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凝瑤


2014年12月17日,甘肅省隴南市成縣驕傲地對外宣布,他們成為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劃西部首個農村電商試點縣。這天,成縣副縣長楊敬在微博中寫道:一年前成縣以創試精神選擇了阿里巴巴及淘寶,一年后的今天阿里巴巴選擇了甘肅隴南成縣實施“千縣萬村”戰略。
電商扶貧
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劃是阿里農村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計劃在未來3~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一個覆蓋1000個縣、10萬個行政村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阿里將投入人力、物力等資源在選定的縣級城市開設縣級服務中心站點,由縣級服務中心站再去開拓合適的村級服務站。村級服務站由當地村民或合適做村民網購網銷服務的店鋪來運作。這對于許多農村地區都是一個機遇,而這被成縣抓住了。
為什么是成縣?成縣有什么?這可能是許多不了解這里的人關注的重點。變化的源頭始于成縣縣委書記李祥2013年在其微博上的一次嘗試。
2013年6月10日,李祥發了條微博叫賣成縣核桃,“今年核桃長勢很好,歡迎大家來成縣吃核桃,我也用微博賣核桃,上海等大城市的人都已開始預訂,買點我們成縣的核桃吧!”
這條微博發出后,來自全國26個省區市的微博好友發私信要求訂購、購買成縣核桃,其中上海微博好友“廚藝時代”不但訂購了20噸的成縣鮮核桃,還買斷了成縣核桃在上海5年的銷售權。
談到成縣的“觸網”經歷,李祥覺得,它改變了農民傳統的思維方式,給農村帶來的是徹底的改變。“沒有想到,自己不值錢的這些農產品,大城市的人那么喜歡,可以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提高老百姓的素質,還可以增加一些就業。我們的農產品在全國各地的影響力大幅提升,過去不知道成縣核桃,現在知道了。”
事實上,早在2012年李祥就開始使用微博,而用微博問政的最初,李祥并沒有想好到底要問什么政。然而這次“無巧不成書”的嘗試,卻讓成縣核桃走上了電商的康莊大道。李祥也因此被人親切地稱為“核桃縣長”。
成縣是核桃的故鄉,栽培歷史悠久。2001年即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2006年,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確定為大規模品種化栽培核桃的“試驗示范基地”,2007年被國家評為“核桃標準化示范縣”。目前有核桃樹50萬畝1100萬株,2013年全縣核桃堅果產量達1.18萬噸,實現產值3.54億元,已成為陜西、四川以及甘肅東部地區核桃產品交易集散中心,核桃產業也是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成縣核桃的目標是:打造全國“規模化種植,品種化栽培,園藝化管理,產業化經營”重點縣!
但是2013年,進入銷售環節,成縣核桃卻遇到量大、質優、賣難的難題,這逼迫著政府必須打開思路做市場。
經過實踐,李祥總結“三農”問題的根子是增收問題,但受地域、交通等多種因素制約,廣袤農村原生態、好品質的特色產品,很難與東部發達城市實現直接對接。運用微博,則可以足不出戶,就能點對點交流、農民與城市人群互動,把農特產品直接送達城市買家案頭,并能賣出好價格、增加農民收入、做大特色產業。
索池鄉的農民劉琦,從不通網絡的村里,搬進了縣城,租了一個小門臉,只為開上一家網店,銷售村里的土特產,生意是相當的不錯。“你看這是我們開店一個月左右發的快遞的底單,這是我做了一次活動,一天發的300多單。”
從外地回鄉創業的農民段國強,在網上注冊了兩個賬號,也是專門售賣當地的土特產,對于收入,他毫不避諱:雖然累一些,但是比在外地打工掙得多多了。“在外地打工,做部門經理,一個月7000多,回來我自己創業,除了亂七八糟的費用,一個月一萬多。”
做電商的人有錢掙,當地的老百姓也嘗到了甜頭。以前賣給收購商十幾塊錢一斤的核桃,現在能夠借助網絡賣到30多塊錢;以前發愁銷路的酒柿子,現在通過微信轉發,一天之內便能賣出幾十公斤……甘肅省審計廳的數據顯示,成縣通過發展電子商務,農民人均增收360元。李祥感慨:無心插柳,柳樹卻開始茁壯成長。
