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秦鈺



做為中國古代冷兵器的王者,劍出現的時間,由于實物和記載的缺失,至今沒有定論。但早在西周時期,由于能刺能砍的實戰性和很強的裝飾性,青銅劍就已成為隨身武器的主流。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春秋早期又出現了由新材質鐵制做的劍器。做為古代兵器劍的佩飾,玉劍飾是古代玉器在春秋以后出現的重要類型,在銅劍和鐵劍上都有使用。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M2001曾出土有后來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玉鑲銅柄鐵劍,江蘇六合縣程橋出土的春秋時期的玉制劍首、劍格,都是將玉器飾于刀劍的萌芽時期的見證。玉劍飾在古玉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是揭示了玉器從神秘威嚴的宗教禮器向生活器具轉變的過程,從玉組合佩飾、玉劍具、帶鉤等玉器出現后,古代玉器逐漸走下了神壇,成為標榜身份財富的一種生活附屬品。
玉劍飾的制式非一成不變,經歷了由最初的裝飾于手柄的首、格(圖1,河南淅川下寺出土春秋玉劍柄),后來演變為一套四件的完整組合。全件由劍首、劍格、劍、劍組成。也被稱為劍靈璧,鐔被稱為劍格,劍又稱劍鼻,也叫做劍檔,首和鐔是裝飾在劍體手柄上的飾物,劍檔和劍則是鑲嵌和穿系在劍鞘上的部件。《詩經·小雅·瞻彼洛矣》中有“君子至止,有”的詩句,指的是鞘尾的方塊玉飾物,但是否劍格(鐔),還是刀劍鞘口的另一種飾物,目前還沒有定論。
在古代的文獻中,裝飾有玉的玉具劍是一種高等級的佩劍和饋贈禮物。《漢書·匈奴傳》載“單于正月朝天子甘泉宮,賜玉具劍”。《漢書·王莽傳》曰“后莽疾,休候之,莽緣恩意,進其玉具劍,欲以為好”。裝飾有玉飾高級別的劍做為統治階級饋贈和交往的重要禮物,以至于做為正史的《漢書》都要大書一筆。在廣州南越王墓地中,曾一次出土玉劍飾數量較多,其中成套的未曾使用的劍具佩玉就有8套,有學者認為是南越王生前喜愛的私人藏品,以至在死后作為陪葬被埋入了墓中。
精致小巧的玉劍飾,在方寸之間雕琢有各種各樣的精美圖案,它們或纖毫畢現形于浮雕,或簡略概括追求神韻,即使經歷了兩千年的腐蝕和浸染,仍令人喜愛不已。和其他門類相似,玉劍飾發展變化的脈絡走向與時代特征密切聯系,器物的工藝、紋飾特點與此息息相關。古代用玉嚴格的等級制度是區別玉劍飾類別的重要視角,白玉用材和器型的厚重、寬大是高等級的特征。紋飾的繁簡不僅是鑒別時代的依據,也是器物等級和優劣的評判和考量。在此基礎上依據對器物造型、工藝等價值的綜合判斷,雖然小小的玉劍飾異彩紛呈,紋樣不勝枚舉,但參考這些因素,基本可分辨出個體的特點和風貌。
紋飾是玉劍飾的主要特點和表現形式,根據對館藏器物和沒有爭議的民間開門藏品的梳理和分類,把玉劍飾紋飾分為以下幾種:
劍首:勾云紋、谷紋,素面,側面刻工,浮雕螭龍。
劍格:獸面紋、勾云紋、谷紋,文字,素面,浮雕螭龍(雙螭單螭)、透雕獸面紋。
劍檔:谷紋、獸面勾連云紋,素面,浮雕螭龍、鳳紋,透雕組合紋飾、出廓紋飾。
劍靈璧:盾形紋、谷紋、獸面組合紋,素面,浮雕螭龍、透雕組合紋飾、出廓紋飾。
