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7月14日,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在維也納達成歷史性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開啟了伊朗與西方關系的“新篇章”。作為伊方談判的“操盤手”——伊朗外長穆罕默德·賈威德·扎里夫,也引起外界濃厚興趣。
扎里夫于1960年1月出生在伊朗一個富商家庭。求學時期,他喜歡閱讀,并深受伊朗伊斯蘭革命領導人沙利亞提等人作品的影響。1977年,扎里夫前往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就讀。1981年,他拿到了國際關系專業的學士學位,次年又獲碩士學位。隨后,他就讀于丹佛大學,主攻外交政策和國際法,并于1988年獲博士學位。
扎里夫忠誠于伊斯蘭革命政權,并很早就進入了伊朗外交圈。1982年,22歲的他進入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此后的外交歷練,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與多位美國官員建立了持久交往。在拉夫桑賈尼和哈塔米兩位比較開明的總統執政時期,扎里夫均得到重用。1992年,扎里夫出任伊朗外交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副外長,一干就是10年。2002年,他調任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一直干到2007年。在聯合國,扎里夫充分展露了其外交才華,被稱為“出色的討價還價專家”。在與美國人打交道時,他既不是一味強硬,也不是任人宰割,而是溫和又堅決地為伊朗爭取利益。那時,他常與美國政界名人私下會面,包括現為美國副總統的拜登、美國前防長哈格爾等。2007年,扎里夫辭去了常駐聯合國代表一職。當時,伊朗總統已換成了以咄咄逼人著稱的內賈德。此后,扎里夫淡出了外交圈。
2013年7月23日,53歲的扎里夫被新任伊朗總統魯哈尼任命為外長,重返熟悉的外交舞臺。他努力為伊朗塑造溫和、理性的形象。在艱難的伊核判斷中,扎里夫既不輕易讓步,也不輕易說“不”。有時他也提高音量強調自己的觀點,而更多時候則面帶微笑。有評論說,僅這一點就贏得了美國國務卿克里的尊重。
回國后的扎里夫受到伊朗民眾的熱烈歡迎,贊其為英雄。的確,伊核問題能實現實質性突破,扎里夫功不可沒。