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
摘要:當下眾多的陶瓷產品承載著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特色,不再是單一的色調與花紋,而是從陶瓷與各種材料的結合運用中,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契合點,以創新的,富有“趣味與創新”的設計形象走向世界。
一、背景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狀況下,產品設計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方向。一方面是全球化的趨同,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的科學技術全球化,經濟貿易全球化,政治—社會制度全球化,而出現了諸如麥當勞肯德基等消費與服務同時一體化的機制。帶來的是更加方便,簡單,快速的消費時代。另一方面是多元化的,與眾不同但又極端求異的,當毫無人情味,單調乏味的現代主義逐漸消散,反理性、反正統的后現代主義應運而生。它與語言、符號、紋樣以及人類設計學一樣都在不斷的提升尋求新的更有趣的文化產品設計方向,試圖重新找到人文與產品密不可分的新的設計發展道路,在千篇一律的大眾產品設計中突出自我。
當我們觀看當代陶瓷產品時,我們會發現現在的陶瓷作品大部分都是比較傳統的,只是用陶瓷這一種材料來完成。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作品開始探討與木材,玻璃等材料的結合。但還不是發展的很完善,還在研究當中。現在的設計都在不斷追求創新,要求設計師要有創新意識。
“設計”是為人類更加高品質的生活所服務,從這一層面來看,各國的設計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宣揚綠色環保的理念,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另外,于我國來講,在設計多元化的今天,應與我國的民族傳統精神想結合,創造出充滿活力,能傳承我國優秀民族精神但又不失趣味與創新的產品。
二、當代陶瓷產品的現狀
在80年代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與沖突使國內的產品設計受到很大的影響,西方國家的設計理念與創新不斷的沖擊著我們的思想。這些給我國設計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然而由于我國設計起步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的限制,體現在當代陶瓷設計產品中,很多日常生活陶瓷用品都喜愛國外的產品。認為西方的產品設計就是優于國內,無論是趣味還是創新或者是本質都非常優良。
(一)“舊”—— 陶瓷產品之傳統設計
陶瓷在中國的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無論達官顯貴或是平民百姓也好,都離不開陶瓷,正因為如此,中國孕育出了獨特的陶瓷文化。陶瓷體現一種文化的意蘊,帶有樸實真摯的美。
然而,傳統的陶瓷產品在現在的情況中,已不太受人們喜愛。大眾偏向與更有趣味,更富有創新性的東西。而很少有人再去選擇陳舊毫無新意的設計。
(二)“洋”——陶瓷產品之現代設計
當我們不斷的去追隨去迎合西方設計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的失去自我,摒棄自身的優良傳統與精神去追隨所謂的時尚與先進的設計。當我們開始意識到這一嚴重問題的時候回頭尋找時,早已被方便、快捷、低質量的商業化所淹沒的本質是找不到那逝去的純凈并美好的優良傳統的。
今天市面上那些包裝豪華的、價格不菲的,諸如標價昂貴的瓷器,令大眾可望而不可及,其“設計”確實使它進入了高端社會,成了少數人炫耀的資本,然后在老百姓眼中卻是不可思議,我們學西方,使自己變得國際化和全球化,卻迷失了自己的身份;我們欣喜于國際舞臺上通過產品與廣告重構的流水線式的民族特色,卻割裂了自我設計的歷史發展脈絡。
三、創新型的陶瓷設計產品
與多種材料結合的陶瓷產品善于利用材料性能設計容器的結構和造型。許多看起來似是平凡的產品卻有著隱藏在其中的科學設計,為人們帶來了新的體驗與極其富有趣味的一面,更加滿足了人類的需求。
例如現在很多陶瓷杯與高科技結合,出現了變溫杯,異型瓷碗,保暖杯等產品。也出現了一些與木材和玻璃相結合的器皿和作品。非常的優美,自然,令人陶醉。
然而我們提出陶瓷與多種材料結合運用,不是濫用材料。也要從綠色環保的設計思維去思考,不是任何材料都能隨便取之用來制造我們的產品。
四、陶瓷產品的發展之路
在設計多元化的今天,現代化的設計趨同要求我們注重“自我”設計文化的研究,塑造自己的文化身份。不盲目的跟隨,探索出具有自我民族精神又富有創新型的設計方向,將傳統與新意相結合創造出富有人情味和趣味的產品。同時,非物質社會的到來,使綠色設計、人性化設計成為當今及未來設計的發展趨勢。產品設計如何做到具有自我的特質又不被商業化的產品所淹沒,是其設計所追求的長遠目標,而不是眼前的商業利益性。
【參考文獻】
[1]喻斐,“混搭”風格與陶瓷設計中材料的運用[J], 中國陶瓷期刊,2008(12)
[2]陳建庭,關于日用陶瓷創新設計的思考[J],魅力中國,2007(10)
[3]蔣春帆,當前陳設陶瓷創新設計之我見[J], 江蘇陶瓷,2000(01)
[4][日]柳宗悅,工藝文化[M],南寧: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四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