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霏
一、《簪花仕女圖》的概述
《簪花仕女圖》,絹本設色,高 45. 75 厘米,長 179. 60 厘 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全圖分為四段,分別描寫婦女們采花、看花、漫步和戲犬的情形。人物 線條簡勁圓渾而有力,設色濃艷富貴而不俗。全圖的構圖采取平鋪列繪的方式,卷首與卷尾中的宮女均作回首顧盼寵物的姿態,將通卷的人物活動收攏歸一。宮女們的紗衣長裙和花髻是當時的盛裝,高髻時興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發的襯托下,顯得雅潔、明麗。人物的描法以游絲描為主,行筆輕細柔媚,勻力平和,特別是在色彩的輔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紗羅和肌膚的質感??傊?《簪花仕女圖》中蘊藏著極其豐厚的歷史、藝術價值。然而對于這張國寶級珍品的創作年代及作者歸屬問題一直有爭議 ,總體看來,學者們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贊成傳統美術史的觀點即《簪花仕女圖》為唐代周昉所作,以楊仁愷先生為代表;另一種則認為 《簪花仕女圖》作于南唐,其中以孫機先生為代表。我也比較同意《簪花仕女圖》作于南唐,不是唐代周昉作品。本文主要著眼于畫中仕女的服飾、發型、發飾等細節,結合諸位權威學者的相關著述,來探析這一經典名作的斷代問題。
二、對《簪花仕女圖》年代的不同論證
楊仁愷最早撰文進行論述。在1980年發表的《周昉簪花仕女圖真跡研究》一文中, 他從唐代社會經濟狀況 , 風尚習俗特別是貴婦的服飾妝扮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簪花仕女圖》 真實準確地反映了唐代貞元年間的現實生活 , 應屬唐代作品 , 并強調此畫藝術水平極高,而周昉是當時一流畫家,因而極可能是周昉所作。
孫機則認為《簪花仕女圖》不是周昉所作,在《簪花仕女圖是唐代作品嗎?》一文中, 他列出的證據更為具體,分析更為仔細。他講:“文獻記載的‘高髻比較含混,是一個大類型的概念,僅根文獻泛指的高髻似乎難以在圖像中對應出確定的樣式,有不能完全說明之處。他就盛唐敦煌壁畫《引路菩薩圖》《簪花仕女圖》二圖對比,這點我更傾向于孫機先生的觀點,他認為“嚴格地說,二者幾乎沒有什么共同,理由是:“《引路菩薩圖》中的發型在唐朝極為常見, 它通常和蟬鬢相結合,將頭發自兩鬢梳向腦后,掠至頭頂挽成一髻,再壓向額前使 之俯偃下垂,開元年間許景先的《折柳篇》中‘寶釵新梳倭墮髻說的大概就是 這種發型?!贝送?,我們能夠從一些現存實例尋求佐證,例如莫高窟205、217等窟盛唐壁畫中的女供養人,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鳥毛立女屏風》以及長安縣韋曲原南里王村韋氏墓等,其中的婦女之髻均作《引路菩薩圖》中之狀。而《簪花仕女圖》中的發型則根本不是倭墮髻,她們的頭發雖然高高攏起,可是卻全然不見俯偃而前的髻。因此《引路菩薩圖》與《簪花仕女圖》異同并不能直接證明后者的年代。
孫機還研究仕女的頭上的金屬裝飾風格的演變, 他把唐代婦女的頭飾分為釵飾和垂飾,關于釵飾,他說:“唐代婦女頭上插釵梳, 雕鏤富麗,形式多樣,但是都是單獨的一枚葉片,有大型花釵,所謂‘花樹,也 沒有突破這個格局。它們多是一式二件,圖案相同,方向相反,以多枚左右對稱 插戴?!遏⒒ㄊ伺畧D》則不然:此圖左起第二人腦后向上斜插著一支釵首有兩枚葉片的花釵?!标P于垂飾,“唐代垂飾也是一釵懸一 組,未見有在一只釵首上懸掛幾組垂飾的。《簪花仕女圖》中婦女發前插的大花釵卻都懸掛著重重疊疊的許多組垂飾?!苯又?,他列舉出一些考古實物進行反面論證:“安徽合肥西郊南唐墓中卻出土了這類花釵,釵首 作四蝶狀,下懸兩組垂飾,通長19厘米; 還有一件通長28.3厘米,釵首裝兩枚葉片, 葉片之下懸有多組垂飾。如此等等。雖說不能與《簪花仕女圖》中完全契合,但是至少可以證明《簪花仕女圖》中的發飾是不屬于唐代的,而是更與南唐相像?!庇纱艘哺M一步證明了《簪花仕女圖》不是唐代周昉之作。
作為文學家兼服飾專家的沈從文對此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中講到《簪花仕女圖》圖中的婦女,蓬松義髻,上加金翠步搖,已近成分配套,完整無缺。頭上再加花冠,不倫不類, 在唐代畫跡中絕無僅有。關于頭上花冠問題他作了考證 , 認為:“ 北宋時期花冠式大為發展, 才流行戴真花 , 而本畫《簪花仕女圖》戴的近似真牡丹。”另外,今天所習見的“唐裝”為訶子加大袖衫,似乎一提到唐朝女子,無論時間場合,一律以訶子加大袖衫形象出現,這種流行觀點似乎有待商榷之處。如今能成為該觀點的強有力證明的是傳為周昉的作品《簪花仕女圖》,但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里指出:“本圖從最早估計,作為宋人用宋制度繪唐事,據唐舊稿有所增飾,可能性較大”,可說明此圖并不是唐代的寫生圖,可靠度并非百分之一百,但是更讓人質疑的是,除了此畫以外,其他唐代畫作、 陶俑、壁畫、墓葬幾乎再難尋到訶子加大袖衫的例子。比如 與《簪花仕女圖》齊名的《搗練圖》,圖中女子們均穿著齊胸 襦裙或圓領袍衫。所以從畫中的服飾來看,此畫有好多令人 質疑的地方,何以周昉會畫出這種奇特的服飾呢,難道是作者的有意改動嗎,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釋就是,此畫并非中唐時期的作品,那作家也就自然并非周昉所作了。
從服飾、發型、發飾等切實 存在的文化符號來佐證歷史的判斷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上文的比較和論述,我更傾向于《簪花仕女圖》為南唐作品的觀點,因為《簪花仕女圖》是由當時的社會情境、文化風俗共同建構而成的,所以圖中仕女形象的諸多細節也必然打下了時代的烙印,她們的服飾、發型無不與南唐時代的考古遺存相似,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通過各位學者羅列的證據與質疑,可以看出,如果說《簪花仕女圖》是唐周昉所做確是有點牽強附會,還存在大量令人質疑的漏洞,但是要得到最真實與確鑿的證據那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與考察了。
【作者單位: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