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公交一體化,簡單地說,就是改革現有客運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二元分割的局面,利用公交化運作方式,發揮客運資源效益最大化,以達到城鄉公交相互銜接、資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暢通有序的協調發展過程。
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是城鄉公共交通發展的大趨勢,是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是城鄉廣大人民群眾便捷出行的新期盼。大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勢在必行。
一、我市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的有利條件
近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行業步入了改革發展的快車道,城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多種交通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為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城鄉公路四通八達,形成網絡。近年來,全市進入了交通事業的大建設期、大發展期,城鄉交通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初步構筑了一個內外銜接、城鄉通達的交通網絡,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基本硬件已經具備。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3000公里,其中有省道201公里,縣道216公里,鄉道979公里,通村公路突破1 600公里,等級公路比重達到99.6%,率先在湖北省實現“村村通”目標。
(二)城鄉客運快速發展,運力充足。按照政府扶持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扎實推進城鄉公交事業發展,形成了較為合理的客運布局和“以中心城區為中心,以鄉鎮集鎮為節點,輻射所有行政村,的客運網絡。全市已建成二級客運站1個,三級客運站1個,四級客運站5個,農村五級客運站15個;建設候車亭224個,招呼站25 1個,客運站點覆蓋率100%。全市擁有客運車輛437臺,其中:農村客運車輛302臺,班線47條,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村村通客車的目標。城市公交穩步發展,已開通公交線路4條,車輛48臺,實行公司化經營,年客運量460萬人次。規劃新建之中的金松二級客運站將成為全市最大的交通樞紐中心和換乘中心。
(三)客運管理逐步規范,管控加強。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城鄉客運行業管理,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監管職能,城鄉客運行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全市長途客運實現了GPS定位,全程監控智能化管理,農村客運全面實現了聯運,站、場、亭建設全面達標。加強日常監管,推行規范服務,開展文明創建,行業的服務水平和質量明顯改善。我市路站運一體化建設的經驗在全省推廣,運輸管理成為全市樣板。
(四)積極探索一體化之路,積累了經驗。近年來,我們先后多次組織專班外出學習考察,結合我市實際,就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問題進行過專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共識.特別是在幾條農村路線進行了公交化探索。市政府確定了加快發展公交、優先發展公交的理念,專門下發了意見;對神通客運集團公司的企業改革也進行過研究。所有這些探索和實踐,都為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的進程夯實了基礎。
二、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城鄉公交的公益性與客運民有民營的逐利性矛盾突出。公共交通作為一種公共服務產品,具有很強的公益性,應以方便、快捷、質優、價廉、安全、穩定為主要目標。但目前,我市除部分長途客運車輛外,現有公交車、農村客運巴士幾乎都是車輛個人所有,掛靠公司經營,從而形成了實質上的公交、客運個體經營。由于個體經營者往往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加之掛靠經營模式使得管理公司和職能部門對掛靠經營者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手段,致使政府公益政策難以落實到位。
(二)城鄉公交公車公營的規范體制與現行城鄉客運掛靠經營的客觀現實矛盾突出。推行城鄉客運公交化,現行的最佳經營模式是公車公營。然而,現實的狀況是,從90年代至今,為了繁榮城鄉客運市場,在國退民進的大背景下,鼓勵個體參與客運,實行掛靠經營,由于諸多原因,致使這些掛靠經營車輛難于管理,特別是私下轉讓炒賣車輛線路經營權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客運市場秩序混亂。客運運力嚴重供大于求,并導致農村客運線路被掛靠車主全面壟斷,給公車公營帶來極大難度。而現階段,政府亦難有財力實行全面收購,實現公車公營。另一方面,城鄉客運的站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因體制原因而建設滯后,難于管理。
