廷大事皆與議焉。……(慧)琳著高屐,披貂裘,置通呈、書佐,權侔宰輔。會稽孔覬嘗詣之,遇賓客填咽,暄涼而已。覬慨然曰:‘遂有黑衣宰相,可謂冠屐失所矣。”
3、政治上淡化道教,個人又關注道教長生不老之術
宋文帝曾下詔禁止民間道教傳播,《宋書·卷三·文帝紀》中記載他下詔:“淫祠惑民費財,前典所絕,可并下在所,除諸房廟。”
《宋書·何尚之傳》云:“(元嘉)二十二年……是歲造玄武湖,上(文帝)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萊、淑洲三神山,尚之固諫乃止。”方丈、蓬萊、瀛洲為道教傳說中的神仙住所和不死藥神山,尋這些地方,可見宋文帝內心深處存有對長生不老的渴望。宋文帝雖在政治上淡化道教,但是在心底還是信仰道教長生不老之說。并且史書上也曾記載宋文帝曾在元嘉末召道士陸修靜進宮講道。這時的宋文帝個人而言對道教持的是推崇的態度。
綜上,筆者認為在宋文帝劉義隆在位期間,他最主要是基于政治考量,復興儒學,扶植佛教,淡化道教,所以這個時期的道教在國家統治階級層面上是被打壓的,但其在民間卻是得到傳播發展的,否則也用不上帝王特地下詔廢祠了。
三、結語
綜上,筆者認為宋文帝劉義隆在政治上對道教的態度態度主要是亂則嚴加誅殺,順則示以禮敬。宋文帝本人對道教并不是持排斥態度,且內心深處存有對長生不老之祈盼及對求仙之渴望。
參考文獻:
[1]湯用彤:《漢魏兩界南北朝佛教史》,第232貝。還提到:“南朝佛法之隆盛,約有三時。一在元嘉之。”見第231頁。
[2]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3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