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英
摘要:當今時代,中國現代藝術設計者要想弘揚民族設計事業,需要充分認知和領悟我國的五色觀視覺文化內涵,并將其引入到設計實踐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以下的研究過程中,筆者將充分結合自身的研究與積累,對于中國傳統視覺文化中的五色觀的內涵進行闡述,而后結合平面設計與五色觀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期推動平面設計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色彩的傳播與應用承載了更多的內容,在文化發展與傳播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傳統五色觀就表現出了較強的生命力,同時融合了傳統文化中的審美元素、哲學思想、社會象征等內容,并且對于平面設計活動產生了廣泛影響。隨著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色觀有開始在現代視覺藝術設計領域中獲得新的發展,并且也呈現出了更為光彩奪目的一面。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筆者將充分結合自身的研究與積累,對于中國傳統視覺文化中的五色觀的內涵進行闡述,而后結合平面設計與五色觀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期待能夠推動平面設計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一、關于五色觀
在中國傳統的色彩體系之中,五色被認為是色彩構成的本源,并且是一切色彩構成的基本元素,五色之外的任何色彩皆是由赤、青、黃、黑、白等顏色變化而來,并且這一色彩構成也與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各元素緊密連接起來??梢?,五色觀并非是一種單純的色彩觀念,而是以色彩作為主要的基礎,進而實現了色彩與五行觀念、陰陽學說、哲學思想的有機構成。正如《周禮·考工記》中所記載的那樣:“雜五色。東方謂之青,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采備謂之繡。土以黃,其象方,天時變,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龍,鳥,獸,蛇。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凡繢之事后素功。”可見,五色的色彩構成不僅是一種視覺的、感性的知覺形式,而成為一種觀念性的闡釋與象征表達,每一種顏色都具有了一種象征意義,并且實現了與思想價值、哲學、宗法等級、倫理綱常的對應。
二、五色觀與平面設計的融合
在中國藝術發展進程中,傳統五色觀色彩文化表現出了很強的裝飾性、象征性與表現性,并且對于色彩表現的客體沒有過多的要求與挑剔,進而呈現出了更為自由與開放的色彩表達特性。隨著藝術的發展與進步,平面設計也融匯了這一特性,善于運用艷麗、純凈、明亮、多變的色彩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并且運用自身的創作優勢延伸著作品的情感與思想內涵。
五色觀作為一種傳統的色彩文化與民間用色技巧,簡潔、單純、濃郁是其主要的用色技巧,也就是在創作過程中不僅注重視覺感官的效果,同時更要求運用一種單純濃郁的色彩形成沖擊力來深深影響受眾的內心世界。在現代平面設計實踐中,很多的設計作品都注重利用色彩的沖擊力與影響力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并且簡練色彩與豐富涵義的應用關系使得設計作品的視覺、內涵、感覺等諸多特性都有著更深的延續與拓展。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色觀蘊含著豐富而又多彩的文化底蘊。五色觀所具有的簡約、純粹、單一的風格與現代平面設計的單純、簡潔與醒目的要求是高度融合的,這一點在很多的設計作品中有所體現,其中2008年中國奧運會申奧標志以及相關平面宣傳設計案例比較具有代表性。在這一標志圖案以及相關設計案例中,五色觀中的紅、黑、青(藍、綠)、黃配以白色做底色,最終以太極圖案的形式呈現在是人面前。這種設計不僅富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又與奧運五環相一致,視覺沖擊力強,實現了傳統意蘊、現代美感、設計意識的完美融合。
三、傳統五色觀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縱觀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與應用,設計作品要想具備更為多樣的審美功能和審美價值,也就需要設計理念的創新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就目前的設計實踐發展現狀而言,創作者僅僅引入傳統的民族色彩是難以實現應有目標的,這就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對與傳統的五色觀進行梳理、研究、挖掘與應用,進而將其引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傳統五色觀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五色在圖形信息中的表現
在平面設計實踐中,圖形信息是創作者表達思想、展現創作理念和傳遞情感的一種重要創作方法,同時圖形信息作為一種抽象符號在視覺抽象思維的方式體現出設計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語言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五色對于文字設計的影響
在傳統的平面設計實踐中,中國的文字設計其實更加注重文字表意和象形的完美結合,同時并不是十分注重色彩的絢爛與變化。在五色觀在文字設計應用實踐中,五色觀所具有的簡單、純粹、明亮與意蘊的創作風格與文字設計的表意與象形融合的理念緊密連接在一起。在文字的濃淡深淺之中將文字幻化為亮麗的造型,營造出靈動明亮、不失現代的設計作品。
(三)平面設計作品中象征意義的表現
眾所周知,傳統色彩文化中的五色觀具有較強的象征意義,并且注重平面設計中文化底蘊與裝飾效果的建構。故而,五色觀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也延伸了這一意義,更加注重傳統民族文化的聯系,是設計色彩具有深刻的內在力量和感情沖擊力。
【參考文獻】
[1]張纓.中國傳統色彩的美學探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05)
[2]王彥發.視覺傳達設計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羅碧娟.色彩規劃在數字化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東南大學,2006
【作者單位:廣東省輕工業高級技工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