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中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肛腸疾病總患病率達50.1%,遠高于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見病,而患病人群中僅有不足三成人曾就醫。
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但肛腸疾病患者的患病狀況卻長期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非常不利于該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本次流行病學調查歷時兩年,入戶調查了近7萬名18歲以上人群。調查顯示,我國25至64歲的中青年人群肛腸疾病患病率較高,主要癥狀隨年齡分布有所差異。城鄉居民肛腸疾病患病率則與“久站久坐”的職業特點高度相關,居前五位的職業依次是司機、教師、商業/服務業員工、機關企事業單位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此外,工作壓力大,性情急躁,愛吃辛辣食物,有不按時定量喝水、如廁看書或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者,其肛腸疾病的患病率也較高。
令人驚訝的是,調查中,肛腸疾病患者認知率僅有48.1%,就診率僅有28%。導致患者就診率低的原因位列前三的是認知不足、患于隱處、醫療費用昂貴及就診不便。此外,有78%的居民沒有接觸過肛腸健康科普知識,46%的患者認為痔瘡是小病沒必要大驚小怪,24%的患者認為痔瘡涉及隱私不好意思就診,其中以女性、年紀較小以及文化程度較高人群為主。
專家認為,肛腸疾病患病人群數量巨大,疾病診治潛在空間很大,較低的就診率也印證了我國腸癌患者數量逐年上升的現象。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