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星
第十五屆深圳讀書月于2014年11月開幕,本屆讀書月以“接力民族精神 創造文明生活”為主題,共舉辦主題活動718項,相比去年增加175項,重點主題活動55項,一般主題活動663項,為歷年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各類閱讀活動覆蓋大、中、小學生及青工等各類群體,真正實現全民閱讀。其中重點主題活動55項,分為“15周年特別策劃”“書香深圳”“陽光閱讀”“青春成長”“分享交流”“民間閱讀”等6個板塊。
深圳讀書月是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創立并舉辦的一項大型綜合性群眾讀書文化活動,時間為每年的11月1日至30日。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曾比喻道:“每年11月,就是我們讀書的錢塘潮,而全年的讀書就是浩蕩的、永不回頭的、一直流淌的錢塘江水。”而已經興起到第15年的“錢塘潮”,可謂規模盛大。
數據顯示,首屆讀書月的參與人次為170萬,此后逐年呈百萬人次遞增,到2011年,參與人次突破1000萬,15年直接和間接參與總人次達到1.06億。正因為收獲了如此多的關注,深圳讀書月活動被市民和專家比喻為“精神文化的盛宴”和“城市文化的狂歡節”,更被媒體評價為“高貴的堅持”。
探尋:旺盛生命力源于創新
觀念創新是深圳讀書月活動成功的根本前提。作為深圳讀書月活動的主要創辦者和推動者,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在談到創辦讀書月活動的初衷時講到兩點:一是城市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市民。深圳提出建設自主創新城市,這要靠豐富的知識和創意來支撐,所以必須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質,閱讀就是重要手段之一。二是為了滿足新的市民社會里每個市民的文化權利。
王京生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轉型,城市競爭已經從拼經濟、拼管理進入到拼文化的新階段,文化、文明、精神正在逐漸成為城市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而閱讀正與文化、文明、精神密切相關。他同時表示,以文化論輸贏、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敗,這既是深圳面向未來參與城市競爭作出的戰略姿態,也正是深圳十余年如一日不遺余力推動全民閱讀蓬勃開展的前瞻抉擇。
王京生這種對“閱讀”全新的認識和理解讓“閱讀”在深圳不僅是個人行為,更成為這座城市的發展戰略。因為閱讀是決定城市文化形態和方向的基石,可以凝聚城市精神,可以滿足每個市民的文化追求。正因為如此,深圳在全民閱讀的路上還將繼續探索前進,如探索建立全民閱讀指數、成立全民閱讀研究與推廣中心、舉行全民閱讀國際研討會等,以進一步提升全民閱讀水平。
相比國內很多活動辦著辦著就成了雞肋,深圳讀書月活動卻越來越吸引關注,歷久彌新、門庭若市,王京生認為之所以這樣關鍵在于讀書月活動的運作創新。深圳讀書月的運作模式概括起來就是“政府倡導、專家指導、媒體推動、企業承辦、社會支持、群眾參與”。這打破了以往單純按系統或行政劃分的局限,將活動交由深圳發行集團總承辦,新聞單位等其他部門聯合承辦,同時還吸引了萬科、康佳、富士康等知名品牌企業共同參與。
政府每年確定讀書月的活動主題,具體活動策劃及運作全部交由企業完成,企業又與眾多社會團體和機構進行合作,為讀書月帶來更專業的服務、更有效率的運作、更充足的資源,使讀書月的各項活動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
官方:高貴的堅持
深圳讀書月已成為深圳響當當的文化品牌與城市名片,不僅如此,讀書月現象還輻射到全國各地,有力促進了全國性讀書熱潮的形成,創造出讀書文化節慶的“深圳模式”。
回顧15年來讀書月走過的路程可以發現,閱讀的力量正在給這座城市帶來變化、思考與啟示。讀書月期間,紀念圖書《高貴的堅持——深圳讀書月15年回眸》出版,該書對深圳讀書月的發展歷程、品牌活動、社會效應、重要文獻等圖文資料進行系統梳理,全面展示讀書月的風貌,回顧閱讀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溫暖與變化,總結了讀書月的理念、宗旨、運作機制,闡釋讀書月的文化價值和深遠影響,揭示閱讀與城市發展的內在聯系,為推動深圳全民閱讀全面、深入、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導。
