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郊的休閑農業成了城里人周末的好去處,同時也成為農民增收的好渠道。據統計,2013年全國各類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9億人次,營業收入2700億元,接待人數和經營收入均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速。2014年上半年,全國休閑農業已接待游客5億人次,營業收入1500億元,帶動3000萬農民受益。
近日,農業部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進一步促進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通知》指出,發展休閑農業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是增加就業容量、促進社會和諧的有效渠道,是傳承農耕文明、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是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有效手段。發展休閑農業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有關部署要求,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滿足居民休閑消費需求的目標任務,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創新創造為徑,以古樸村落為形,將休閑農業發展與現代農業、美麗鄉村、生態文明、文化創意產業建設融為一體,注重規范管理、內涵提升、公共服務、文化發掘和氛圍營造,推動形成政府依法監管、經營主體守法經營、城鄉居民文明休閑的發展格局。
《通知》提出,到2020年,力爭使休閑農業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環境改善的支柱性產業。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接待人次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0%;布局優化、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格局基本形成;社會效益明顯提高,從事休閑農業的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全國農民受益面達到3500萬人;發展質量明顯提高,服務水平較大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通知》強調,要完善落實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保障措施。一要不斷完善休閑農業支持政策。認真推動落實現有扶持政策,爭取用水用電享受農業收費標準等政策,多方增加休閑農業投入,鼓勵中小休閑農業企業和經營戶以互助聯保方式實現小額融資,鼓勵農民以資產、資金、技術等要素入股參與經營。二要加快推進休閑農業公共服務。加快構建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等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提升行業的信息化服務水平。加強科技支撐,依托科研教學單位建立一批設計研究中心、規劃中心、創意中心,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強化行業運行監測分析,設計完善休閑農業監測統計制度。三要不斷強化休閑農業宣傳推介。制定發布全國休閑農業統一標識,并推廣使用。全方位、多渠道、跨平臺搭建政務信息發布和供需信息對接平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休閑農業推介平臺建設,做好休閑農業專題宣傳,及時總結推廣各地發展經驗和先進典型。四要切實加強對休閑農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化認識,把促進休閑農業發展擺上重要位置,加強調查研究和規劃引導,落實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進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鐘鈺介紹,休閑農業屬于高投入產業,一個展覽區基本投入都要上千萬,如果再加上其他可能需上億資金。同時,在建設時缺乏前期規劃調研考察,人流物流吸引力低,達不到預期收益而出現閑置或倒閉。
吸引力減弱,發展不可持續。在鐘鈺看來,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許多休閑農業生態園以及展覽等是以政府為主導開發建設的。“一些地方農業政府部門為了農業發展的成效顯著或者農業提檔升級,會給發展休閑農業一些支持,但這不是正常的發展模式。”鐘鈺說。
鐘鈺認為,以政府為主導的生態農業產區建設,易出現考慮總量規模發展而忽略環境保護的問題。“發展中出現的環境污染讓社會來承擔,這不是一種正常的市場機制?!?/p>
“只有讓市場起決定作用才能實現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辩娾暠硎?,“高層次的休閑農業如農業科技園、農業高新技術的展示等需要巨大的資金、人力、物力投入。讓市場起主導作用,那么,在建設的過程中,就會充分調研,考察其投入產出比,比如土地征收成本、環境污染成本等要素都會做充分的論證。只有這樣,才是一種正常的市場機制,才能實現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