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孫偉,江蘇省中醫院腎臟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腎病醫療中心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調查:您常用的養生品是什么?
答:紅棗、枸杞子、百合、茶、赤豆、黃豆、芝麻、小米、蘿卜、姜,排名不分先后。
“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地位舉足輕重,談到養生,似乎就繞不開補腎。生活中,很多人身體不好便會認為自己的腎有問題,并且往往認為都是腎虛所導致。各式各樣的保健產品,也在宣傳“腎虛要補腎”,“補腎”的觀念深入人心。
殊不知,“補腎”觀念中有不少誤區,我在門診中看到、聽到最多的,可歸納為四種:
誤區一:男人“不行”才“腎虛”
社會上一些人將“腎虛”一詞當做男人“不行”的代名詞,將腎虛與“陽痿”等同起來。這是不正確的。其實男女老幼都可以有腎虛的表現,只是具體癥狀不一樣,腎虛屬性不一樣。一般腎虛有腎氣虛,腎陽虛、腎陰虛和腎精不足之不同。如小兒生長發育不良就有可能是腎精不足,可以通過補益腎精來達到促進發育的目的。女性虛寒怕冷,面色晄白、大便溏薄,有可能是腎陽虛,通過溫補腎陽的方法加以調理效果顯著。諸如此類,腎虛不僅限于男人,更不是陽痿的代名詞。腎虛只說明有虛弱癥狀,男女老少凡遇“腎虛”,不必害羞,不可因諱疾忌醫而耽誤病情。
誤區二:補腎就是壯陽
商家及部分媒體借助“補腎壯陽”的民間傳說,依靠鋪天蓋地的廣告,致使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腰酸”“尿頻”“陽痿”“早泄”等健康問題統統與腎陽虛相關,而盲目地使用壯陽藥物。他們認為補腎藥就是壯陽藥,一吃就靈。而事實上導致上述癥狀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時候是陽虛,有的時候是陰虛,還有的時候可能是濕熱等其他因素所導致,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故治療方法也不是單一的。
誤區三:男人補陽,女人補陰
人們認為“男體為陽,女體為陰”,從而想當然地以為在補腎的時候,男人應該調補“陽氣”,而女人應該多補“陰精”。其實補腎并不能以性別來劃分,男人可以有陰虛不足,而需要調陰,女人也可以有陽虛不振,而需要補陽。
誤區四:隨意服用補腎名方
大家熟知的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是經典的古代驗方,療效卓絕。很多人在得知自己“腎虛”之后,不經中醫的指導就隨意服用這些補腎名方。其實六味地黃丸是針對“腎陰虛”而擬的驗方,現在很多“腎陽虛”的人群在服用,結果只能是更加“陰盛陽虛”。金匱腎氣丸則是針對“腎陽虛”而擬的驗方,同樣很多“腎陰虛”的人群在服用,導致的結果是“陽盛傷陰”陰更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