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洪蕾,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經典著作教研室主任。重慶市中醫藥學會養生專委會主任委員,全國中醫藥科普宣傳巡講員。
調查:您常用的養生品是什么?
答:山藥、茶、綠豆、赤豆、黑豆、山楂、薏苡仁、黃芪、當歸、姜,排名不分先后。
我選的養生品適合我,不一定適合你。重慶地區與江南雖然都在長江邊,兩地都潮濕。但重慶在長江上游山區,崇山峻嶺多險灘,吼出了“川江號子”;江南在長江下游入海口,平坦擴散、湖泊溝渠,蘊育出悠揚小調“茉莉花”。如若除濕時,把對待“川江號子”的劑量用在“江南小調”身上,后者可能大汗淋漓;而把“江南小調”的發汗劑量用在“川江號子”身上,則很可能毫無反應。
適合的就是最好
有段時間,全國風靡“固元膏”,人們爭相服用想借此固元防病。殊不知“固元膏”中阿膠、枸杞、大棗、蜂蜜等都是黏膩、甘甜之品,煉成膏體,更增加黏膩之性。潮濕地區,空氣不流通,正所謂“悶”,中醫稱之為“濕阻氣機”。氣機受阻則人體血流變慢,垃圾代謝不暢,再加上甘甜之品有補益作用,養膘、長痘、血液黏稠度增加成為必然。在濕度大的地區、痰濕體質人群、年輕氣盛者用之,應驗了“肥甘厚味滋生痰濕”之戒。
當然,也不是說潮濕地區的人就不可以用固元膏。女性有經帶胎產丟失血液的生理特點,需要常規性補血,阿膠、枸杞、大棗、蜂蜜有補氣血的功能,如果放在粥中稀釋一下,或者加在當歸補血湯中借用黃芪益氣升陽的作用推動一下,就可以緩解固元膏的黏滯特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醫“三因制宜”強調的是“適合的才是最好”。
趨利避害壽命長
有些人養生除了追流行,還偏愛追“特效”“特驗”“特靈”,這就讓那些打著中國傳統醫學幌子的不法分子鉆了空子。事實上,世上沒有特效、特驗、特靈的方法和食品。養生,就是以“養”為主的生活態度。
譬如吸煙會折壽,那就不要吸煙或少吸煙;多吃鹽會導致高血壓,那就適當控制食鹽。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得癌癥,但是經常吃燒烤、心情抑郁、空氣污染、進食腌臘制品、炎癥反復刺激等等,容易罹患癌癥,那就盡量避免這些危險因素。再譬如海帶、蘑菇有清除血液垃圾作用,番茄能增加維生素C攝入,還可以預防前列腺癌,那就適當多吃。
以“養”為主的生活態度,必然地讓人選擇躲避災害、增加對身體有益的作為。《呂氏春秋》指出:“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就是強調萬物都有利弊,養生就是學會趨利避害、做出適當選擇。
養生以不傷為本
一個好的習慣堅持幾十年就是增壽,一個壞的習慣堅持幾十年就是折壽。傳統醫學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生命救助思維,順天而為,道法自然,不違背規律,選擇有利有益的行為,避免傷害,則自然會得道多助,延年益壽。晉代醫家葛洪總結為“養生以不傷為本”,所以,“不傷害”就是養的原則。吃什么、干什么都以“不受傷害”為前提的生活態度,就是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