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社會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的壽命在不斷延長。此外,子女相繼成家,不少老人步入空巢期,空巢老人如何理財養老,成為多數老人關心的問題。
理財案例
張先生今年60歲,老伴小自己2歲,兩人均是退休教師。兒子去年結婚,有了自己的新巢,他與老伴的生活正式步入了“空巢期”。沒有孩子在身邊陪伴,老兩口感覺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
目前,張先生和老伴每月的退休工資加起來有6000元左右,每月開支2000元。
之前為了給兒子買房,他們花去了大部分積蓄,現在手中的閑錢大約還剩20萬元,一直存在銀行。為減輕兒子的生活壓力,張先生和老伴商量之后,決定自己養老,希望理財師幫忙制定一個合理的理財規劃。
理財目標
1.目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有哪些產品比較適合像自己這樣的老年人?
2.雖然有醫保,但張先生還是希望能給自己和老伴構筑完善的醫療保障。
3.老兩口平時生活節儉,張先生還想著今后為自己的孫子攢下教育金。
理財建議
中國銀行平和堂支行理財經理吳昊表示,張先生一家收入來源與家庭資產配置都相對單一,建議對現有資產進行合理配置??紤]老人理財要以穩為主,投資時需以安全性作為主要標準,用能獲得穩健收益的低風險理財產品來進行投資組合,實現“醫療保障”與“教育基金”兩不誤。
理財規劃
1.張先生家庭的20萬資金可投資于安全性高、流動性較強的產品。比如選擇投資銀行保證收益型或保本浮動型的債券、定期存款類投資理財產品。期限可做一些搭配,部分資金選擇一年或三年期限的定期存款、三年期國債。建議拿出半年的生活支出資金購買T+0或T+1到賬的表內理財,以應付日常突發事件。
2.考慮老年人的特性與張先生個人養老需求,張先生需為自己與妻子配置健康保險與意外保險,分期投入。
3.張先生希望為孫子攢下教育基金。建議每月結余的4000元,拿出部分用來配置基金定投,投資期限8-10年。建議投資比例不超過家庭收入的20%。
4.每月可拿出10%的家庭結余做黃金積存。既可放在賬上賺取收益,也可提取金條抵御通貨膨脹,更能傳承給孫子一份教育基金。
結語:“生老病死”是人生無法規避的問題,張先生夫婦已進入退休期,處于人生收入曲線的底端,目前的生活水平雖算得上是衣食無憂,但仍面臨一些高額的支出計劃,如何更合理的安排資金,更全面地考慮養老需求,使退休生活真正實現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有針對性的養老計劃是必要的。
空巢老人理財,應本著提高生活質量,但不改變生活本身的目的。而老年人理財,更要保持一種快樂平穩的心態,而且要能夠善于接受新鮮事物,不要去持有頑固心態,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以追求穩妥收益為主,保證資產安全,才能讓老年生活更加豐富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