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安徽省太和縣蔡廟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安徽太和 236631)
基于新時期的農村土地流轉中的現實問題及對策
劉剛
(安徽省太和縣蔡廟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安徽太和 236631)
對于新時期農村的土地流轉,創建新型農業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研究如何在農村土地流轉中更好的維護農民的利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解決土地流轉中的現實問題。目前,由于受到社會經濟的影響,各個區域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例如土地分配不均、剩余勞動力等,因此政府應加強管理和監督,履行職責和為人民服務的義務,進行有規律有計劃的土地流轉,因地制宜,滿足農業生產和市場的需要。
土地流轉 現實問題 對策
新時期下的農村土地流轉正在火熱的進行,土地流轉不僅帶動了農村進一步發展,而且加快了我國城市化進步,如何更好的進行農村土地流轉,已經成為了農業發展改革的重要課題。合理的土地流轉可以為農村土地建設帶來新的生機,促進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產量,對于農村的城鎮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我國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往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分配和土地生產以不能滿足當前農村發展需要,因此土地流轉成為農村當前發展的主流,它的出現滿足了農村機械化、規模化的生產和發展,合理的利用和分配土地資源,解放和發展了勞動生產力,促進了新時期下農村現代化建設。
目前,我國的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了土地流轉的過程和問題,為人民服務,保障農民的權益,將土地改革的政策落實到實處。土地流轉作為我國農村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充分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大型化,規模化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從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2.1 地區發展不平衡,農村土地流轉改變農業用途
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寬廣,各個區域的土地資源存在很大的差異,又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導致了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在近幾年完成的計劃難以實現。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農作物生長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市場供求決定農作物的價格,因此從事農業的承包者獲利較小,承包商往往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土地使用權,將農村土地用于木材建設、建造樓房、畜牧業養殖等。改變了農村土地的用途,減少了農作物的產量,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2.2 農村土地流轉造成了社會壓力
新時期農村的土地流轉,提高了農村農業大型化、機械化的生產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的進步,但是部分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會造成剩余勞動力就業難的現狀,導致農民失業,因此部分將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會選擇進城尋求謀生的道路,因此如何更好的保護農民的利益,將農村剩余勞動力合理的安置也是土地流轉中的重要任務。
2.3 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資金不足
新形勢下的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為了建設大規模、機械化的土地生產,土地承包者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而農作物生長周期較長,承包農村土地范圍較大,因此導致投入資金流轉慢,會造成土地承包者的資金不足,承包的土地不能作為抵押的資產,因此出現資金借貸困難等現象。
3.1 加強對土地流轉的管理
農村土地流轉不僅影響著農業的發展,而且關系到農村現代化進程,是否能夠合理有效的進行土地流轉,切身的關系到農民的利益。土地流轉過程中會出現土地資源未充足的利用、生產的農作物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等問題,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過程的調節和監管,協調農業生產與市場相結合,制定正確的土地流轉戰略,采取相應的措施,保障農民的權益。此外,政府在監管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中,應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保障土地流轉的順利完成,促進國家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3.2 引導有規律、有計劃的土地流轉
目前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東西部農業產區大型化、機械化生產差異大,農業生產條件和環境不同,因此我國農村在進行土地流轉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現狀進行有計劃、有規律的土地流轉,制定出符合本地發展的農業經營戰略。對于經濟農業發達地區,農村的城鎮化、現代化水平較高,土地流轉過后剩余的勞動力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土地流轉會比較順利,然而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現代化水平還不夠高,地區發展不完善,農民靠勞作生存,國家就不能急于的進行土地流轉,而是制定長久轉型策略的規劃,一步一步的進行,從而完成農村的土地流轉。
3.3 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定
新時期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土地承包者和市場管理者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履行職責,承擔義務,避免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圈地和土地資源浪費現象的出現,合理配置市場資源,營造公平和公正的市場競爭平臺,促進農村土地流轉過程的順利進行,加強創新型管理模式,促進農村農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
3.4 提高農民技能,培養新型農民
在新時期農村土地流轉的過程中,時代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土地耕種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斷培養新型農民,提升農民的技能,豐富視野,不斷學習和掌握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引進農業機器設備,提高管理意識和農業知識水平,增加農業產量和土地利用效率,做緊跟時代進步的新型農民。
新時期下的農村土地流轉已在平穩的運行,新事物的產生雖然會帶來新的問題,但是科學有效的進行,可以促使社會更加的進步。因此,農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應該科學規劃,遵守國家的相關規定,促進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政府應該完善自己的服務職能,加強監管和調控,鼓勵科學化的土地流轉模式。農民和市場經營者應該提高權利意識和管理意識,不斷學習農業知識和技術水平,從而促進土地流轉過程更好的進行和發展,國民經濟水平不斷的進步。
[1]周茂春.農村土地流轉中現實問題及治理對策[J].甘肅農業, 2014,13:15-17.
[2]涂荷樹.農村土地流轉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4,12: 264.
[3]陳彥彥,李曉聰.農村土地流轉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9,06:142-144.
劉剛(1974.11—),男,徽省太和縣人,學歷:大專,中級農業經濟師,研究方向:基層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