在以上紋飾中,獸面紋、螭龍紋和各種云紋的搭配,占玉劍飾紋樣的主導地位,獸面紋有勇敢果斷的象征,螭龍紋則代表著戰無不勝的意義。
一、劍首紋飾的類型
圓內勾云谷紋:典型紋飾,最為常見,也是西漢最為流行的劍首紋飾。云紋簡要生動,有風起云涌之感,結合谷紋的表象,有風雷動、萬物生的含義。如首都博物館藏西漢劍首(圖2)。
圓內卷云谷紋:內圓為雙圓外弧云紋,中有一小網格,較為常見,是云紋表現力很強的另一種形式,含義和上一種相同。如廣州南越王墓地西漢劍首(圖3)。
浮雕組合紋:如出土的西漢勾云紋浮雕雙螭劍首(圖4),玉質極佳,精美異常。
浮雕三螭紋:如西漢浮雕三螭龍紋劍首(圖5)。
二、劍格紋飾的類型
卷云獸面紋:上海博物館藏獸面紋劍格(圖6),線條傳神生動。
云雷獸面紋:安徽博物院藏云雷紋劍格(圖7)。
浮雕螭龍紋:河南永城僖山漢墓出土浮雕螭龍紋劍格(圖8)。
組合云紋: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劍格(圖9)。
谷紋:陜西歷史博物館藏谷紋劍格(圖10)。
雙鳳透雕獸面紋:廣州南越王墓出土透雕獸面紋劍格(圖11),個體較大,透雕工藝精湛,在劍飾中堪稱國寶級的器物。
劍格的紋飾,常見的有一面浮雕螭龍,另一面為陰刻卷云紋或兩面卷云紋的樣式,此種劍格的年代一般在戰國晚期至西漢年間,是玉劍飾最為流行的時期。此時期劍格外緣邊角出現修成圓弧的情況,顯得更為精致。但玉質劍格的數量要比劍、劍首、劍劍飾稀少,是因為一般出土的古劍上的劍格多為銅質制作。
三、劍紋飾的類型
劍是四套件中數量最多的品種,紋飾中以谷紋、卷云獸面紋和淺浮雕螭龍為常見。高浮雕的螭龍等級較高且難以尋覓。典型的紋飾有:
谷紋:青玉劍(圖12)。
獸面勾連云紋:上海博物館藏西漢獸面勾連云紋劍(圖12)。
淺浮雕螭龍紋飾:河北保定滿城漢墓出土淺浮雕螭龍紋劍(圖13)。
四、劍的類型
做為劍鞘末端的裝飾品,劍鉍的外型最為多姿多彩。一般雕琢精致,造型和做工富于變化。漢代的劍鉍,有不少隨形雕刻的精品之作。如作為紋飾主角的螭龍,身體呈彎曲狀,盤旋在云端,四肢充滿力度,極富動感。典型的紋飾有:
盾型紋: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盾型紋劍(圖14)。
云雷紋: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云雷紋劍(圖15)。
浮雕螭龍紋飾:廣州南越王出土浮雕螭龍紋劍(圖16)。
高古時期美石者為玉,由于玉料的稀缺,作為玉器制作的替代材料較為多樣。作為玉質劍飾的補充,瑪瑙、水晶以及琉璃、滑石等劍飾在各處的出土中都有一些發現。瑪瑙的劍飾以稱為戰國紅的紅鎬瑪瑙制作稀少而名貴。特舉一例作為本文的補充。
紅鎬瑪瑙制作的劍在館藏品和高端拍賣會上都有一定數量,紅白相映用巧色雕琢的紋飾,在視覺上有特殊的藝術效果。
紅鎬瑪瑙劍:江西新建縣墓葬出土西漢時期紅鎬瑪瑙劍(圖18)。 (責編:禹默)
玉劍飾的時代特征:
時 ?期 ? 特 ?征
春秋時期 ?造型紋飾單一,數量稀少。
戰國早期 ?做工講究力度,用料渾厚,瑰麗奪目。
戰國晚期至西漢 ? ?工藝與造型富于變化,有繁復和簡化兩種形式,
更多的是趨于統一的幾種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