現在,從甘肅蘭州到隴南成縣,407公里,坐汽車需要6小時;從成縣縣城到索池鄉,30公里,車程40分鐘。不過,購買索池鄉的核桃,在百里之外的蘭州甚至更遠的北上廣地區,市民僅需輕點鼠標,花上一秒鐘的時間。現在,行走在成縣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發展電子商務,增加農民收入”的標語;與人會面,收到的名片上,也必定會有二維碼,掃一掃,加為好友,個人簡介、售賣信息一應俱全。
到目前為止,成縣的網店數量已超過600家,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銷售核桃及土蜂蜜等農產品4000多萬元。成縣在17個鄉鎮分別成立了鄉鎮級的電商協會,部分村委會也成立了村級電商協會,建立了城鄉網貨供應平臺,并且幫助農民開辦網店,銷售農產品。
微博問政
縣委書記李祥的微博取名為“成縣李祥”,粉絲已經超過20萬。瀏覽一下就會發現,李祥幾乎每天都會更新,除了介紹當地的名產,還會轉發村民們的微博。
對于通過微博推廣核桃的結果,李祥還是比較滿意的,“通過電子商務,可以加快我們產業結構的調整,從生產上、加工上、包裝上,都圍繞電子商務做一些事,加快我們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進程,加快農業特色產業的結構調整。電子商務對于我們來說,這條路走對了。”現在,他又開始想辦法推廣成縣的另兩張名片。
當中之一,就是“千年古縣”。成縣秦朝設道,東漢置郡,唐宋元設州,明初降州為縣,始稱成縣,相沿至今,距今2200多年。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隸《西狹頌》摩崖石刻、國家4A級《西狹頌》風景區和2A級“杜少陵祠”風景區,有陜甘川佛道儒名山國家4A級森林公園雞峰山,還有南宋抗金名將吳挺陵園、唐代裴公蓮湖等人文和自然名勝,2007年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授予“千年古縣”稱號。現在,李祥的微博頭像用的就是成縣著名景點——雞峰山普賢殿的照片。
成縣按照“請知名博主,賞成縣風光,品人文歷史,推農林特產”的思路,先后邀請“IN蘭州”“每日甘肅網”等網站的博主到成縣開展“隴上江南、美在成縣”新浪微博推廣活動;組織“蘭州全搜索”“蘭州圈子”“蘭州喧關”“蘭州頂尖策劃”等微博博主開展“網絡新媒體看成縣,知名博主成縣行”主題宣傳活動,博主們以成縣的旅游、城市建設、西狹頌書法大展、核桃產業、地方民俗、特色小吃等為題材進行網絡宣傳,從不同的視覺解讀成縣、推介成縣。
同時,成縣組織開展了“隴上江南,美在成縣”首屆成縣網絡微攝影大賽、首屆成縣微視頻創作大賽,更激發了廣大微博用戶宣傳推介成縣的熱情。全縣所有政務微博同頻共振,全力推介和宣傳成縣,大大提升了成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網絡問政悄然興起、電子商務星火燎原、美麗成縣飛出大山,網絡為成縣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為各項事業的發展增添了新動力,為全縣干部群眾干事創業凝聚起了正能量,為宣傳成縣打開了一扇新窗口,為山區群眾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成縣縣長李鵬軍說。
微博粉絲數從2000到20萬,李祥用了兩年的時間。這兩年,也是成縣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北小縣城,到聲動全國的歷練過程。
對于微博的利用,李祥這樣理解:“微博作為新興媒體,備受民眾青睞。政務微博興起,正在迅速成為網絡問政捷徑。實事求是地講,作為縣委書記如果事必躬親,肯定受精力和時間等因素的限制。而通過微博問計于民,確有根植于民顯神‘微、察民情于秋毫的輔助作用。不管是民眾對涉及全局大事的意見建議,還是‘吃住行等民生‘小事,伴以健全的政務機制,都能做到‘網上交流網下服務‘網上問題網下解決。”
李祥的實踐證明,微博能夠迅速占領輿論制高點、構建親民互動平臺。政務微博,以其權威性可第一時間占領輿論先機、主動出擊,并迅速正本清源、裂變傳播,還社會真相。同時,虛擬網絡中沒有階層之分、官民之別,微博互動是一個創造親民為民平臺、實現自我表達、觸摸和諧脈搏的過程。
目前,成縣各黨政企事業單位開通政務微博、個人微博近千個。通過微博互動,及時聽取群眾呼聲、關注熱點焦點問題、落實民生實事,已成為成縣各級組織和干部常用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