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梅
無創呼吸機治療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及綜合性護理效果
劉愛梅
目的 觀察無創呼吸機對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總結護理經驗。方法 將40例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2組,均給予常規治療聯合無創通氣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常規護理加綜合性護理干預,觀察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40例患者治療前呼吸頻率為(38.5±3.3)次/min,心率為(135.5±6.5)次/min,pH 值為 7.23~7.46,PaCO2為(79.1±8.1)mmHg,PaO2為(65.5±17.5)mmHg,SaO2為(74±16)%;治療后呼吸頻率為(22.2±2.3)次/min,心率為(87.5±7.5)次/min,pH 值為 7.28~7.48,PaCO2為(58.2±9.0)mmHg,PaO2為(71.2±17.8)mmHg,SaO2為(91±6)%,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呼吸、心率及血氣分析指標與治療前相比均明顯好轉(P<0.05);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為(8.2±6.5)d,再住院次數為(8±3)次,明顯少于對照組的(13.5±8.1)d和(17±5)次(P<0.05)。結論 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呼吸衰竭療效可靠,采用綜合性護理并減少住院時間和次數,值得臨床推廣。
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治療;綜合護理
呼吸衰竭是由各種原因導致嚴重呼吸功能障礙,引起動脈血氧分壓(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增高而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亂的臨床綜合征,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致死原因之一[1]。無創呼吸機(NPPV)即無創機械通氣,是指呼吸機與鼻面罩或口鼻面罩連接時提供有效機械通氣的方法,現已廣泛應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療中,其能改善呼吸肌疲勞,降低呼吸功和氧耗,避免有創機械通氣的各種并發癥(聲帶損傷、喉頭水腫、創口出血、呼吸機相關肺炎等),提高療效,其治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從性已得到一定的肯定[2-3]。本研究為觀察無創呼吸機對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總結護理經驗,對4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及護理方法進行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入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病房行無創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40例,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齡54~83歲,平均年齡(68.5±9.6)歲。其中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支氣管哮喘,4例重癥肺炎,3例間質性肺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4例,年齡54~81歲,平均年齡(68.3±9.7)歲。對照組中男 18例,女 2例,年齡 55~83歲,平均年齡(69.1±9.4)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40例患者均意識清醒,有自主呼吸,均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應用無創通氣呼吸機行無創通氣治療。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采用綜合常規護理干預。
1.3.2.1 心理護理 為了治療的順利進行,在治療開始前,醫護人員應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談,將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相關事宜詳細地向患者家屬講解。并在治療前教會患者縮唇呼吸,面罩正確的脫卸方法,從而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和家屬的焦慮心理。在治療開始時,醫護人員應仔細觀察患者表情及動作的變化,積極指導患者呼吸的頻率和節律與呼吸機的相關參數同步。
1.3.2.2 無創通氣治療的觀察與護理 (1)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NPPV治療期間,特別注意應該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在使患者感覺舒適的前提下,應盡量使肩、頸和頭在同一水平,頭部略向后仰,從而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患者喉中有痰并能自行咳出的情況下,應及時取下面罩,鼓勵患者咳出痰液,并幫助患者定時翻身。若患者有痰又不能自行咳出的情況下,則進行物理治療或經鼻氣管內吸痰。其次,應加強呼吸道的霧化及濕化。為了擴張支氣管,暢通氣道,以β2受體激動劑和糖皮質激素作為霧化吸入的常用藥物[4]。
(2)局部皮膚護理 在選擇面罩時應選擇與患者面頰最大限度合適的面罩,保證頭帶松緊適度;還要按時松解面罩,緩解局部壓力;還應在局部墊紗布,減少摩擦和損傷,以保護局部皮膚,除此之外,還需按時酒精等擦洗面罩,并清潔患者臉部。如果出現皮膚損害,則應給與相應的治療,并適當地減少戴面罩的時間。
1.3.2.3 機械通氣常見并發癥的護理 (1)腹脹、誤吸和胃內容物反流 無疑使用呼吸機會出現一些并發癥,而腹脹是這些并發癥中最常見的,并且容易引起誤吸,因此在使用呼吸機時,醫護人員應該鼓勵患者用鼻呼吸,盡量減少吞咽動作,避免因將氣體吸入胃中而造成的胃脹氣。對于用明顯腹脹的患者應盡早進行胃腸減壓治療。為了減少上述并發癥的發生,醫護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的飲食情況,多高枕臥位,教會患者用鼻吸氣和嘴呼氣,少說話,主動咳痰。