(三)城市公交市場與農村客運市場長期分割矛盾突出。我市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雖然都是個體掛靠經營,但各自長期市場分割,相對壟斷,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必須打破壟斷,實現整合,解決這一突出矛盾。
三、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的思路與建議
(一)務實擬定發展原則
1.以人為本,城鄉協調的原則。以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加強城鄉聯動,有序銜接,促進城鄉道路客運公共服務均等化。
2.政府主導,政策引導的原則。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確立城鄉公共交通的公益屬性,將城鄉公共交通納入政府公共服務范圍,按照“事權與財權相統一的要求”,加大公共財政、土地等公共資源保障政策扶持力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公共服務需求。
3.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的原則。我市境內現有農村客運班線既有平原線路、又有山區線路,分布廣,復線多,情況復雜。要根據各條線路營運特點,結合道路實際情況,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第一要務,因地制宜,分類實施。
4.利益兼顧,平穩有序的原則。我市城市公交和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涉及面廣,車輛多,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和矛盾將集中顯現。因此,要采取先行試點、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分步推進的方法,兼顧各方合法利益,妥善處理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公司利益和經營者利益,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工怍。
(二)科學制定總體規劃
要樹立大公交理念,搞好統籌規劃。立足城市建設的戰略需求和城鄉客運實際需要,把公交客運規劃置于全市金域規劃以及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和村鎮發展規劃的大框架之中,應將農村客運、城市公交、長途客運、站場建設與鐵路、航空、水運等運輸方式一起統籌考慮,整體規劃,合理安排。在車輛、線路、站點的布局上,搞好城區與城鎮、村居間的有機銜接,實現公交客運資源合理利用,無縫隙覆蓋。
應規劃建設層級交通圈,根據我市內外交通流向和城鎮集群建設的實際,以中心城區為中心,構筑由城市公交——城鎮干線——鎮村支線構成的疏密有度、高效便捷的城鄉公交網絡。
(三)統籌確定運營模式
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實行公車公營是大方向。但考慮到我市經濟發展和財力水平、現有經營體制等現實狀況,宜采取分步走、軟著陸、逐步規范到位的辦法推進。一方面,統一制定公交化運營規范。至少要實行“六統一”:即統一經營模式(初步設想為四定、三統一、一保,即定線路、定班次、定時間、定站點,統一排班、統一調度、統一核算,保安全有序運行),統一資源配置、統一營運車型、統一運價標準、統一服務標準、統一行業管理。另一方面,允許公交線路運營主體多元化。積極引導經營者,特別是農村聯運線路組建股份制企業或股份合作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方向發展,最終實行公車公營。
(四)加強推進基礎建設
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政府扶持和投入的重點。為此,一是要加快建設內外客運銜接的公交樞紐站。在汽車客運中心、城鄉結合部、公交線路交匯點等交通節點,要建設公交樞紐站,形成市內交通和對外交通的轉換,使乘客能及時換乘公交進出市區。二是要繼續做好公交站點建設工作。城市公交做到站站有候車亭,城鎮公交要做到每個行政村、公交沿線村民集聚點有候車亭,實現人、車、站的和諧協調。三是要加快改造城市道路和農村公路,改善公交運行環境,消除瓶頸,打通斷頭路。
(五)分步實施穩妥推進
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是對現有城鄉客運主體的一次大變革,是對運營主體切身利益的一次大調整。參照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堅持從實際出發,探索適合松滋特點的發展模式,不搞“齊步走”、“一刀切”。可先選擇有一定基礎的線路或公司進行試點,吃透實質,探索經驗,逐步推廣。
(六)盡力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建立政府主導,政策引導的工作機制。由市政府牽頭成 立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出臺相應的文件和政策支持,大力扶 持城鄉公交一體化的發展。
二是建立公共財政的保障投入機制。要突出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的公益性地位,將城市公共交通和農村客運服務納入政府公共服務的范疇,制定完善城鄉公交補貼辦法和投入機,制。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和公共資源的保障力度。
三是要建立部門協作的聯動機制。交通、國土、規劃、住建、公安、工商、稅務等部門和各鄉鎮搞好協作配合。各鄉鎮和職能部門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強化行業管理和安全監管,不斷滿足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作者簡介:鄭風雷,湖北省松滋市政府辦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