該書由王京生主編,在出版過程中,他親自策劃、部署、安排,并為該書作序。本屆深圳讀書月還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讀書論壇,王京生與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就深圳讀書月15年來“高貴的堅持”展開對談。
在這場“高貴的堅持——深圳讀書月十五周年之際的回顧與展望”讀書論壇上,兩位嘉賓就讀書月的“高貴”與“堅持”進行討論,“從高貴的堅持到高貴的樂趣,中間一定有一個堅持的階段。”白巖松表示,深圳讀書月走過15年,現在講的是高貴的堅持,但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可能就變成這座城市高貴的樂趣,要到達高貴的樂趣,就需要堅持。“我思考深圳特區的‘特包含了先走一步的意思,別人還在想的,深圳已經在做,別人還沒想的,深圳已經開始想。閱讀是對生命、心靈的關照,這些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衡量,雖然不能衡量,卻是深圳可以給全國做出貢獻的地方。”
王京生則表示,辦讀書月活動不是為了賺錢,“最初辦讀書月沒有想過追求經濟效益的事,深圳人要賺錢有的是辦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位官員曾談到讀書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投資,讀書投資的是城市的未來,塑造的是城市的精神和氣質,給予城市未來更多的可能性。只有一座城市以知識為追求,只有一座城市的市民普遍將閱讀作為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這個城市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有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文化。”
在深圳讀書月15周年的節點上,《高貴的堅持》一書不僅對深圳讀書月的前景和未來方向展開了理論探索——將繼續以推崇閱讀的方式提升市民氣質和城市尊嚴,而且還將閱讀意識嵌入深圳的文化根系。
15年來的“高貴堅持”不但讓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成為“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贏得了國際榮譽,獲得了世界尊重,而且讓閱讀成為城市的新民俗,提升了市民文化歸屬感和城市認同感。
有人說,深圳讀書月由一株稚嫩的幼苗長成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而這棵大樹成長的營養汲取于持續創新和全民參與。
市民:幸福享受
讀書月活動已經使閱讀成為深圳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11月1日~10日,以“15年,我的讀書月”為主題的深圳讀書月15周年回顧展在中心書城北區中央通道展出,展示了讀書月舉辦15年來對深圳市民的影響。展覽以全新的概念策劃和新穎的展覽形式,從市民的角度回顧15年來深圳讀書月的方方面面。
該展覽是開放式的,以期強化正在進行時的狀態,觀眾在展覽現場可通過提交材料、拍攝視頻、錄音、留言等多種方式生成新的內容,成為展覽內容,提高了觀眾的體驗性和參與感。
經過多年努力,舉辦讀書月已經成為深圳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力的重要途徑,讀書在這里是勵志的成長故事,是大家心靈溝通的媒介,是積極向上的代名詞。
回顧深圳讀書月舉辦15年的歷史,從首屆的50項活動到今年的718項活動,歷屆舉辦的活動總數達到4729項。深圳讀書論壇作為深圳讀書月最為知名的活動,15年來邀請了饒宗頤、金庸、莫言、二月河、帕特里克·格蘭威爾等121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大家來這里開辦講座。此外,深圳讀書月還在城市中播撒了讀書的種子,催生出一批民間閱讀組織。目前,深圳擁有各類民間讀書會近100個。2012年11月正式成立的深圳市閱讀聯合會目前有90多個會員單位,是國內第一個跨行業全民閱讀民間組織。
近年來深圳市民年均新增藏書97.32萬冊(件),率先在全國實現每1.5萬人擁有一個圖書館,全市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2.3萬冊。全市639個公共圖書館、140臺“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為市民提供了便捷多樣的閱讀渠道,從中可獲取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和選擇喜愛的閱讀方式。在深圳,讀書正從政府方面的“高貴堅持”變成市民的“幸福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