(2)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機相關肺炎 患者在使用呼吸機治療時也較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機相關肺炎[5],因此醫護人員在護理操作過程中應規范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患者使用和接觸過的物品器械也應進行消毒滅菌,病房每天應用紫外照射將星消毒。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行無創通氣前后呼吸頻率、心率及血氣指標的變化,并統計2組的平均住院天數及再住院次數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無創通氣前后呼吸、心率和血氣分析指標的比較 40例患者都順利完成無創通氣治療,經治療后患者氣促、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呼吸、心率均減慢,血氣分析指標明顯好轉,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呼吸、心率、血氣分析治療變化比較(±s,n=40)

表1 治療前后呼吸、心率、血氣分析治療變化比較(±s,n=40)
項目 治療前 治療后(2d) t值 P值呼吸頻率(次/min) 38.5±3.3 22.2±2.3 7.842 <0.05心率(次/min) 135.5±6.5 87.5±7.5 9.364 <0.05 pH值 7.23~7.46 7.28~7.48 8.370 <0.05 PaCO2(mmHg) 79.1±8.1 58.2±9.0 9.183 <0.05 PaO2(mmHg) 65.5±17.5 71.2±17.8 10.208 <0.05 SaO2(%) 74±16 91±6 8.569 <0.05
2.2 2組住院時間及次數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及再住院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住院時間及次數情況比較(±s)

表2 2組住院時間及次數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平均住院天數(d) 再住院次數(次)對照組 20 13.5±8.1 17±5觀察組 20 8.2±6.5 8±3 t值 8.457 9.793 P值 <0.05 <0.05
近年來無創呼吸機治療療效比較顯著,隨著并發癥的減少,NPPV已經被廣泛應用,并作為呼吸支持技術的常用方法[6]。臨床研究治療顯示,本組40例患者都順利完成無創通氣治療,經治療后患者氣促、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呼吸、心率均減慢,血氣分析指標明顯好轉,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可見NPPV的臨床療效確切。
雖然NPPV治療效果顯著,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許多影響因素,諸如室內的空氣質量,濕度及溫度等對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穩定十分重要。據報道稱室溫最好在20℃~30℃,保持口腔黏膜及鼻黏膜濕潤感,注意病房通風,防止院內感染,防止由于感染導致患者肺通氣障礙。在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時,注意不要因糾正缺氧過度而使患者出現新的缺氧。一些研究對室內最佳的濕度、溫度及空氣質量都有報道,但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調整室內的環境[7]。
此外護理人員應加強無創呼吸機相關專業技能的培訓,掌握無創呼吸機的正確使用方法,密切觀察患者各項指標的變化,積極正確處理各種并發癥,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以便后續治療的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及再住院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可見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患者的臨床治療與康復,高質量的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是無創呼吸治療呼吸衰竭成功的前體和保障[8]。
綜上所述,無創呼吸機治療呼吸衰竭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狀況,維持各項血氣指標的穩定,采用綜合性護理可減少住院時間和次數,值得臨床推廣。
[1] 陳榮昌,羅群.無創正壓通氣技術的臨床應用及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7,27(5):331.
[2] 倪淑紅.無創正壓通氣治療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5,4(1):31.
[3] 劉建雄,劉青山,彭祝軍.呼吸機環路給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機械通氣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9):2891.
[4] Osman LM,Ayres JG,Garden C,et al.A randomised trial ofhome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in the homes of elderlyCOPD patients[J].Eur Respir,2010,35(2):303-309.
[5] 諸全愛.EICU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所致壓迫性損傷的護理干預[J].中國中醫學急癥,2009,18(11):1911.
[6] 徐思成,黃亦芬,郭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嚴重呼吸衰竭患者序貫無創通氣的時機探討[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63(9):646-647.
[7] Xu fire.High loyalty and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treatment[J].Pi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11 clinical research Study of General Practice,2008,6(3):262-263.
[8] 鄭坤,金福順.64例患者無創通氣的應用及護理[J].吉林醫學,2007,28(14):15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60
江蘇 225009 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劉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